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薇
(中藍連海設計研究院江蘇連云港222000)
堯治河長嶺礦區磷礦礦產資源概況
■宋薇
(中藍連海設計研究院江蘇連云港222000)
堯治河長嶺礦區位于青峰斷裂帶南側,屬??档V區。礦區磷礦層賦存于震旦系下統陡山沱組(Z1d2)巖性段中,僅發育(Ph1)一層磷礦,為??盗椎V洞河礦區堯治河礦段深部的延伸礦體。礦層東西走向長5000余米,南北傾向寬大于650m,礦層傾角10~35°,屬較緩傾斜的隱伏礦床。礦區證內資源量(332+333)為19736kt,平均品位P2O5 26.03%,其中332(控制的資源量)為9934kt,平均品位26.23%,333(推斷的資源量)9802kt,平均品位25.82%。
堯治河磷礦礦產
磷是世界上重要的、難以再生的非金屬礦產資源,也是生命體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它不僅在工業上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而且在農業、醫藥、生物中也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梢哉f,人類社會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磷。全球磷礦資源稀缺程度不斷加大,掌控磷礦資源將是磷化工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基礎。磷礦已成為一種重要的、具有戰略意義的非金屬資源,主要用于生產磷肥、磷酸及磷化工產品。
礦區內地表出露地層有震旦系上統燈影組,礦區南部外圍及深部鉆探揭露有元古界神農架群亂石溝組,南華系南沱組及震旦系下統陡山沱組。
礦區大地構造位于秦嶺褶皺系和揚子地臺結合部位,即地臺北緣青峰臺褶皺南部白河—東長嶺復式背斜北翼,地層展布近東西向,礦區外圍南部堯治河礦段含礦巖系中小褶皺較為發育。位于礦區南部外圍有一區域性F1斷裂構造,為第Ⅰ礦帶與第Ⅱ礦帶的分界,對礦區內礦層無影響。
長嶺礦區Ph1磷礦層走向長大于5000m,傾向控制延伸寬度大于650m。見礦工程控制礦層底板標高在1129~749m。Ph1礦層埋深238.80-745.35m;Ph1礦層層位穩定,礦體呈層狀、似層狀產出,礦體厚度1.61~8.75m,平均厚度2.29m.中部礦體厚度從1.61~2.08m,品位20.43~29.96%;西部厚度1.80~8.75m,品位22.75~30.07%。
礦石礦物主要為膠磷礦、微晶磷灰石、磷灰石,脈石礦物主要為碳酸鹽巖、石英和玉髓、粘土礦物及少量褐鐵礦和黃鐵礦等。礦石結構主要有:膠狀結構、膠狀—團粒結構、粉砂屑結構。礦石構造主要有:塊狀構造和條帶狀構造。
塊狀磷塊巖P2O5含量大于30%,為Ⅰ級品,白云質條帶磷塊巖、泥質磷塊巖P2O5含量多<30%,為Ⅱ級品。本區混合礦石為Ⅱ級品,需選礦才能利用。
本區Ph1磷礦層底板,鉆孔中為白云巖和泥質白云巖,礦層頂底板巖石中均含磷,一般P2O5含量2~8%,平均5~6%之間,目前按《磷礦地質勘查規范》一般工業指標圈定,長嶺礦區Ph1礦層中無夾石。
本礦段磷礦石選礦加工采用單一反浮選工藝流程。
單一反浮選的磨礦粒度流程簡單,磨礦粒度粗,而且藥劑種類少,精礦產率高,成本低。該工藝適合處理較高品位的礦石,為生產磷銨提供原料。為房縣地區磷礦的開發利用提供了一條有效途徑。
中化地質礦山總局湖北地質勘查院受湖北堯治河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編制了《湖北省房縣長嶺礦區磷礦詳查報告》。詳查報告提交的礦區證內資源量(332+333)為19736kt,以國土資儲備字【2012】363號予以批復。平均品位P2O5 26.03%,其中332(控制的資源量)為9934kt,平均品位26.23%,333(推斷的資源量)9802kt,平均品位25.82%。
本次設計中332類資源量可信度系數取1,推斷的333類資源量可信度系數取0.7后作為設計利用的資源量。設計范圍內未設計利用的資源量1240以上333類別礦石量42.29萬t,品位28.18%, 332+333類別礦石量42.29萬t,品位28.18%。
長嶺礦區在震旦系燈影組第三段Z2dn3地層中,見有裂隙充填型透鏡狀褐鐵礦化體三個,產在白云巖裂隙中,多為褐鐵礦化,礦化體長度30~50m,厚度0.40~0.96m,品位(TFe)16.25~25.60%,其厚度薄,品位低,無工業價值。
礦區內燈影組中賦存有大量白云巖,白云巖礦可用于溶劑,輝綠巖鑄石、陶瓷,耐火材料,制環保原料,制含鎂水泥等。本礦區燈影組中大量中厚層狀白云巖可作為白云巖礦予以開發利用。建議礦山開發時針對市場利用需要,安排相應的工作,作出評價。
6.1 對地質勘探報告的評述
2008—2009年,湖北省鄂西北地質礦產調查所對長嶺礦段進行了預查工作,估算333+334(證內+證外)磷礦資源量12522kt,于2009年3月提交了《湖北省房縣長嶺礦區磷礦地質預查報告》。湖北省國土資源廳以鄂土資儲備字【2009】47號予以批復。
中化地質礦山總局湖北地質勘查院于2012年5月編制了《湖北省房縣長嶺礦區磷礦詳查報告》,提交了(332+333)資源量19736kt。該報告已由省國土資源廳組織專家進行評審,以國土資儲備字【2012】363號予以批復,評審結論開采技術條件基本滿足開采設計要求。
本次詳查工作基本查明礦區的地層的分布情況、巖性特征,基本查明礦區的構造特征;基本查明了礦區的礦層分布情況、礦層厚度、礦石品位、礦石質量。
6.2 存在問題及建議
(1)礦區的主要不良地質因素是地表危巖體對礦床開采的潛在威脅,因此,必須對該礦區進行地質災害評估,從而使礦區的開采設計更合理,防災措施更有依據。
(2)下步建議對深部礦體增加一定的工程控制以提高礦體的控制程度,為礦山后期的開發提高可靠的地質依據。
[1]采礦設計手冊編委會.采礦設計手冊 [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87.
[2]中藍連海設計研究院,房縣堯治河力澳礦業有限公司湖北省房縣長嶺礦區磷礦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方案.
[3]中化地質礦山總局湖北地質勘查院,《湖北省房縣長嶺礦區磷礦詳查報告》.
P641.4+3[文獻碼]B
1000-405X(2016)-6-1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