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惟一
(華東冶金地質勘查局綜合地質大隊安徽馬鞍山243000)
地質資料服務在地質找礦中的應用研究
■王惟一
(華東冶金地質勘查局綜合地質大隊安徽馬鞍山243000)
地質資源的開發是國家經濟發展的主要基礎之一,而地質資料的研究和服務則為地質資源的開發提供了數據基礎,使得地質找礦工作能夠更加順利和快速。本文即是對地質資料服務在地質找礦中的應用進行研究,探討了我國地質資料服務找礦工作的機制,并闡述了其完善應用措施,以期能為相關工作提供參考。
地質資料服務地質找礦
在地質勘探活動過程中,地質資料起著無可替代的作用,其能夠給勘探者提供直觀準確的地質環境、礦產、自然災害等數據。自新中國建立至今,我國在地質資料收集、整理和使用當中已經投入了約7000億人民幣,截至2015年統計顯示,國內已經擁有地質資料40多萬種,給地質找礦工作提供了巨大的推動力。
在地質資料服務當中包含的基本要素為服務對象、資料提供者、資料內容、服務方法等,另外還包含了相關的技術和服務制度。我國的地質資料服務與公共服務機制相類似,均是以信息服務為核心內容,保證地質資料使用的高效性和準確性,并且能夠將各服務內容有機地結合到一起。
地質找礦當中的地質資料服務本身屬于其最重要的環節之一,在服務過程中需要借助各地質博物館內收藏的資料為委托報關單位提供服務,目前國內地質資料服務方式主要包括窗口服務、網絡平臺等多個類型,均是在公益的前提下為地質勘探隊提供服務[1]。
2.1 繼續破解資料難題
為了進一步對資料當中的難題進行破解,提升地質資料的質量,應不斷完善地質資料的公開和共享機制。從資料的交管模式著手,從問題來源解決資料相對萎縮的情況,滿足現代地質找礦工作的需求。首先需要建立國家級別的資源交管共享平臺,對勘探項目的采礦數據等進行匯集,并提高對匯交管理當中欠交部分進行補充。其次是提升懲處措施,對匯交延遲問題進行嚴厲的查處,保證資料的時效性,并提升交管工作的效率。第三,資料管理部門還需要對勘探項目提前介入,明確地質找礦過程中所需要的資料種類、數量以及深度,保證服務任務的高效性。
2.2 提高三大地質資料管理
需要對原始資料進行進一步的收集和整理,并且對實體的地質資料(例如巖石標本、土層標本、植被標本等)更好地保管。實施原始資料、實體資料以及研究成果資料的一體化管理,并提升服務聯動機制,對原始資料和實體資料的歸檔工作提升重視度。
2.3 提升地質資料信息集群化管理
當前我國地質資料服務集群化發展已經開始,但仍處于起步階段,當前該項工作的主要目的僅僅是為了健全地質資料的內容,并確立共享機制。但隨著地質找礦工作難度的增加,傳統的集群化管理制度已經無法滿足需求,因此必須深化改革。
首先,應該進一步擴大地質資料集群化產業的范圍,以礦產分布較為密集的地區為中心,逐漸向周邊縣市輻射。同時加強首批投入試運行的勘查區的服務質量,對這些區域內的地質資料進行重新的梳理和整合,并衍生出系列服務業務。
其次,進一步完善集群服務體系,以全國地質資料的目錄作為輔助的基礎索引,對省級、地級的資料進行整理,并對當地地質博物館、地質資料館等包含的地質資料進行歸類和總結。構建以國家地質館為核心的網絡狀服務平臺體系,合理運用省地級地質管網絡節點當地作用,提升地質資料共享速度[2]。
第三,優化傳統的服務理念,開設現代化、人性化的服務窗口,提高管理人員的主動服務理念,使其能夠積極介入到地質找礦項目的服務當中,全面提升整體服務效果。
2.4 提高地質資料的開發力度
自我國建國以來,對于地質勘探的重視度從未減弱,而且國務院也將地質資料服務定位為新時期地質六大勘測任務之一。要求各地質資料館均需要深化地質資料的研究和挖掘,要避免重復性工作帶來的資源浪費情況。在整合以往地質資料時,不應該僅局限于傳統的整理方式,而是應該不斷的創新,并確定資料管理的整體路線,對地質資料形成更高層次的認知。
在開展這項工作時,首先應該強化對復合地形地質資料的整合。當前國內地質資料當中大多數為單一地形資料,其直接利用率較低,因為實際環境當中地質不可能僅呈單一形態。因此,應進一步強化對復合型地質資料的整合和篩選,使其實用性進一步提升。同時還應該做到重點項目使用優先的服務策略,提高對核心礦區資料的信息化處理程度,進一步提升國內地質資料網路平臺化的發展。
其次,應該對原始資料和實體資料提升重視度。在工作當中原始資料和實體資料本身具有唯一性的特征,是了解和研究地質地貌的重要基礎資料,對其的重新挖掘能夠有效避免重復工作,也同時降低了地質找礦投資上的風險。根據當前的找礦研究顯示,部分新礦藏位于以往因技術落后而無法完全勘探的老礦藏當中,在回顧性分析原始資料和實體資料后就能夠對新礦藏的可能性進行評估,繼而提升地質找礦工作的效率[3]。
地質資料服務是地質找礦工作的基礎,優質的服務體系和健全的資料內容能夠減低地質找礦項目的風險性,避免國家資金的浪費,同時也能夠提升我國地質資料的系統化整理和應用程度。
[1]張興遼,豆敬磊,鄭亞琳,等.強化地址資料編研開發,為實現地址找礦新突破提供信息支撐 [J].地質通報,2010,29(04):622-626.
[2]王興菊,張華,周春鴿.地質資料服務應用于地質找礦中的價值評價 [J].地球,2014(12):102-103.
[3]楊海波.服務于地質找礦的地質資料信息集群及應用研究 [J].大科技,2014(13):262-263.
F407.1[文獻碼]B
1000-405X(2016)-6-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