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彩玉
新年伊始,“非誠勿擾”案在業內引起廣泛關注,甚至讓整個法律、知識產權界展開了一場“真理大討論”。
2015年12月11日,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判決,江蘇省廣播電視總臺立即停止侵害金阿歡“非誠勿擾”注冊商標行為,其所屬江蘇衛視頻道于判決生效后立即停止使用《非誠勿擾》欄目名稱。事隔近一月,2016年1月8日,江蘇省廣播電視總臺發表聲明,表示已于近日通過司法途徑向上級法院提請再審,并獲立案審查。
就當大家猜測江蘇衛視《非誠勿擾》何去何從時,1月9日它如期而至。對此,金阿歡一方也于1月11日,向深圳市南山區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1月15日晚,江蘇衛視總編室對《綜藝報》表示,為尊重法律,在再審結果沒有公示之前,《非誠勿擾》自1月16日起暫更名《緣來非誠勿擾》。
時至今日,整個案件究竟孰是孰非,最終又如何解決,仍撲朔迷離。就此事件,《綜藝報》記者聯系采訪了多位法律界相關人士,專家支招,若搞定幾個問題,“非誠”事件仍有轉機。
金阿歡是否“惡意搶注”
2009年,《非誠勿擾》電影熱映,出品方華誼兄弟將“非誠勿擾”在41類電影放映和電視文娛節目上注冊商標;溫州小伙金阿歡因電影嗅得商機,于當年2月16日向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申請注冊45類交友服務和婚姻介紹“非誠勿擾”商標。2010年9月7日,金阿歡如愿獲得商標注冊證。無獨有偶,2010年1月15日,江蘇衛視生活服務類節目《非誠勿擾》開播。
從時間上看,電影《非誠勿擾》最先使用“非誠勿擾”字樣并注冊,金阿歡隨后注冊,而江蘇衛視先于金阿歡使用該字樣,并經過華誼兄弟同意授權。針對注冊時間問題,很多人認為金阿歡存在“惡意搶注”之嫌。
“根據我國《商標法》第三十二條(見附文)規定,“判斷金阿歡是否搶注,要看華誼兄弟注冊的‘非誠勿擾商標,以及電影《非誠勿擾》公映并取得高知名度——該情形是否構成知名商品的特有名稱,即是否屬于‘他人已經使用并有一定影響的商標。”北京天馳君泰律師事務所合伙人鄭小強律師表示,如果答案肯定,那么金阿歡應被視為“惡意搶注”。
也有不同意見。北京大學知識產權學院副教授楊明、北京超凡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胡曉偉律師均認為,從時間事實看,金阿歡確實注冊在先,江蘇衛視節目開播在后,且在金阿歡注冊前并不知曉江蘇衛視節目即將開播,因此不存在搶注問題。
此外,金阿歡注冊商標之舉還有一點有待商榷——他設計商標的細節特點與同名電影所用字體完全相同,并承認是受電影啟發而著手注冊商標,準備商業運營。北京超凡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楊靜安律師告訴《綜藝報》,“金阿歡商標的創意來源于《非誠勿擾》電影,這點毋庸置疑。”鄭小強律師也補充表示,“結合以上情況,金阿歡是否侵犯了華誼兄弟傳媒對‘非誠勿擾特定字體形狀的美術作品的合法著作權?如果是,那么金阿歡注冊商標本身就是侵權行為的產物。”
《非誠勿擾》節目是否侵權
2009年電影出品方華誼兄弟將“非誠勿擾”注冊成商標,服務范圍為第41類電視文娛類別,江蘇衛視獲得該授權;2010年,金阿歡注冊的商標服務范圍為第45類“交友服務、婚姻介紹所等”。
深圳中院二審認定,江蘇衛視《非誠勿擾》的服務目的、內容、方式、對象等方面,均提供了征婚、相親、交友的服務,與金阿歡“非誠勿擾”商標注冊證上核定的服務項目“交友、婚姻介紹”相同,且收取大量廣告費用,已構成商標侵權。鄭小強總結,該案判定江蘇衛視《非誠勿擾》構成侵權的關鍵點在于:1、商標相同或相似;2、服務相同或類似;3、造成公眾商標混淆。
“從事實角度說,《非誠勿擾》節目的名稱,以及為參與嘉賓提供交友選擇的服務內容,《非誠勿擾》節目存在侵權行為。”胡曉偉表示。但也不乏聲援江蘇衛視的言論,如中國企業知識產權研究院理事林華發文表示深圳中院判決不公,他認為《非誠勿擾》節目目的不是婚介,而是通過婚介形式制作節目。
據不完全統計,《非誠勿擾》節目自開播以來,已促成因舞臺結緣、戀愛直至結婚的新人100多對。在節目開播五周年之際,還邀請了10對“非誠戀人”“回娘家”。由此看來,《非誠勿擾》除形式上與婚介所不同外,所從事內容基本一樣。但2015年初《綜藝報》采訪該節目制片人李政時,他曾表示“《非誠勿擾》不僅是談情說愛……觀眾從中或反觀自身行為,或尋得求愛技巧,或享受歡樂氛圍。”從李政總結來看,《非誠勿擾》節目只是一個為觀眾提供娛樂與認知的電視節目。
到底觀眾看的是不是節目,對于“非誠勿擾”的商標會不會混淆?鄭小強認為,問題的癥結在于金阿歡的商標領域與節目所屬領域是否相同或類似。“而判定二者是否相同或類似,除看商標注冊類別外,還應當結合個案的具體情況,尤其是請求受保護商標的顯著性、知名度等,對消費者混淆的可能性及程度作出認定。”這與北京觀永律師事務所盧敏律師的觀點相同。盧敏表示,“二審判決似乎也無需一定要將江蘇衛視《非誠勿擾》的使用歸入《類似商品與服務區分表》的第45類。”
楊明則從另一角度表達異議。他認為,目前很多人認為我國商標法已將“消費者混淆”作為商標侵權的構成要件,但實際上這是對商標權作為一項產權的規則違反。“商品或標識的相似性判斷主觀性很強,容易發生分歧,以消費者是否混淆來輔助判斷,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強判斷的客觀性。但這不意味著‘消費者混淆是絕對要素。”他反問,如果被告舉證證明消費者沒有混淆,是否可以認為,即使商品或標識構成近似,也不存在侵權?
《非誠勿擾》節目如何反敗為勝
二審(終審)敗訴之后,江蘇省廣播電視總臺是否仍有機會反敗為勝?楊明表示,除非在一審二審等所有案宗找到“非常”證據,法院才可能批準再審。那么哪些證據有可能成為“非常”證據?鄭小強建議可從兩方面著手。
一是事實認定方面,江蘇省廣播電視總臺需要提供新的證據,證明:
1、《非誠勿擾》節目就屬于41類,而非45類——首先,電視節目的特定商標和其他商品或服務的商標的最大不同,就是電視節目可制作和播放各行各業的商品或服務,不能把電視節目等同于各行各業的商品或服務本身類別,否則電視節目這一具體類別的商標注冊將毫無意義,每一個節目都必須全行業全類別注冊才能受到保護;其次,如提供收視觀眾問卷調查、社會公眾對節目的認識等證據,或邀請專家輔助人出庭,證明《非誠勿擾》只是電視文娛節目,而不是為電視觀眾直接提供相親服務。
2、根據《商標法》第三十二條(見附文)主張,金阿歡的注冊商標屬于損害他人現有的在先權利,系以不正當手段搶先注冊他人已使用并有一定影響的商標,本應不予注冊。“這一點,需要華誼兄弟協助舉證。”此外,對于該商標類別混淆的問題,可以提請主管機關工商總局商標局進行釋名。
二是聯合或請求其授權方華誼兄弟追究金阿歡的搶注行為或侵犯著作權行為:
1、追究金阿歡搶注行為,提供證據證明華誼兄弟電影《非誠勿擾》的熱映,已使“非誠勿擾”構成知名商品或服務的特有名稱。
2、追究金阿歡侵犯著作權行為,證明金阿歡侵犯了華誼兄弟對“非誠勿擾”該特定字體形狀的美術作品的合法著作權。
也有人提出,江蘇衛視可以利害關系人身份申請撤銷金阿歡注冊的商標,但通過《綜藝報》采訪得知,此路徑較難走通。《商標法》規定,商標有連續3年未使用記錄,任何人均可申請撤銷,但金阿歡已使用商標成立公司,此為一也。此外,還需要幾點證據支持:首先,需要舉證自己是在先權利人或利害關系人。胡曉偉表示,“在先權利人一般指圖形商標,對圖形享有版權。這個案子一不是圖形商標,二不是以版權歸屬為目的去打的官司,所以這一點不成立。”而利害關系人的話,需要證明雙方之前存在一定利益關系或合作,且舉證商標持有人在節目開播前就通過某種途徑知曉這個名字,但目前來看,江蘇衛視與金阿歡尚不存在上述關系。楊明補充說明,江蘇衛視對于《非誠勿擾》這個名稱存在一定利害關系,但是缺乏一定的法律依據。“江蘇衛視通過播出節目,產生了一定社會效益和商業利益,這是事實性使用,但不具有排他性,即阻止別人去用,缺乏這方面法律依據。而金阿歡申請了商標,享有排他性,有法律依據。”
此外,考慮到金阿歡的“非誠勿擾”商標字體與電影《非誠勿擾》中使用的字體一致,江蘇衛視可借助電影《非誠勿擾》相關權利人提起無效宣告,主張在先著作權等。鄭小強表示,“問題在于,華誼兄弟注冊了41類‘非誠勿擾商標,該商標歸屬華誼,所以由華誼出面申請更為適宜。”“此舉可行,但是《商標法》設置了無效宣告5年期限限制,早在去年9月份‘非誠勿擾商標注冊已滿5年,逾期再提比較困難。”楊靜安補充道。
電視節目須有備注冊 防范風險
從某種程度上說,假設“非誠勿擾”案再審,江蘇省廣播電視總臺最終敗訴,這對中國文化品牌保護,乃至文化產業發展也會產生一定負面影響。比如,一些已搶注了廣播電視節(欄)目等品牌商標的“投機分子”是否會扛起“維權”大旗蜂擁而至,導致媒體失去多年來苦心經營的文化品牌,其公信力也將受到質疑;或者案件滋長了少數人的投機心理,他們紛紛搶注廣播電視節(欄)目等品牌商標,造成更多“侵權”訴訟困擾等。這些問題值得商榷和探討,同時也為各電視臺敲響了知識產權的警鐘。
事實上,國內一些電視臺的知識產權意識已有所加強。“除很多電視臺對其名稱和標志(臺標)進行商標注冊外,越來越多的電視臺開始將其電視欄目或節目名稱以及Logo進行商標注冊保護。”鄭小強介紹,如央視《春節聯歡晚會》《藝術人生》《對話》《新聞聯播》等已注冊成商標。湖南衛視法務負責人高律師也告訴《綜藝報》,湖南衛視90%節目都已進行商標注冊。“我們比較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很多節目在立項之初,就盡早對名稱、Logo等進行商標注冊事項。”
針對“非誠勿擾”一案,各專家律師紛紛建議電視臺要建立市場監控、檢索機制。諸如設立專門的知識產權管理部門,對涉及的所有知識產權進行梳理,加強自我保護和侵權防范,并對符合商標注冊條件的商標,進行全面類別的注冊,并建立相關部門,對市場上同類服務或商品的商標進行檢索,判斷商標的使用和注冊風險。“風險較高的,建議電視臺更換節目名稱,或通過轉讓、許可或共存等方式,與在先商標權人達成一致;風險稍低的,明確相應的規避思路和措施,提前防范使用風險。簡單來說就是,盡量拿到權利,拿不到權利的也要確保風險可控。”楊靜安表示。
雖然對電視臺來說,提高知識產權意識,盡早申請節目商標注冊是當務之急,但在申請商標注冊時,還要從三方面“從長計議”:
1、該名稱不得是《商標法》第十條明確禁止作為商標使用的標志,比如帶有民族歧視性、違反公序良俗、有社會不良影響等。
2、該名稱需要具備作為商標的顯著性條件,要能夠標示商品或服務的來源。“所謂顯著性條件,某種程度上表示,商品商標名稱要區別于泛指類語言。一個商標名稱,如果在含義上與其商品性能相關性越強,就越缺乏顯著性。”楊靜安舉例,比如“今日說法”可泛指對任何法律問題的探討,“武林大會”可泛指任何一種比武,“這些作為商標,其顯著性較低。而商標名稱‘蘋果之于手機,則確切代表只有此類手機方能稱之為‘蘋果,該商標具有顯著性特征。”
3、申請注冊不得與他人在先申請或注冊的商標相沖突,構成相同或近似。這一點,也是“非誠勿擾”案中說不清道不明的關鍵點。
案件回溯:
2013年2月,溫州青年金阿歡委托律師向深圳市南山區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起訴江蘇省廣播電視總臺及合作伙伴深圳市珍愛網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要求停止侵權。
2014年12月,一審法院駁回了原告金阿歡的訴訟請求,認為“江蘇電視臺的‘非誠勿擾電視節目雖然與婚戀交友有關,但終究是電視節目,相關公眾一般認為兩者不存在特定聯系,不容易造成公眾混淆,兩者屬于不同類商品(服務),不構成侵權”。
2015年12月,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做出終審判決【(2015)深中法知民終字第927號】:
一、撤銷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人民法院(2013)深南法知民初字第208號民事判決;
二、被上訴人江蘇省廣播電視總臺立即停止侵害上訴人金阿歡第7199523號“非誠勿擾”注冊商標行為,即其所屬的江蘇衛視頻道于本判決生效后立即停止使用“非誠勿擾”欄目名稱;
三、被上訴人深圳市珍愛網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立即停止侵害上訴人金阿歡第7199523號“非誠勿擾”注冊商標行為,即于本判決生效后立即停止使用“非誠勿擾”名稱進行廣告推銷、報名篩選、后續服務等行為。
相關法律條款:
我國《商標法》第三十二條規定:申請商標注冊不得損害他人現有的在先權利,也不得以不正當手段搶先注冊他人已經使用并有一定影響的商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