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旭東
(黑龍江省地質調查研究總院齊齊哈爾分院黑龍江哈爾濱150036)
黑龍江砂寶斯金礦地質特征及找礦方向
■李旭東
(黑龍江省地質調查研究總院齊齊哈爾分院黑龍江哈爾濱150036)
黑龍江砂寶斯金礦是上黑龍江斷陷盆地邊緣附近最大的金礦,據區域地質特征、礦區地質特征分析,其成礦主要受早侏羅世沉積成礦作用、中侏羅世構造成礦作用、晚侏羅世巖漿熱液成礦作用,金礦床主要分布于砂寶斯林場為中心的穹窿構造與地層接觸處及其附近。據找礦標志推測,Ⅰ、Ⅱ、Ⅲ、Ⅶ、Ⅸ號區域與Ⅳ、Ⅴ、Ⅶ號礦化蝕變帶可進行深部鉆探,O8-HT-Au-1、08-HT-Au-2、08-HT-Au-4等異常區可進行槽探。
黑龍江砂寶斯金礦地質特征找礦方向
砂寶斯金礦床位于大興安嶺北部,毗鄰中俄邊境的中國最北端漠河縣境內,此處自古便有砂金場,但巖金礦較少,眾所周知,砂金來源于巖金,毗鄰的俄羅斯后貝加爾地區,黃金資源非常豐富,且多為巖金,金產量占俄羅斯全國金產量的65%,故附近地區的黃金勘探工作從未停止,砂寶斯便是在此背景下被發現的[1]。砂寶斯是額爾古納隆起北東端,上黑龍江斷陷盆地邊緣附近最大的金礦,相關研究較多,但爭議不少。本次研究就砂寶斯金礦地質特征及找礦方向進行簡要概述。
1.1 區域地質特征
砂寶斯位于額爾古納地塊的北東端,漠河盆地西緣,發起于老溝一二根河成礦帶西端,漠河盆地內出露地層較豐富,包括古元古代興華渡口群片麻巖、斜長角閃巖、混合巖、大理巖等,還包括下寒武統額爾古納河組大理巖、板巖,泥盆系結晶灰巖、泥灰巖等。出露的侵入巖主要為興凱-薩拉伊爾期花崗巖類等。區內構造主要表現為線性斷裂構造、環狀構造、洛古河-二根河韌性剪切帶,以上與金礦床形成關系密切[2]。該斷裂帶還控制老溝、砂寶斯林場等金礦床,環狀結構包括火山機構、侵入穹窿構造等構造。砂寶斯金礦區主要出露下寒武統額爾古納河組石英大理巖,上侏羅統二十二站組,最新的年代測試顯示形成年代最早為晚侏羅世,其巖性主要為一套陸源沉積、火山凝灰質沉積,礦區未見大面積巖漿巖出露,少見閃長巖、花崗閃長巖或斑巖等脈巖,其中絕大多數脈巖都可見明顯熱液侵蝕、黃鐵礦化,表現為多金屬復合礦床。構造破碎帶、外接觸帶關系較密切,產出同源礦體。斷裂的構造主要有二十二站組、下伏額爾古納河組見的拆離斷層、次級張性斷裂,前者是該礦區最大的斷裂構造,構造不典型,表現出剪切力作用,但鉆探顯示已發現該斷裂,產狀表現為波狀起伏,總體上陡下緩,近SN走向,寬度3-5m,有明顯的韌性剪切帶特征,構造內還有以結晶灰巖、泥灰巖為主的斷層角礫巖,為張性斷裂特點,顯示出斷層存在多期強烈的構造活動,成礦前可能表現為左旋壓扭動,故出現不典型韌性剪切,后期張力構造活動更明顯,故又表現為張性特征。次級張性斷裂主要發育在主拆離斷層上,是主要容礦構造、控礦帶,平行分布,出露處蝕變與礦化,呈現張性斷裂特征,礦化表現為稀疏浸染狀、細脈狀,地質剖面、采坑顯示存在多條斷裂帶,淺部產狀可見上盤地層下降,微錯矩。深部產狀不明,但推測可能為浸染帶、細脈狀[3]。二十二站還見低角度層間破碎帶,少數礦體賦存在近水平原始層理、層面構造。
1.2 礦床地質特征
目前,砂寶斯已發現6條礦脈,Ⅰ、Ⅱ、Ⅲ號礦脈較大,產出大致平行,總體為SN向,總體傾向W,金礦與圍巖大體呈漸變關系,礦體以條帶發育為主,部分具有分枝、復合、聚集膨大情況。金屬礦物主要包括黃鐵礦、毒砂、褐鐵礦、自然金、黃銅礦、閃鋅礦等,電鏡掃描還發現含砷黃鐵礦,提示礦床形成早期處于中溫或偏高的熱液環境,非金屬礦主要包括石英石、方解石等。圍巖蝕變以中-低溫為主,主要為硅化、黃鐵礦化、碳酸鹽化等,具有明顯分帶特征,但不同礦化帶地質特征、分帶存在明顯差異,在Ⅲ號礦化帶,蝕變以水平方向為主,發育在構造破碎帶上盤。
野外考察顯示,砂寶斯金礦圍巖,主要為上侏羅統二十二站組中細粒砂巖,成礦作用不會早于晚侏羅世,礦區及外圍發育的巖脈元素含量顯示,脈巖可能提供部分成礦物質,同位素檢測顯示脈巖年齡為(133.0±5.0)Ma。與砂寶斯金礦同同屬于一個大地構造的鋯石U-Pb年齡為(129.8±2.2)Ma,提示該地區大規模構造巖漿活動應在早白堊世[4]。故砂寶斯金礦應為燕山晚期成礦,此時屬于大興安嶺火山活動向內部延伸引起的活躍的造山運動,地殼強烈伸展、幔源物質大規模上溯,熱源物質、熱能上涌,幔源C-H-H流體活躍,巖漿沿深大斷裂快速上升至淺部,在相對薄弱部位出露,發生充填與交代,礦物質沉淀富集,形成礦體。
據前文可知,砂寶斯成礦主要受早侏羅世沉積成礦作用、中侏羅世構造成礦作用、晚侏羅世巖漿熱液成礦作用,結合周圍老溝、八里房等金礦分布,不難發現金礦床主要分布于砂寶斯林場為中心的穹窿構造與地層接觸處及其附近,根據已有標志,找礦的標志應包括與成礦有關的二十二站組砂礫巖、粗砂巖、中粒砂巖、細砂巖、粉砂巖,與成礦有關的巖體為規模較小的中-酸性侵入巖如閃長玢巖,與礦化有關的硅化、黃鐵礦化、褐鐵礦化等蝕變,Au異常規模大、強度高、濃集中心明顯地段,Au、As或Au、Sb異常組合套和較好。Ⅰ、Ⅱ、Ⅲ、Ⅶ、Ⅸ號礦體深部可能存在潛伏礦體可能,可進行深部鉆探施工,對Ⅳ、Ⅴ、Ⅶ號礦化蝕變帶也可進行深部鉆探。O8-HT-Au-1、08-HT-Au-2、08-HT-Au-4等異常區可進行槽探。
[1]王曉勇,趙春榮,王振宇,等.大興安嶺北部金礦床類型及地質特征 [J].黃金地質,2004,10(2):51-54.
[2]張國賓,楊言晨,王獻忠,等.黑龍江漠河縣八里房金礦床地球化學特征及成因 [J].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2013,43(6):1812-1824.
[3]張純歌,李慶錄,宋貴斌,等. 黑龍江二十一站-寶興溝 (銅)金礦床特征及其熱液成礦系統 [J].世界地質,2012,31(3):505-514.
[4]武廣,孫豐月,趙財勝,等. 額爾古納成礦帶西北部金礦床流體包裹體研究[J]. 巖石學報,2007,23(9):2227-2240.
F407.1[文獻碼]B
1000-405X(2016)-6-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