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海波 余兵
(新疆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第三地質大隊新疆庫爾勒841000)
新疆和靜縣色爾開勒德一帶地質特征及成礦條件分析
■丁海波 余兵
(新疆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第三地質大隊新疆庫爾勒841000)
西天山色爾開勒德位于阿吾拉勒晚古生代裂谷,出露那拉提群、大哈拉軍山組、艾肯達坂組地層;多期次構造作用,晚二疊世多期次巖漿侵入;分布航磁、化探異常、銅礦點、金礦點。銅礦化蝕變帶規模大,青盤巖化、黃鐵絹云巖化發育;金礦化與韌性剪切帶有關,蝕變強烈;具形成斑巖型銅礦和韌性剪切帶型金礦的必要條件,成礦地質條件極為有利。
色爾開勒德地質特征銅金礦成礦條件
色爾開勒德一帶地處西天山東段阿吾拉勒晚古生代裂谷,北距伴生金的敦德大型鐵鋅礦約3千米。阿吾拉勒復背斜控制了區域礦產的分布,在軸部及其他薄弱部位通過斷裂—巖漿系統形成礦化集中區。那拉提斷裂帶限制了阿吾拉勒金銅鉛鋅鐵成礦帶的展布。礦帶主要巖漿活動是石炭紀、二疊紀,主要金屬礦產為鐵、銅、金礦,有查崗諾爾、智博、備戰鐵礦床、敦德鐵鋅礦床、勝利銅礦、玉西莫勒蓋和松樹溝銅金礦、阿拉斯坦銅鉬礦等,多為火山巖型鐵礦、火山巖型、斑巖型銅多金屬礦床。
2.1 地層
區內主要出露地層為古元古界那拉提群、下石炭統大哈拉軍山組和艾肯達坂組,中部沿色爾開勒德河谷兩側分布有第四系殘坡積、冰川堆積、沖洪積物。色爾開勒德河以南主要出露那拉提群上亞群,為一套中淺變質巖系,呈東西向帶狀分布,為絹云片巖、黑云千枚巖、鈣質千枚巖、含綠泥千糜巖,北以那拉提斷裂與石炭系地層接觸。
北東部為下石炭統大哈拉軍山組二、三段地層,以敦德開勒迪達坂斷裂與艾肯達坂組接觸。二段面積較小,為含卵粗礫巖、安山巖和安山質凝灰巖。三段為細卵礫巖、安山質凝灰巖、流紋質熔結凝灰巖、英安質凝灰巖夾安山巖。紫紅色安山巖中綠簾石化、碳酸鹽化、弱硅化、褐鐵礦化、黃鐵礦化、孔雀石化發育。
中部為下石炭統艾肯達坂組,與那拉提群、大哈拉軍山組均為斷層接觸。以火山碎屑巖為主,主要為火山角礫巖、安山質凝灰巖、流紋質凝灰巖、霏細巖等,夾有透鏡狀泥晶灰巖、生物碎屑灰巖、微晶白云巖等。
2.2 侵入巖
區內侵入體主要為鞏乃斯裂谷侵入巖帶的伊克鐵木爾晚二疊世殼源序列、那拉提侵入巖帶的乃木代晚二疊世混源序列和元古代色仁烏遜片麻巖侵入體。侵入體為不規則橢圓狀,以巖株、巖瘤形式侵入,呈近東西或北西西一南東東向展布,與區域構造線方向一致。
中北部伊克鐵木爾殼源序列侵入石炭系地層中,為鉀長花崗巖,斜長花崗巖、閃長巖侵入巖體。中、東部乃木代混源序列,巖株狀、巖瘤狀侵入于所有地層中,為花崗閃長巖、閃長巖;巖體內接觸帶有混染巖化、磁鐵礦化和孔雀石化,外接觸帶為角巖化、硅化、黃鐵礦化;該序列侵入體是區內內生成礦作用的母巖,富含有益元素的巖漿活動起成礦主導作用。
西南部色仁烏遜片麻巖呈板狀體東西向分布,為眼球狀黑云斜長片麻巖、眼球狀鉀長片麻巖和片麻狀花崗巖等。巖石經歷了后期角閃巖相變質作用的改造,發育片麻狀構造。
2.3 構造
礦區處于查崗諾爾—敦德開勒迪達坂斷裂與那拉提斷裂之間,斷裂活動導致巖漿侵入,再活動將巖體破壞,最后又被新巖體穿切。那拉提韌性剪切帶具眼球狀構造,片麻、條帶構造極其發育。北部夏格孜達坂向斜南翼,呈北西向展布,向北西傾伏,為緊閉褶皺,軸面直立。火山巖、花崗巖類巖石中發育剪節理,理面平直光滑,成群密集出現;節理兩壁空隙小,沒有充填物,偶見長英質充填物,伴有黃鐵礦化、黃銅礦化。
2.4 物化探異常特征
1∶5萬航磁圈定了新C-2007-378、382、383號航磁異常,異常幅值分別為90nT、170nT和110nT,為負背景中尖峰狀正異常、正異常帶疊加的尖峰狀異常和正背景南緣中的尖峰狀異常,呈橢圓狀、等軸狀,范圍1~3平方千米。還圈定有Ⅱ-6-M1、Ⅱ-6-M2兩個1∶5萬地面磁異常,極值為526 nT、423 nT,范圍約1平方千米,地磁異常與航磁異常套合較好,異常主體為安山巖、閃長巖。
區內圈定了HS-39、HS-40兩個1∶5萬化探綜合異常,HS-39號為Cu、Au、Bi、Ni、W、Mo、Cr異常,面積2平方千米;HS-40號為Cu、Au、Bi、Ni、W、Cr、Co異常,面積1.8平方千米;分布在敦德開勒迪達坂斷裂截切那拉提斷裂的楔形區域,與構造改造及后期侵入巖關系密切。HS-40異常中心發育有色爾開勒德金礦化蝕變帶。
色爾開勒德一帶位于查崗諾爾—敦德開勒迪達坂斷裂截切那拉提斷裂的楔形區域,大地構造位置屬于阿吾拉勒晚古生代裂谷,分布那拉提群、大哈拉軍山組、艾肯達坂組地層;多期次構造作用,發育晚二疊世鉀長花崗巖、花崗閃長巖、閃長玢巖侵入體;分布航磁、化探異常。已發現銅礦點、金礦點各1處。
花崗巖與安山巖外接觸帶發育銅礦化蝕變帶,長近1000米,寬約20~200米。斷續出露銅礦體6處,規模長5~60米,寬1~30米,銅品位0.22~1.48%,最高5.38%。銅礦石為細脈浸染狀、稀疏浸染狀、星散狀,含銅礦物主要為孔雀石、銅蘭、黃銅礦。蝕變帶礦化規模較大,附近發育有晚二疊世侵入體,可見較多的綠簾石、綠泥石等青盤巖化,安山巖有黃鐵絹云巖化蝕變特征,有形成斑巖型銅礦的可能性,具有較好的銅礦遠景。
金礦化蝕變帶發育在那拉提韌性剪切帶附近的流紋巖與閃長玢巖接觸部位,巖石破碎,具星散狀黃鐵礦,巖石蝕變強烈,以綠簾石化、褐鐵礦化、絹云母化、硅化為主,表面褐鐵礦化、高嶺土化。蝕變帶長約600米,寬約10~50米,黃鐵礦化蝕變流紋巖中Au品位最高為3.17g/t。
色爾開勒德地區經歷了多期次構造作用,有多期次的巖漿侵入活動,成礦條件極為有利。銅礦賦礦安山巖規模較大,附近發育有晚二疊世多期次侵入體,可見綠簾石、綠泥石等青盤巖化蝕變,安山巖中發育有黃鐵絹云巖化蝕變,具形成斑巖型銅礦的可能性。金礦點發育在那拉提韌性剪切帶,熱液蝕變見有硅化、碳酸巖化,發育褐鐵礦、黃鐵礦,成礦地質條件較好,具有形成韌性剪切帶型金礦的必要條件。
[1] 王宗斌.新疆和靜縣敦德鐵鋅礦床地質特征及成礦規律 [J].科技風,2013.
[2] 張永平.新疆敦德鐵礦礦石特征 [J].科技風,2012.
[3] 劉通 丁海波.新疆西天山敦德鐵鋅礦伴生金元素賦存狀態及礦石特征研究[J].科技風,2014.
P612[文獻碼]B
1000-405X(2016)-6-20-1
丁海波(),男,本科,地質礦產工程師,研究方向為地質礦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