(伍浩松 譯 張 焰 校)
?
德國處置庫委員會提交最終報告
【本刊2016年9月綜合報道】 在開展兩年多研究工作之后,一個專門負責研究德國高放廢物處置的委員會2016年7月5日向政府提交最終報告,為在地質處置庫中處置高放廢物提出相關建議。
2013年4月,德國環境部宣布將啟動處置庫的新選址程序,以便未來能根據聯邦和州政府與反對派達成的一份妥協協議處置本國的高放廢物。2014年5月,德國組建一個由32名委員組成的委員會,專門負責研究處置庫的新選址程序。該委員會將編制用于評價選址法律的準則、程序和決策依據,并提出有關公眾參與和透明度的建議。
根據最終報告,“最安全”場址應根據一個分為三個階段的程序進行選擇,并由聯邦法律確定。在選址過程中,應有地區、跨地區和國家層面機構的廣泛公開參與。處置庫可能位于巖鹽層、粘土層或結晶巖層中。委員會表示,報告未排除下薩克森州“具有爭議的”戈萊本(Gorleben)巖鹽層。
德國原子能論壇(DAtF)總裁Ralf Güldner表示,除了程序和準則,委員會還編制了全面且極富雄心的參與過程,給予公民尤其是受影響地區的公民影響深遠的參與機會。他還表示:“對于這一具有長期爭議的問題,需要一個具有針對性的一致方法來達成解決方案。”
Güldner表示,盡管還存在某些爭議,但這份報告已完成編制工作。不幸的是,委員會的部分成員存在一種趨勢,即關注過去的工作。有時,一些舊爭議似乎比對未來處置庫設計的必然結論還要重要。這加重了工作負擔,并使得沒有程序能夠就所有問題達成科學共識。
原子能論壇在這方面列舉了一個實例,即委員會初步設定了統一的處置庫內廢物容器最高溫度限值,并表示這一限值是基于委員會的科學發現。另一個實例是一個新引用的、用于評估巖石區上方覆蓋層的準則。原子能論壇表示,這過分強調了沒有安全優勢的現有形式。
報告預計,最終處置庫將容納1100個裝有核電廠乏燃料(1.05萬噸)的容器、300個裝有乏燃料后處理產生的中高放廢物的容器以及500個裝有試驗堆和示范堆乏燃料的容器。
1977年在全國范圍內完成一次廣泛選址程序之后,下薩克森州政府宣布,將在戈萊本建設放射性廢物國家處置中心。目前戈萊本被認為是高放廢物處置庫的候選場址。
德國在1979—2000年間曾花費15億歐元用于研究戈萊本是否適于處置高放廢物,2002年因政治因素暫停。但換屆后的政府2009年批準恢復對該場址的研究工作。預計政府將在2019年前后作出該場址是否適合建設的決定。
目前,德國的放射性廢物均在進行中間貯存,大部分乏燃料均貯存在各核電廠廠區。德國曾與海外后處理廠簽署乏燃料后處理合同。后處理產生的玻璃固化高放廢物均在戈萊本和阿豪斯(Ahaus)進行地表貯存。
(信息來源:世界核協會和世界核新聞網站)
(伍浩松 譯 張 焰 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