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光龍
(云南地礦國際礦業股份有限公司云南昆明650051)
云南砂金礦床的成因及其找礦前景
■王光龍
(云南地礦國際礦業股份有限公司云南昆明650051)
云南地區具有豐富的有色金屬資源,砂金成礦的資源相對豐富,本文中綜合云南的殘坡堆積、洪積、沖積等砂金礦床類型的成礦作用進行分析,探尋成礦環境,分析砂金礦床地質特點,并結合云南獨特的地理環境分析砂金礦床遭受因素,實現有效的綜合控制,為砂金礦床類型確立及找礦前景提供依據。
砂金礦床成礦原因找礦前景控礦因素
云南省位于中國西南地區,地質環境較為復雜,砂金礦床類型較為齊全,包括殘坡積、洪積、沖積、冰磧等。
1.1 殘坡積砂金
殘坡積中成礦大多是具有風化作用,金礦在原地風化并殘積構成,形成過程中分散性很大,在外力作用下大多累積在緩坡地帶、石縫、洼地等區域,在云南地區較為典型的殘坡積砂金中包括廣南亮山、老金山。從目前已經發現的殘坡積砂金礦床地域分析,主要集中在一些山間河谷地帶,這些區域的氣候較為炎熱、潮濕,地質結構松軟沉重,砂金礦床的主體性不明確,分散于較為平緩山谷地帶的殘積物中,規模大小不一,含金量也有很大的差別。由于在基性和含金地質體風化的紅土地帶中分布較多,因此這種砂金的構成中往往有大量金石英,在找礦的過程中依據這一特點,可以找到共生的原生金礦。
1.2 洪積砂金
洪積砂金的成礦作用較為明顯,在地質活動及氣候過程中,積極性的洪水所產生強大的搬運作用,促進了砂金礦的形成。這一類礦床的特點是厚度差異性很大,構成的體態十分復雜,從開采角度來說沉積物的分選變化很大,并不以展開;同時,洪水作用形成的搬運力量促使礦床的集中度很高,含金的品味變化也很大,在間歇性的河床洪積扇形中較為普遍,在云南地區包括大馬固、干沖溝等地區。
從地理環境上來說,洪積砂金主要是分布在高山河谷地帶以及地勢突出的位置,這也是洪水搬用作用季節性特征造成的。金礦的蘊含體主要是在洪積扇區域,與泥沙、碎石混合,且往往位于洪積扇的前段部分儲藏。
1.3 沖擊砂金
在河流河床的沖擊作用下成礦,往往位于現代河流的河床底部,較為典型的是龍潭壩,在開采過程中需要挖沙作業。云南地區沖擊砂金分布較多的是怒江、金沙江、紅河以及滄瀾江的河谷地帶,水流沖擊力減弱,金礦分布在河床砂粒中,并主要分布在大部分支流和干流的交匯處。這一區域水流沖擊力漸弱迅速,造成砂金沉降,內部的泥沙含量較少,礫石成分含量較多且復雜,但蘊含豐富礦金的可能性也更高。
1.4 冰磧砂金
冰磧砂金礦床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北部包括麗江、大理一帶,形成機理與高原地質變遷有很大關系,原生金礦地帶中有較為劇烈的搬運和磨蝕作用,地殼變化時期在冰川的外圍構成了山谷和盆地,起落變化為砂金礦床提供了很好的發育環境,同時也是參考地質環境尋找礦床的前提。相對來說,冰磧成礦的成分較為簡單,無分選,而厚度和金品位的變化是比較大的,在云南地區的冰川地質中廣有分布,如劍川金坪。
砂金礦床的構成需要綜合性的條件,包括地質構造、巖石、地層、水系以及化學反應等綜合性因素,從目前云南地區的砂金礦已知特點來說,各大斷裂帶、河流以及金屬礦床中所分布的成分有很大不同,通過這些特點就可以總結出砂金礦的分布于地質狀況間的關系。相應的,在受到地表徑流的作用下,外部力量的推動造成分散和聚合,而水體中存在的腐蝕性酸堿物質,會將無法溶解的金礦沖擊到河床底部,或在河灘峽谷區域累計,最終在堿性地帶以及成分的作用下相互融合,這樣就為砂金礦床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環境條件。
結合云南地區來說,在中始新世紀,岡瓦納大陸與歐亞大陸發生過劇烈的樁基,導致新特提斯洋封閉,構建了良好的內陸形成及地面徑流沖擊環境。同時喜馬拉雅地槽褶皺隆起,隨即進入內陸構造的劇烈變化階段。如高原、平原解體,基準面周期性上升,差異斷塊性運動等等。金的穩定性是很難形成合金物質,因此含金的地質在外力的作用下,逐漸將分散的含金成分剝離,在在物理和化學的作用下最終形成運動。
此外,結合氣候條件來說,云南地區在白堊紀氣候垂直變化異常明顯,水平方向的維度不斷增加,由此形成了云南地區復雜的氣候特點,溫度懸殊較大,金礦的界限也較為明顯,如雪線以上為冰磧砂金,而在南部則呈現溫暖濕潤的環境,形成洪積砂金。
經過長期的勘探驗證,在云南以及周邊地區蘊含著豐富的砂金成礦資源,尤其在河流領域。結合當前的開采來說具有很大的優勢,包括集水面積較大,在長期的地質、水文和氣候作用下形成了價值較大的砂金礦床。但卻分布廣泛,礦產規模差異性很大,這也為找礦帶來了一定的難度。根據不同的砂金礦進行分析,為找礦奠定優質基礎。
3.1 熱液金砂礦
尋找熱液金砂礦可以基于超基性巖展開,一般來說,這種砂金礦石品位較高,規模也比較大,如目前超基性巖在哀牢山中的廣泛分布,尤其是在巖體接觸地帶急劇變化區內,尤其是壓抽性斷裂發育中能夠形成較為豐富的金礦。
3.2 蝕變巖型金礦床
在構造破碎帶蝕變巖的區域中,其特點是礦床厚度較大,在內部具有豐富的有機物泥質、鈣質和硅質,這種金礦是在變質的石英巖以及硅質巖等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在云南大部分地區都有分布,但必須構成破碎帶和剪切帶的環境下才能夠發育成金礦。
3.3 斑巖型金礦
在云南西部的北燕山區域,酸堿性地質為礦床發育提供了很好的空間,便于金礦成分從復雜體系中脫離,同時地處于斷裂剪切帶,也提供了很好的發育空間,目前這種類型的礦床是最有效開發的。
3.4 其他類型的礦床找礦前景
找礦本身是一個復雜性的工作,一方面,不同的礦藏資源的形成條件不同,另一方面,砂金礦床的不同類型共生環境也不同。例如在中酸性金礦床中,主要是在壓扭性斷裂發乎中形成的,在云南地區哀牢山變質地帶中有較為明顯的表現;此外,在古生物的演化過程中,地殼運動在斷裂發育中形成了豐富的有色金屬(細微粒侵染型金屬),了解這些環境資料和構成條件對找礦有很大的幫助。
云南地區有豐富的水系,包括滄瀾江、怒江、紅河等,豐富的峽谷、灘涂、河流等資源,也是孕育砂金礦床的天然環境。特別是在地質板塊的結合地帶,河流在地形的影響下被迫改變外力作用,受到斷裂構造的控制;而外界的喜馬拉雅山作用、青藏高原源源沙金等綜合作用下,最終構成了云南地區含金量豐富的河床。
砂金礦以及砂金的另外一種存在形式是在草根中,一般來說,灘涂地區包括沼澤、濕地和草甸中,砂金會伴隨著豐富的冰磧層而累積,相應地,砂金主要成分就位于最底部,并構成不同色澤的大粒塊金。從現在河流的情況來看,經過長時間的沖擊,河道出現堵塞并構成分支(支流),河谷逐漸變寬(外力作用),水流在中下游開始放緩,逐漸形成了砂金;則基于這一條件,為找礦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綜上所述,本文中主要探討了通過砂金礦床的特征、類型,并結合云南地區的特殊地理環境,采用科學的態度和分析方法,對金礦的控制作用展開闡述。對比河流、河床、斷裂地帶等在找礦中的著力點,為我國金礦資源的勘采開發提供一些意見。同時在研究中也提出了礦床的勘測要求,為我國金礦資源的儲備提供了有利建議。
[1]黃仲權,史清琴.金沙江流域 (云南段)砂金成因類型及其找礦前景 [J].云南地質, 2001,03:270-278.
[2]黃仲權.紅河流域 (云南段)砂金成因類型及其找礦前景 [J].黃金科學技術,2003,06: 11-15.
[3]俞廣鈞.云南金礦床的主要類型及其找礦前景 [J].地質與勘探,1989,01:27-28.
[4]于文松,廖昌溪,陳果.內蒙古老硐溝金礦床成因類型與找礦前景分析 [J].黃金科學技術,2013,02:24-27.
[5]代鴻章,陳翠華,顧雪祥,李保華,董樹義,程文斌.云南者桑金礦床載金礦物標型特征研究 [J].礦床地質,2014,01:70-86.
[6]沈上越,魏啟榮,程惠蘭,莫宣學.云南哀牢山金礦帶成因類型探討 [J].特提斯地質, 1997,21:75-86.
F407.1[文獻碼]B
1000-405X(2016)-6-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