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哲
(新疆地質調查院新疆烏魯木齊830000)
淺談地球化學勘查在地質找礦中的應用
■韓哲
(新疆地質調查院新疆烏魯木齊830000)
本文通過大量查閱相關文獻和資料,闡述了地球化學勘查方法的找礦原理,對地質找礦區域進行了分析,最后對地球化學找礦在實際中的應用需要注意的地方作了較為詳細的敘述,以供相關人員作參考和借鑒。
地球化學勘查地質找礦工作程序
隨著《國務院關于加強地質工作的決定》的出臺,給加強地質礦產資源勘查工作提供了新的契機。為充分挖掘我區礦產資源潛力,加大找礦力度,提高資源供給能力和保障程度,地質礦產勘查方法的理論研究和新技術的應用至關重要,其中地球化學勘查新方法、新技術的應用,找礦成果突顯,是科學評估礦產資源潛力,提高找礦效果的有效途徑之一。
地球化學勘查方法包括巖石地球化學測量、水系沉積物測量、土壤地球化學測量、水文地球化學測量、氣體地球化學測量、生物地球化學測量等。我區地貌環境總體為第四系覆蓋較厚,水系沉積物、土壤層均較發育。因此,采用的地球化學勘查方法以水系沉積物測量、土壤地球化學測量為主是最適宜的。土壤地球化學找礦,對尋找松散層覆蓋下的礦體是一種有效的方法,無論在普查找礦或普查評價中都廣泛應用。在普查找礦階段,土壤地球化學測量有的在地質測量工作之前進行,土壤地球化學測量所提供的異常,在地質測量過程中能針對性的進行地質觀察研究,有利于發現礦化現象,研究分布規律,找出可能存在工業礦體的遠景地段。但是,土壤地球化學測量工作也可與地質測量工作同時進行。土壤地球化學找礦工作比例尺為1∶200 000~1∶5 000,一般與地質測量工作比例尺相同,但有時較地質測量比例尺略大,即地質測量比例尺為1∶50 000時,地壤地球化學測量比例尺為1∶25 000。在普查評價階段,土壤地球化學測量一般和地質測量工作同時進行,其比例尺也往往相同,一般均為1∶10 000~1∶5 000,在礦體規模小時可為1∶2 000。土壤地球化學找礦所能尋找的礦產種類也較多,對一般有色金屬(Cu、Pb、Zn、As、Sb、Hg、W、Sn、Mo、Ni、Co等)、貴金屬(Au、Ag)、黑金屬(Cr、Mn、V)及某些非金屬(P)等礦種均可采用。土壤地球化學找礦在區域普查找礦、礦區及其外圍找礦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土壤地球化學測量主要用于尋找被覆蓋的礦體,通過發現局部異常,查明礦床的次生暈,進而找到疏松覆蓋物下的礦體同時利用土壤地球化學測量中發現的區域異常來尋找成礦區,甚至可通過地球化學來預測廣大地區內的找礦遠景。水系沉積物地球化學找礦,適合在地形切割劇烈、水系發育的山區進行(而在地形平坦、水系不發育的地區,其應用效果受到限制)。水系沉積物地球化學測量是通過系統采集水系沉積物為樣品,測定其中微量元素的含量,通過發現水系沉積物中所形成的異常來進行找礦的。它可尋找Cu、Pb、Zn、W、Sn、Mo、CrNi、Hg、Sb、Au、Ag、P等礦產,近年來對找Nb、Ta、Be等稀有金屬也取得了一定效果。水系沉積物地球化學找礦工作比例尺一般為1∶200 000~1∶25 000在區域地質調查中。往往先于相應比例尺的地質測量,這樣做的優點是水系沉積物地球化學測量的成果可以為以后填圖時研究測區礦產分布和部署礦產調查指示方向,為解決地層、侵入巖及構造等提供一定的區域地球化學參考資料。當然,在實際工作中,水系沉積物地球化學測量也有比例尺的地質測量同時進行的。水系沉積物地球化學測量還常常與重砂測量相互配合,相互驗證、補充,以提高找礦效果。水系沉積物地球化學找礦不僅能找到遠景的地區,為成礦預測及基礎地質研究提供資料,而且方法簡單,效率高,用于大規模掃面,有利于迅速查明廣大地區礦產資源遠景,對找礦來說可起到戰略偵察的重要作用。
在重要經濟區域、重點成礦帶,按照多目標、多學科、多技術方法的要求,采用地質、地球化學、地球物理、遙感等綜合手段,加強重要礦產勘查,實現地質找礦新突破,提高地質調查程度,更好的服務于國民經濟。目前,我區在良好的成礦與找礦地質背景區帶開展1∶5萬區域礦產調查工作已經起步,該項礦產調查工作是采用綜合地質勘查方法進行的,其中,地球化學勘查是最直接、有效、快速的工作方法,在綜合地質勘查中應先行,起到導航作用,重點查明主要成礦區帶的元素分布規律,圈出有望找到大型、超大型礦床的礦化集中區或礦化有利地段,力爭提供一批可進一步工作的礦產地。為更好的服務于國民經濟,實現地質找礦新突破,應采用綜合手段,應用新的理論方法技術,促進地質找礦。因此地球化學勘查新方法、新技術的應用,是突顯找礦成果、科學評估礦產資源潛力,提高找礦效果的有效途徑之一。因而地球化學勘查在地質綜合勘查中需要應用最直接、最有效、最快速的新方法。其總體的勘查工作程序為“由面到點、由點到面、點面結合、面中求點”。
3.1 由面到點的工作程序
區域化探掃面-1∶5萬水系沉積物加密取樣-土壤剖面測量-工程揭露見礦(化)體。這是典型的化探異常查證的逐步縮小靶區的工作程序。
3.2 由點到面的工作程序
稀疏工程揭露見礦(或地表礦化轉石)-1∶2萬土壤地球化學測量控制含礦帶-系統探槽揭露圈定礦體。為了迅速地獲得異常查證結果,依據少量槽探揭露圈定的礦(化)體及異常區內直接發現的礦化巖石、找礦標志,由此再推到整個異常區,對礦致異常作出評價。
3.3 點面結合的工作程序
區域化探掃面-地球化學普查(1∶5萬水系沉積物測量)-1∶2萬土壤地球化學測量-工程揭露(見礦體)。對區域化探掃面圈出省的、區域的地球化學異常或發現的成礦遠景區帶,開展地球化學普查工作(采用的工作方法為1∶5萬水系沉積物測量、1∶2萬土壤地球化學測量)。在開展地球化學勘查時,應注意應用最新的方法技術,若工作區域內地球化學勘查的方法技術不成熟,應進行方法技術實驗工作,以期達到找礦效果的最大化。
[1]地球化學普查規范.中華人民共和國地質礦產行業標準 DZ/T0011-91.
[2]楊忠寶.淺談地球化學勘查在地質找礦中的應用新方法 [J].新疆有色金屬,2013(S1):79-80.
P59[文獻碼]B
1000-405X(2016)-6-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