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雨
2015年4月初,高位截癱的袁海軍在鄭州伏牛路開了一家名叫“一碗面”的公益主題餐廳,承諾不分對象,無論貴賤,來店顧客都可不限量免費吃面。這件事一經報道便開始轟動全國。聽說此事的大部分人,一邊為其公益之心點贊,一邊深深擔|尤:若食客蜂擁而至,只為免費吃面,餐廳能維持多久?三個月過去了,袁海軍的餐廳已免費送出去4.5萬碗面,而專門蹭吃的人幾乎沒有。這側面道出了愛心力量是無窮的。
與愛心社的艾阿姨聊起三個月來最大的心得,袁海軍欣慰地說: “餐廳正發生著我意想不到的變化,除了提供免費面幫助困難人,它更多的是在發揮‘平臺’作用,越來越多的人通過這里做公益,擴散傳遞正能量。”
早在2015年初,快出院時,袁海軍就想到了為回報社會做點事情,一出院便做出了讓人不可思議的決定,要在該地區建一家公益餐廳,經過三個多月考察,發現市中心伏牛路,是商務辦公較集中地段,為方便人們就餐,選定為餐廳位置。
餐廳開業之初,曾有人擔憂會出現“人群排隊等吃免費面”的場面,一位叫向愛的志愿者說: “從來沒有出現過,只要一碗面的顧客有,每天平均有七八人,但他們確實是有困難,衣著上就能看出,幫助他們正是我們的初衷。大部分顧客來店都會再點菜品。認為很多人會專門來蹭飯的想法顯然是一種偏見。”也許正是袁海軍想以此匯報大家的內心感觸,做餐廳以來他收獲最多的就是感動。
每天上午lO點,志愿者們已經開始幫忙收拾店面。店里每天都會有三四個志愿者來店里幫忙,他們來自學校、機關事業單位、廠礦,還有很多是附近的普通市民。有一些愛心企業,通過捐贈在這里發起了待用快餐。
這個餐廳匯集著越來越多的好心人,他們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做公益。一位家住在附近的60多歲的李大爺,曾經常來吃面,現在也變成了志愿者。他在幫忙中發現很多顧客就餐后幾塊錢的零錢就不要了;有的顧客會將錢悄悄壓到桌面;還有來自附近小區的離退休五六十歲的大爺大媽,騎自行車來店里送肉送菜;甚至供應商都在為他們降低價格。匯聚著社會的無窮愛心的小店每天將無限的溫暖傳遞與來來往往就餐的人們。
現在每天上午臨近12點,趙軍與李俊這倆小伙也來店里幫忙,原來他倆曾經在這里就過餐。他們在點涼菜,要啤酒,要面的過程當中了解了這里的情況。因為這倆小伙就在附近寫字樓上班,平時經常過來。“看到同一樓里的好多人來這里就餐,其樂融融,心里很感動,在這里吃飯也算是做公益了,如果能讓別人感到溫暖,我們愿意盡自己的綿薄之力。”打那次以后,這兩位小伙也成了八小時之外的志愿者了。
午飯前夕,鄭州兩位袖珍人也趕來店里幫忙,其中一位艾阿姨是河南袖珍人愛心社的負責人,這次來是想商量在這里搞一個公益活動。了解得知,這個餐廳還以另外的方式推動著公益:店里有投影和音響,免費提供場地,這里洋溢著愛公益的氛圍,很多志愿者團體都喜歡來這里舉力咯種公益活動。這里成了他們帶著愛心來,又將愛心擴散出去的聚集地。
餐廳義工李大爺說,三個月來餐廳一共送出去4.5萬多碗手搟面,收到各方捐款1萬多元,目前確實還沒有達到收支平衡。但從賬面看,第二個月虧損比上個月減少1萬多元,面館生意正逐步走向良性運轉。“目前情況比當初預料的好,越來越多的人來餐廳用餐,不再是試探、驗證,而是理性消費。”
三個月過去了,有很多食客問袁海軍,你為什么要做這個餐廳?袁海軍都要重復這幾句話:不是為了掙多少錢,能讓餐廳正常運轉就知足了;也不是為了社會名氣,經歷了生死,這些早已看淡;我想要的,是希望更多的殘疾人和我一樣,獲得尊嚴。如今這個餐廳在帶動更多人做公益,這是最大的收獲。
其實,“一碗面”餐廳的開張,最讓袁海軍先生感動的是社會上太多人給予的溫暖,還有給予他的尊嚴,這些愛心人士的助力之下,像傳遞一種信仰一樣繼續傳遞著一份感動與尊嚴。正是有一種力量,叫公益;有一種美好,叫回憶;有一種感動,叫奉獻;有一種生命,叫大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