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德提·吾魯爾別克
(新疆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測繪大隊新疆烏魯木齊830017)
露天采礦礦山地質環境治理與恢復的意義
■米德提·吾魯爾別克
(新疆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測繪大隊新疆烏魯木齊830017)
本文先分析了露天礦山開采對環境造成的影響,接著簡述了礦山環境恢復治理的必要性,最后針對當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露天采礦礦山地質環境治理與恢復的策略,以供參考。
露天采礦礦產資源地質災害環境污染治理恢復
露天開采具有生產能力大、勞動生產率高、成本低、投資快等優點,露天礦在礦物開采中所占的比例和地位不斷提高。但露天礦山容易造成環境污染,大規模的礦山開采為人類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但同時也破壞著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
在礦產資源開發利用過程中,由于人類活動誘發的地質條件變化,歷史上大規模無序開采,使生態系統遭到嚴重破壞,地質環境問題突出,從而對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造成危害。
(1)地質災害嚴重。幾乎所有的礦山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的危害,露天礦山主要表現在:一是露天開采使邊坡改變原有的天然平衡狀態,地面及邊坡開挖影響山體、斜坡穩定,導致巖(土)體變形,誘發崩塌和滑坡等地質災害;二是礦渣隨意堆放,造成超負荷堆放,引起滑坡;三是部分礦山礦渣順溝堆放,遭遇下雨,溝內匯水攜帶大量礦渣形成泥石流。
(2)石漠化嚴重。開采現場遺留下來的開采面絕壁林立,采石坑中到處是殘留的礦體、礦柱和任意堆放的廢石堆和裸露的采礦地板,破壞了生態環境,環目四處望,處處皆石頭。一片石漠,滿目頹廢。
(3)植被荒蕪。采場內石漠化嚴重,沒有可供植物生長的土壤,局部可見有星星點點的綠色,彰顯生命的頑強。采場周圍植被也殘遭破壞,許多地方都被碎石、廢礦渣掩埋了。
(4)占用大量土地。采礦生產過程中產生大量的固體廢棄物堆放形成礦渣堆,占用了大量土地。
(5)水土流失嚴重。采礦往往把周圍植被砍伐殆盡,水土流失嚴重,地表喪失或部分喪失了生態功能,造成水土流失、巖石裸露、甚至荒漠化。
(6)直接或間接污染水源。礦山生產排出大量廢水,如礦坑水、洗礦選礦水、礦渣矸石堆受雨水淋漓后溶解了礦物質的污水以及礦區其他工業廢水、生活廢水等,大部分未經處理,排放后直接或間接污染地表水、地下水和周圍農田、土地,再進一步污染農作物,惡化生態環境。
(7)大氣污染嚴重。停采后的采石場中,廢石堆到處都是,粉巖粉、小碎石,經風吹,飄入空中,隨風飄蕩,彌漫空中,輕則天空混沌,重則遮天閉日,危害嚴重。
大規模的礦山開采為人類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但同時也破壞著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一系列地質環境問題,不但給社會增加了不安寧的因素,同時還引發了種種社會問題,因此,開展礦山地質環境治理,不僅僅是觀念的轉變,也是地方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需要,也是人與自然和諧統一,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
(1)提高礦區生活質量。礦山在開采過程中形成的土、石、灰、渣到處堆積,有可能形成崩塌、滑坡、泥石流,采空區容易形成地面塌陷,對人身安全造成一定危協;粉煤灰、粉塵飛揚,造成空氣污染;水土流失加劇;有害有毒液體、氣體滲漏、溢出,使使大氣、水體被污染,嚴重影響了人們的生活、生產和身心健康。經過環境治理,礦區內地質災害得到有效治理,植被得到恢復,生態環境得到改善,成為生態優良,環境優美場所。
(2)增加耕地,提高土地使用率。礦區土地復墾是礦山環境恢復治理的重要手段之一。由于礦山開采后形成的大面積采坑,通過覆土,進行回填,一方面增加了耕地面積,同時也可以為部分礦工和當地農民重新開拓生產和生活門路,緩和企業和農民的矛盾,有利于促進社會安定團結。
(3)有效預防地質災害的發生。礦山開發過程中,破壞了山坡土體,造成邊坡失穩,修建護坡、擋土墻,有效防止崩塌、滑坡的發生。
(4)綠化環境,恢復植被。由于礦山的開采破壞了植被,產生的廢石、廢渣等松散物質極易促使礦山地區水土流失,甚至形成地質災害。在礦區內進行植被恢復,可大幅度提高礦區的植被覆蓋率,減少水土流失,從而降低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的爆發幾率,減少礦山污水對礦區周邊水系的污染,礦區生態環境和地貌景觀可以得到逐步恢復,生態環境質量大幅度改善。
(1)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制度。礦山地區地質環境的治理和恢復必須從源頭做起,在開采的過程中就要采取適當的措施,將對環境的和生態的影響程度降到最低。在開采結束后,要積極對破壞的環境進行治理和恢復,盡可能還原最初的地質條件和地質環境。對于在開采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一系列環境破壞問題進行明文規定,明確相關的法律條文,通過法律的強制性來要求企業對環境負責。還要根據礦山的實際情況制定合適的環境保護和生態保護標準。礦山的具體情況包括表土利用情況和氣候條件。當降雨量不同時就會導致植被的恢復時間不同,干旱和雨水充足地區不能一概而論,相關的恢復標準應該做出適當的調整。完善的法律法規制度可以保證以上這些標準的準確實施,必須對開采資源方案以及后期恢復方案進行嚴格的審理,對于違反相關技術標準的礦產資源開發進行嚴肅處理。
(2)重視先進科學技術的應用。積極探求礦山開采的新技術新方法,改革原有的技術手段,加強礦產資源的開發利用與保護手段的革新,采用科技創新來支撐礦產資源的整體利用水平和保護水平。在研究和制定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和恢復方案時要融合先進的科學技術方法,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創新。政府要積極引導礦產企業不斷地加大科技投入,引進新型的技術人才,研究開采的新技術和新手段,時時掌握最新的科學技術成果,并將其運用于礦產開采中。
當前,我國礦山地質環境形勢依然很嚴峻,礦山地質環境的綜合治理和恢復是一項長期且艱巨的任務,需社會全體人員的共同努力。礦質開采人員必須將環境保護問題提高到工作的首要地位,對環境恢復問題首先要引起足夠重視,然后積極地采取措施治理和保護礦山的地質環境。
[1]劉明.露天采礦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及恢復.《科學時代》,2013年13期.
[2]于素紅. 河南省新鄉市鳳凰山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工程竣工報告[D],鄭州河南省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勘察院,2007.
F416.1[文獻碼]B
1000-405X(2016)-6-3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