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威信
(新疆地礦局第八地質大隊新疆阿克蘇843100)
新疆天山地區鉛鋅礦成礦規律與找礦方向分析
■趙威信
(新疆地礦局第八地質大隊新疆阿克蘇843100)
天山地區屬于我國重要的金屬成礦帶,成礦地質條件十分好,礦種子比較齊全。本文通過對天山地區成礦地質特征及成礦時代的研究,總結了該區鉛鋅礦的成礦規律,認為東天山具有很好的尋找層控-熱液型鉛鋅礦的前景。
天山鉛鋅礦地質特征找礦前景
天山地區地史發展自古元古代至新生代經歷了前寒武紀的變質巖系構成了本區的結晶基底;震旦紀至早奧陶世穩定大陸解體,開始轉為裂陷槽;中奧陶世至中石炭世為板塊活躍階段或再生裂谷形成階段;晚石炭世至早二疊世為板內裂谷階段或內陸湖盆發展階段;晚二疊世至第四紀為板內活動階段。區內的鉛鋅礦床主要與前寒武紀結晶基底有關,研究區內已經發現鐵、銅、鉛、鋅、鎳等50余種礦產,部分有價值的礦化點376處,其中以鐵礦和有色金屬意義較大,已經成為中國重要的大型銅(鎳)金等礦集區之一。
2.1 大地構造因素
鉛-鋅礦床的分布與該區地質構造特征有密切關系,多數礦床都聚集在庫拉明-克齊爾庫姆火山-侵入巖帶和南吉薩爾火山巖帶。南天山地槽系內的鉛-鋅礦化數量較少,且分布不均勻,這與地槽系的拗陷不利于富集大型工業鉛-鋅礦床的觀點相適應。小型礦點見于近似“冒地槽型”構造中。在研究鉛-鋅礦床與構造-建造帶構造發展階段的關系時,發現黃鐵礦-多金屬建造和黃鐵礦-碳酸鹽-重品石-鉛-鋅建造的礦床產生在中間地塊活化的早期階段。
2.2 巖漿作用因素
該區的鉛礦和鋅礦基本上是深成礦床,生于半深部條件,其中一部分與中度酸性的小巖體― 次火山巖有關,這類礦床包括矽卡巖-熱液型和高中溫熱液型,矽卡巖-熱液型和高、中溫熱液型在該區實際意義最大。火山成因的鉛-鋅礦床和礦點主要與海底和陸上酸性火山作用有關,分布在庫拉明-別里套火山-侵入巖帶和西南吉薩爾疊加火山-斷陷構造內。早石炭世海底流紋巖建造的成礦特點是它產生了黃鐵礦-多金屬礦床。二疊紀地面酸性火山巖造成石英-銀-方鉛礦建造和石英-重晶石-螢石-多金屬建造的礦床。火山巖也產生了與濱海地區類似的錫-銀-多金屬礦點。華力西旋回晚期與地面酸性火山巖有關的鉛、鋅礦床以與螢石、銻共生并且礦體呈脈型為特征,而華力西旋回晚期與海底流紋巖建造有關的礦床則以同圍巖整合產出的層一帶狀礦層為特征。巖漿作用對層控礦床的形成起了一定的作用。
2.3 巖性地層因素
在天山地區,從寒武系到阿爾布和土倫階的地層中,鉛、鋅礦化廣泛分布,礦床包含10種成礦類型,其中最重要的是深成熱液型、矽卡巖型、層控型、火山熱液型和黃鐵礦型。絕大多數礦床(點)和全部具有鉛、鋅工業儲量的礦床都產在海相泥盆系和下石炭統巖層內。在中天山,從南向北,含礦層位順剖面向上移動,從庫拉明-費爾干納中間地塊南緣至庫拉明中部地區,然后到北恰特卡爾帶過渡的地方,鉛、鋅礦含礦層位由吉維特和弗拉斯階上升到法門階,然后上升到杜內階和維憲階。隨著礦床層位升高,其成分也發生了變化。多數有遠景的黃鐵礦-多金屬建造礦床集中在維憲階。
研究區主要包括內層控-熱液型鉛鋅礦床和矽卡巖型鉛鋅(銀)礦。內層控-熱液型鉛鋅礦床是該區主要礦床類型,指在沉積成巖過程中礦源層(體)經后期熱液改造成礦物質活化、遷移,在有利的容礦空間重新沉淀富集形成的礦床,主要分布于卡瓦布拉克-星星峽中間地塊和庫魯克塔格地塊的古老基底地層中,礦化與碳酸鹽巖建造關系密切,主要賦礦巖石為大理巖、白云質大理巖、灰巖等,少數產于千枚巖、片巖、片麻巖中。巖漿活動與成礦關系密切,大部分礦區都分布有華力西期的中酸性侵入巖,巖漿活動對該類礦床的形成起著疊加富集成礦的作用。經勘查證實的有彩霞山鉛鋅礦床、紅星山鉛礦等一系列礦點、礦化點。研究區內的矽卡巖型鉛鋅(銀)礦居次要地位,主要分布在覺羅塔格晚古生代溝弧系、卡瓦布拉克-星星峽離散地塊中。該類型礦床多與華力西期中酸性侵入體(黑云母花崗巖、花崗閃長巖等)有成因聯系,礦體主要產于巖體內外接觸帶,呈浸染狀、細脈礦、網脈狀、團塊狀產出,代表性的礦床(點)有白干湖鉛鋅礦、劉家泉西鉛鋅礦等。
4.1 找礦方向
卡瓦布拉克-星星峽古老地塊基底地層中Pb、Zn、Ag等成礦元素豐度值相對較高,反映出中天山前寒武紀結晶基底巖系是鉛鋅(銀)礦的有利礦源層。有研究認為,彩霞山鉛鋅礦有著與密西西比河谷型礦床相似的特征,而世界上此類礦產常表現為礦床成群成帶出現的特征,加之區內尚有很多化探異常有待查證,在卡瓦布拉克-星星峽地塊內實現尋找鉛鋅礦的突破很有希望。
4.2 找礦前景
庫拉明亞帶長期處在疊加的火山-深成巖條件下,因此出現多時代火山巖與多期鉛、鋅礦化,擁有很好的鉛-鋅礦床找礦遠景。該帶絕大多數的鉛-鋅礦點產在中-晚石炭世安山巖-英安巖建造和流紋巖建造的火山巖蓋層相和中石炭世侵入巖中,其中最大的鉛-鋅礦體集中在吉維特-下杜內階碳酸鹽巖沉積中。烏契庫拉奇-古贊帶西部與哈姆拉巴耶夫所劃分的克齊爾庫姆多金屬帶重合,廣泛分布層控鉛-鋅礦床及礦點。該帶鉛、鋅礦點多聚集在早泥盆世火山巖之上的吉維特和弗拉斯階碳酸鹽地層中,該區所有巖石均含鉛、鋅、銅,其量高于區域背景值。
綜上所述,天山地塊內的鉛鋅礦與前寒武紀變質基底關系密切,礦體產于特定的地層層位和巖性建造(大理巖、含碳碎屑巖)內,并受一定構造部位的控制,華力西期巖漿活動對成礦具有改造變富作用,其礦床類型應屬沉積變質-熱液改造型層控礦床,而卡瓦布拉克-星星峽地塊是有利的找礦靶區。天山地區擁有得天獨厚的成礦條件,隨著“開發大西部”戰略的實施,幾代人夢寐以求找大礦的愿望一定能變為現實。古老的絲綢之路將作出新的貢獻!
[1]丁建華,肖克炎,張長青等.東天山鉛鋅礦成礦特征與預測評價 [C].礦床地質. 2010.
[2]李咸陽.新疆和田縣喬爾天山一帶鉛鋅礦成礦地質條件及找礦前景分析 [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0.
[3]路璐.新疆東天山彩霞山式鉛鋅礦多元地學信息找礦預測研究 [D].中國地質科學院,2012.
F416.1[文獻碼]B
1000-405X(2016)-6-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