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卞瑞鶴 通訊員 孟慶雷
?
梁園區:讓流動黨員有“家”可歸
本刊記者卞瑞鶴通訊員孟慶雷

河南省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夏杰(右三)在商丘市梁園區調研基層黨建工作
無論身在何處,家都是一個溫暖的港灣。而對于黨員來說,黨支部無疑與家一樣,是可以寄托情感的地方。
“我們在北京聽到了省委領導的問候,倍感親切,我們在京創業務工人員黨支部向黨組織保證,我們始終沒有離開組織的懷抱,時刻牢記我們是共產黨員,為家鄉父老添光彩,為首都建設作貢獻!”2015年11月29日,對于河南省商丘市梁園區在京創業務工人員黨支部負責人田浩玉來說,是一個特別的日子,這一天,他通過視頻,向在梁園區調研基層黨建工作的河南省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夏杰許下諾言。
像田浩玉一樣,如今,梁園區在外務工的1037名流動黨員,不論身在何地,都能感受到黨支部這個大家庭的溫暖。
2015年12月24日,在梁園區便民服務監控中心,雖然時隔將近一月,但說起田浩玉和夏杰視頻的情景,仍讓人精神振奮。
“就是在這里,田浩玉向夏部長匯報的。通過QQ群,全區流動黨員不管在家里,還是在外工作,我們都可以與他們取得聯系?!敝钢聊?,工作人員一邊演示一邊介紹,“這是梁園區的黨員群,這是各鄉鎮街道辦的,這是各個村的,在群里,黨員可以隨時進行視頻對話、工作交流,還可以繳納黨費等?!?/p>
“有‘家’的感覺真好,遠在他鄉不寂寞,共話發展有去處,聯絡交流有平臺?!遍L期在福建打工的黨員門煥新,用這句略帶詩情畫意的話語,表達了自己加入黨組織后的幸福心情。
在梁園區,和在外創業務工的流動黨員心情一樣興奮的,還有商丘大學生創業園的青年才俊們。
商丘大學生創業園成立于2013年,一棟稱不上氣派但安靜寬敞的樓房里,容納了21家公司、200多名創業者。這些創業者大多是畢業5年內的大學生。
“我們這個群體,都是年輕人,黨員很多,特別是每個公司的法人或者骨干,大多是黨員,我們公司就有黨員六七名。”商丘大學生創業園黨支部書記、商丘三力教育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哲介紹,“許多大學生一離開校園就和黨支部脫離了聯系,園區成立黨支部后,黨員們又找到了組織。”
李飛岐畢業于商丘師范學院,30歲出頭的他,是某設計事務所的設計總監,也是商丘大學生創業園黨支部組織委員。

商丘市梁園區組織農村黨員集中學習

通過QQ群,流動黨員之間可以隨時進行視頻對話、工作交流
“我在大學時入了黨,畢業后自己創業時,發現黨組織關系沒地方放,雖然自己是一名黨員,但有一段時間處于無組織的游離狀態。還好,進入大學生創業園區后,很快就成立了黨支部?!崩铒w岐說。現在,他經常和其他黨員一起組織一些活動,比如組織大家外出考察學習、邀請企業家來園區傳授管理經驗等,以此讓大家增長見識,開闊視野。
“上學的時候以學習為主,畢業后找不到組織,現在我們有了組織,一定要把作為黨員的使命感發揮出來,讓自己在工作中做到思想引領、作風引領、創業引領。”李飛岐表示。
作為商丘市梁園區在京創業務工人員黨支部的主要發起人,孫福集鄉黨委書記曹興軍對外出黨員有“家”可歸的幸福感,感同身受。
“那天,北京的太陽火辣辣的,揭牌儀式現場沒有任何遮陽的地方,但在一個小時的時間里,大家聚精會神,沒人交頭接耳,沒人接打電話,更無人隨意離場。儀式結束后,他們把我圍得水泄不通,紛紛要求加入黨支部。”2014年6月28日,商丘市梁園區在京創業務工人員黨支部成立時的情景,曹興軍至今記憶猶新。
“我們在外漂泊10多年,可找到家的感覺了,我們在外務工,今天能得到家鄉黨委的重視,這是人生當中最幸福的時刻?!?/p>
“明天我就要寫入黨申請書,我要加入黨組織?!?/p>
看著大家歡呼雀躍的高興樣,曹興軍深受感動,“我沒有想到,那些在外創業務工的黨員,對組織竟是如此期盼?!?/p>
在北京成立外出創業務工人員黨支部,緣起于一起上訪案件。
幾年前,孫福集鄉一個村因“一事一議”修路的事兒鬧得矛盾重重,有意見的村民不斷上訪。剛剛接任該鄉黨委書記的曹興軍認真了解事情的原委后,向村民提出了解決問題的建議和方案。
“你說的挺有道理,讓我問問北京那邊是否同意。”村民的回答讓曹興軍感到莫名其妙,“修路的事是你們村的,你問北京干啥?”
曹興軍后來得知,在這個村,有許多在京創業務工者,他們中的一些人見識廣、能力強,村里有啥情況,沾親帶故的村民總會向他們求助。
“這可是一股非同尋常的力量,如果能把他們聚集起來為家鄉服務,那該多好。”而后曹興軍發現,這些人當中好多都是黨員,既然是黨員,就要服從黨組織管理,就這樣,成立“在京創業務工人員黨支部”的想法在他心里油然而生。
經過慎重考慮、多次談話、認真考察,曹興軍最終確定了合適的人選,其中田浩玉擔任支部書記?!霸诒本┏闪⑼獬鰟摌I務工人員黨支部,我們沒有經驗可循,必須慎之又慎。我們不是嘩眾取寵,而是要黨組織切實發揮出‘戰斗堡壘’的作用?!辈芘d軍說,“支部委員特別是支部書記,首先必須有足夠的號召力,還要有一定的經濟實力并有辦公場所?!?/p>
在京創業務工人員黨支部成立后,其發揮的作用讓曹興軍喜出望外。
“之前,孫福集鄉是梁園區最窮、最偏僻,信訪問題最多的鄉。現在你看,我們成了和諧穩定的先進鄉鎮?!辈芘d軍高興地說。不僅如此,在京創業務工人員黨支部的成立,也極大地激發了支部黨員“熱愛家鄉、關愛家鄉”的熱情:他們特意聘請專家對全鄉老師進行培訓,并出資讓家鄉100名優秀學生參加夏令營活動;更讓人感動的是,僅2015年,他們就為家鄉修路助學捐資40多萬元。

“如果說黨組織是一顆細胞,黨員就是細胞的一個分子,黨員管好了,細胞才有活力?;鶎狱h建的管理一定程度上是對黨員的管理,如果黨員作用發揮不出來,黨組織發揮作用就無從談起?!绷簣@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崔振華向記者表達了該區基層黨建工作的要義所在。他同時表示,抓黨建的形式也要與時俱進,比如可以利用“互聯網+黨建”,使黨建工作更便捷高效、科學規范。
近年來,梁園區針對“去向難掌握、活動難開展、管理難到位、作用難發揮”的“四難”現狀,從外出流動黨員的服務、教育、聯系、幫扶等方面入手,充分發揮黨員模范帶頭作用,創新開辟了一條行之有效的流動黨員管理新路子。
動態管理不“斷線”,雙向管理不“漏管”,跟蹤管理不“失聯”,是梁園區走好流動黨員管理的三步棋。
目前,梁園區在每個鄉鎮確定1名專兼職流動黨員服務管理員,主要負責流動黨員的關系轉接、登記調查、教育引導等工作;在每個村、社區“兩委”班子中明確1名流動黨員信息采集員,及時掌握流動黨員信息,上報流動黨員臺賬,切實做到流動黨員去向清、底數清、結構清、職業清和思想清。
崔振華告訴記者:“針對外出務工流動黨員,我們以地籍為紐帶建立‘家庭’,以流動特征制定‘家規’,以解難題辦實事服務‘家人’,讓流動黨員身在異地有‘家’可歸?!?/p>
為此,梁園區堅持對外出務工創業黨員實行跟進服務,在流出相對集中的地方建立梁園區在外務工創業人員黨支部,模范帶動外出務工人員他鄉就業、返鄉創業。目前,梁園區已先后在北京、鄭州、銀川等地組建了5個流動黨支部和21個黨小組,形成了區委組織部、基層黨委和黨支部的三級聯合管理模式。
針對流動黨員從事行業不同的情況,梁園區還通過單位管、行業管、社區管等方式,對流動黨員實行分類管理,確保實現流動黨員監管有力。同時,為了及時解決流動黨員的后顧之憂,梁園區注重關注流動黨員家庭的生產生活狀況,讓他們輕裝上陣,安心創業。
崔振華說:“從年初到現在,區里先后開展了鄉鎮黨委委員及包村干部聯系流動黨員家庭活動,開展了留守黨員與流出黨員結對幫扶活動,開展了‘聯五戶、做五員’活動,目前,全區科級以上黨員干部與貧困流動黨員家庭建立了幫扶對子,切實為流動黨員營造了一個‘流動不流失、離鄉不離黨、分散不分離、合唱不獨唱’的創業環境?!?/p>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