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軍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質調查院新疆烏魯木齊830000)
淺論新疆地區銅鎳礦床分布及成礦特征
■張小軍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質調查院新疆烏魯木齊830000)
針對新疆地區銅鎳礦產資源,通過查閱資料,從銅鎳礦床的分布特征、成礦模式及未來銅鎳礦的找礦方向和潛力展開敘述,以期為后續礦產開發利用提供一定的建議參考
新疆地區銅鎳礦床分布
新疆與我國東中部和中亞地區山水相依,地質構造、成礦區帶相連,地質構造極為復雜,基本上是由古老的變質地塊和古生代的造山帶組合而成。在這種特定的成礦地質背景下,形成了新疆礦產資源分布的基本特征。主要有阿爾泰山、天山、昆侖山三大山系,由于地殼演化歷史悠久而盛產各類金屬礦產和非金屬礦產。新疆銅鎳礦具有成礦地質條件好,成因類型多,分布廣,遠景大的特點。本文通過查閱大量相關文獻及資料,結合本人的工作實踐情況,淺述了新疆地區銅鎳礦床的分布特征,以期為后續礦產開發利用提供一定的建議參考。
1.1 新疆銅鎳礦地理分布特點
新疆按地理位置由北向南大致可劃分為阿爾泰、準噶爾、天山、塔里木和昆侖-阿爾金五個大區域,對應于所謂“三山兩盆”。新疆銅儲量主要分布于天山、阿爾泰和準噶爾,其儲量占新疆銅總儲量的比例依次為51.85%、25.44%、19.96%,其它兩帶較少。鎳礦則集中于天山,占77.37%。其次準噶爾,占22.63%,其它三帶目前尚無鎳儲量。天山帶的銅鎳均集中分布于其東部黃山-土屋一帶,阿爾泰的銅集中在西部哈巴河,準噶爾的銅鎳集中在富蘊的喀拉通克。塔里木地區銅集中分布于盆地兩北緣。
1.2 新疆銅鎳礦在各成礦帶中分布
有成型礦床的成礦帶有15個,它們是:南阿爾泰、北準噶爾、東準噶爾、博格達、依連哈比爾朵、博羅科努、賽里木、覺洛塔格、伊犁、星星峽、薩阿爾明、塔里木北緣、西昆侖北緣、西昆侖、公格爾。其中,南阿爾泰、覺洛塔格各有一處大型礦床,覺洛塔格、北準噶爾、依連哈比朵、賽里木、伊犁各有1到時2處的中型礦床。這6個擁有大中型礦床的成礦帶儲量共占新疆銅礦儲量的87.87%。
1.3 銅礦時代類型分布
在各地質成礦時代中,除寒武紀尚未發現銅產地外,其它所有時代均有銅礦產出。從己知儲量來看,則有元古宙、震旦紀、奧陶紀、志留紀、泥盆紀、石炭紀、二疊紀、白堅紀及第三紀有儲量探明。新疆銅儲量的一半產于石炭紀,其次泥盆紀古三分之一,二疊紀占8.32%元古宙占3.05%。共它幾個時代占有較少,因此晚古生代的泥盆、石炭、二疊紀是新疆銅礦最重要的成礦時代。前寒武紀中隨著地質找礦工作的深入,其銅礦儲量肯定會有較大幅度的增長。新疆銅礦床共分11個類型,己知儲量集中于海相火山巖塊狀硫化物型的阿舍勒型、鎂鐵-超鎂鐵巖型的黃山型、斑巖型的土屋型,其次為海相火山巖侵染狀硫化物型的索爾庫都克型、矽卡巖型及陸相火山巖型。其它類型目前已知儲量均較少。
2.1 南阿爾泰成礦帶
主要構造層為拉張階段火山-沉積建造,少量匯聚階段沉積及花崗巖類。北側緊靠早古生代的北阿爾泰新陸殼。因此其成礦模式為:從北到南,即建造剖面由下而上,依次出現拉張階段雙峰式火山巖建造有關鐵-鉛鋅-銅礦建造、銅鋅礦建造、銅金建造組成的拉張階段銅成礦系列,再往上即為與匯聚階段花崗巖類有關和矽卡巖銅礦成礦系列。
2.2 北準葛爾成礦帶
主要構造層為拉張階段火山-沉積建造,匯聚階段中-酸性火山-碎屑巖建造及花崗巖類,少量固結期磨拉石沉積.。構造帶沉積物的物源區不很清楚。其區域成礦模式為:拉張階段奧陶紀、志留紀玄武巖中可能有火山巖有關少硫化物型銅礦化,匯聚階段的火山-沉積建造及花崗巖類中,有斑巖銅礦-矽卡巖型銅礦-脈巖型銅礦組成的匯聚階段銅成礦系列。主要分布于匯聚階段巖漿活動強烈的地段。沿中部喀拉通克弛張性深斷裂分布鎂鐵-超鎂鐵巖型銅鎳礦床成礦系列。
2.3 天山及其南緣各成礦帶
橫穿天山的構造剖面特點是:北部是泥盆-石炭紀巖漿型被動陸緣發展起來的華力西造山帶,其南為博羅科努加里東造山帶,中央是那拉提-巴侖臺-星星峽前寒武紀的中間地塊,再向南依次為哈爾克加里東造山帶、薩阿爾明及闊克沙嶺華力西造山帶。與北側不同的是。南邊這兩個帶都是由非巖漿型被動陸緣發展起來的。其南側即為塔里木盆地北緣的中-新生代拗陷區。天山帶西段,還迭加上一個發育在前寒武紀基底陸殼上的伊犁石炭紀裂谷。
南部非巖漿型被動陸緣發展起來的薩阿爾明、闊克沙嶺成礦帶中,由于巖漿作用不發育,各階段中以與沉積-熱液改造作用有關的鉛鋅銻親金的成礦作用發育,而銅的成礦作用次要,僅薩阿爾明帶匯聚階段中-酸性火山巖建造有關銅礦化較有意義。天山中帶的博羅科努成礦帶中,有洋殼階段蛇綠巖建造有關的含銅黃鐵礦型礦化,匯聚階段火山-深成巖建造有關的斑巖型-矽卡巖型-火山巖型銅鋁礦床成礦系列
新疆地跨世界三大成礦域中的兩個,且處于中亞-東亞成礦域的中心,有很好的成礦地質條件。新疆周邊國家和地區己知不少超大型礦床,如巴爾喀什礦帶的科翁臘德、阿克斗卡、阿爾馬雷克等超大型斑巖銅礦床,哲茲卡茲千超大型砂頁巖型銅礦床、阿富汗艾納克超大型變質砂頁巖型銅礦床、以及世界聞名的哈薩克斯坦礦區阿爾泰的一大批超大型海相火山巖塊狀硫化物型銅、鉛、鋅礦床等。新疆南部跨特提斯成礦帶,境外附近產于該帶中的有伊朗薩爾切什、巴基斯坦賽恩德克等超大型斑巖銅礦床等。
新疆已知銅礦類型多達11種。其中世界有重要意義的斑巖型、砂頁巖型、海相火山巖塊狀硫化物型、鎂鐵-超鎂鐵巖型等在新疆均有重要礦床發現,前景可觀。新疆地域廣大,重要銅、鎳礦帶有57個,總面積大、成礦信息多,具很大找礦潛力。目前,根據近年來的銅礦勘查的進展和對新疆銅礦成礦地質條件的新認識,新疆尋找大型-超大型銅礦床的主攻類型定為斑巖型、海相砂頁巖型、海相火山巖塊狀硫化物型、海相火山巖浸染狀硫化物型、鎂鐵-超鎂鐵巖型等5種。
[1]初振利.新疆銅鎳礦床成礦規律和成礦預測研究 [D].昆明:昆明理工大學,2010.
[2]王登紅.地慢柱的概念、分類、演化與大規模成礦-對中國西南部的探討 [J]..地學前緣,2001,8(3):67-72.
[3]劉月星.銅鎳硫化物礦床成礦作用及成礦模式研究 [J].礦產地質,1997,11(4): 225-231.
[4]柴風梅,張招崇,毛景文等.巖漿型Cu-Ni-PGE硫化物礦床研究的幾個問題探討[J].礦床地質,2005,24(3):325-335.
F416.1[文獻碼]B
1000-405X(2016)-6-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