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義
(貴州省煤田地質局一一三隊貴州貴陽550001)
淺談遵義縣茅栗煤炭普查區地質特征
■李義
(貴州省煤田地質局一一三隊貴州貴陽550001)
貴州遵義是我國重要的煤炭供應地,本文以遵義縣茅栗煤炭普查成果資料為依據,通過對該區地質特征的總結,為相關領域專家、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提供參考。
茅栗普查區煤炭地質特征
1.1 區域地層
區域地層區劃屬揚子地層區。出露地層從老至新有寒武系下統金頂山組、清虛洞組,寒武系中統高臺組、石冷水組,中上統婁山關群;奧陶系下統桐子組、紅花園組和湄潭組;石炭系下統大塘組;二疊系中統梁山組、棲霞組及茅口組,二疊系上統龍潭組、長興組;三疊系下統夜郎組、茅草鋪組,三疊系中統松子坎組、獅子山組;白堊系上統及第四系。其中以二疊系及三疊系發育較好,分布最廣。
1.2 區域構造
區域上普查區位于揚子準地臺黔北臺隆遵義斷拱-鳳崗北北東向構造變形區團溪向斜北西翼。主體構造線呈北東展布。主要表現為高角度的正斷層及褶皺構造。規模較大的有團溪向斜。概述如下:團溪向斜:軸線長大于25km,總體軸向北東向,核部地層為松子坎組及獅子山組,兩翼地層依次為茅草鋪組、夜郎組、長興組、龍潭組(或吳家坪組)、茅口組、棲霞組、梁山組、婁山關組。巖層傾角北西翼65°~75°,南東翼被斷層破壞。
1.3 區域巖漿
巖區域內無巖漿巖和火成巖分布,顯示出該區巖漿活動不強烈。
普查區位于遵義縣縣城(南白鎮)東南方位直距約25km處。行政區劃屬貴州省遵義縣茅栗鎮所轄。地理坐標:東經:107°00'58″~107°06'07″;北緯:27°24'28″~27°28'28″。普查區北東邊界附近團溪鎮有S205省道經過,區內有簡易公路與之相連,從團溪至川黔鐵路上的遵義火車站約40km。
2.1 普查區地層
普查區內出露地層有寒武系中上統婁山關組(∈2—3ls),二疊系中統梁山組(P2l)、棲霞組(P2q)、茅口組(P2m),二疊系上統龍潭組(P3l)、長興組(P3c),三疊系下統夜郎組(T1y)、茅草鋪組(T1m),三疊系中統松子坎組(T2s)。
2.2 普查區構造
區內主要發育軸向為北東~南西展布的團溪向斜及北西—南東向展布的F1、F2兩條次級斷層,普查區位于團溪向斜北西翼。
2.2.1 褶皺團
溪向斜:位于普查區南東邊緣,呈北東~南西展布,兩端均延伸出圖,軸線長大于10km。核部最新地層為三疊系中統松子坎組,北西翼出露地層依次為三疊系下統茅草鋪組及夜郎組,二疊系上統長興組及龍潭組,二疊系中統茅口組、棲霞組及梁山組,寒武系中上統婁山關組;南東翼圖幅內出露地層為三疊系下統茅草鋪組,其余地層出露于圖幅外,向斜北西翼地層傾角相對較陡,傾角一般為65°~75°;南東翼傾角則相對較緩,一般為15°~50°。為一對稱褶皺。
2.2.2 斷層
F1斷層:分布于普查區南西側(7-7'勘查線南西側附近)。總體走向北西,傾向北東,傾角60°-65°。走向長約1.5km左右。主要切割于茅草鋪組、夜郎組、長興組及龍潭組地層中,斷層破碎帶寬5m-15m,據兩盤地層分析,為正斷層,地層斷距20m左右。
F2斷層:分布于普查區中部(0-0'勘查線北西端南西側附近)。走向北西(330°左右),走向長300m左右,主要切割于夜郎組、長興組及龍潭組地層中。據兩盤地層分析,為一平移斷層。3普查區含煤地層地質特征分布于普查區北西部二疊系上統龍潭組(P3l),為普查區內含煤巖系,該組在區內屬海陸交互相含煤沉積地層。與下伏茅口組為假整合接觸,與上覆長興組為整合接觸。龍潭組含煤系,厚度109.45m-204.85m,平均厚度約159.95m,含煤1-3層,一般1層,煤層總厚度0.00-2.09。分底部、下部、中部、上部、頂部敘述如下:底部為灰白色薄至中厚層含黃鐵礦黏土巖、炭質黏土巖及C1煤層。厚4.22m-20.00m。平均厚8.75m。下部為灰黃、灰白色薄至中厚層硅質灰巖、燧石灰巖夾灰色薄至中厚層黏土巖。厚28.14m-81.40m。平均厚61.59m。中部為灰色、灰黃色薄至中厚層黏土巖、粉砂質黏土巖夾灰黃、深灰色薄至中厚層硅質灰巖。厚19.96m-55.47m。平均厚37.3m。其中在中上部見一層煤,厚0.00-0.39m。在中下部見一層煤,厚0.00-0.81m。上部為深灰、灰色薄至中厚層硅質灰巖夾少量灰黃、灰白色薄至中厚層黏土巖。厚31.39m-46.37m。平均厚40.78m。頂部為灰黃、白色薄至中厚層黏土巖、砂質黏土巖。厚7.44m-17.15m。平均厚11.51m。區內主要普查對象
C1煤層分布于煤系地層的底部。上距P3c組底部163.75m-200.41m。下距P2m組頂部1.93m-8.90m。頂板為深灰色薄層硅質巖、粘土巖。底板為淺灰、灰色黏土巖、含黃鐵礦黏土巖。煤層全層厚度0.00-1.54m,平均厚0.48m。
C1煤層:黑色,粉粒狀,局部含透鏡狀夾矸一層,單層夾石厚0.06m-0.11m,煤層結構較簡單,煤類單一,煤層厚度變化大。煤層屬不穩定類型。
普查區內含煤巖系為上二疊統龍潭組(P3l),主要由細砂巖、粉砂巖、泥質粉砂巖、黏土巖、燧石灰巖、硅質灰巖、硅質巖、炭質黏土巖及煤層(線)等組成。與下伏茅口組為假整合接觸,與上覆長興組為整合接觸。地層厚度109.45m-204.85m,平均厚度約159.95m,含煤1-3層,一般1層。C1煤層:煤類為煙煤,變質階段為低變質階段,屬高灰、高硫、特低熱值煤。綜上所述該區煤礦不具備工業開采價值。
[1]貴州省一○八地質隊.1∶20萬《湄潭幅區域地質調查報告》和《湄潭幅區域礦產調查報告》 [R].1979.
[2]貴州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117地質大隊.貴州省遵義縣茅栗勘查區煤炭普查結題報告[R].2013.
[3]DZ/T0215-2002.煤、泥炭地質勘查規范[S].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2002.
X752[文獻碼]B
1000-405X(2016)-6-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