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投中信息 劉利
2016中國IPO市場十大事件
文/投中信息 劉利
總體來看,2016年中國IPO市場平穩但卻不乏亮點。

2016年以來,全球經濟整體低迷,英國公投脫離歐盟,為世界經濟復蘇帶來更多不確定性;強勢美元回歸,美聯儲步入加息周期,資本回流美國影響全球新興市場。國內來說,經濟增速持續放緩,人民幣利率保持低位運行,固定收益類產品收益大幅下滑,熱錢大量流向房地產及二級市場。
2016年二級市場利好不斷,如下半年IPO審核再提速;證監會對特定貧困地區開通IPO扶貧“綠色通道”;深港通正式啟動;滬倫通提上日程。眾多利好導致資金更多關注二級市場,兩市融資融券交易總量由2016年5月最低時的8163.61億持續走高到現在的9766.79億;預期全年定增規模將達到1.5萬億元,創歷史新高。
總體來看,2016年中國IPO市場平穩但卻不乏亮點,投中研究院對2016年中國IPO市場進行梳理與思考,總結盤點出2016年中國IPO市場十大事件。
2016年以來,證監會對IPO企業的審核力度日益加強。2016年6月24日,證監會部署IPO欺詐發行及信息披露違法違規專項執法行動,這是證監會繼集中查處6家審計評估機構、嚴肅追究欣泰電氣及其中介機構違法責任、終止審查多家首發企業等后的又一舉措。證監會表示,在發行審核過程中,將重點關注在審企業是否存在“帶病申報”的問題,強化問核工作力度,從嚴審查、從嚴把關。IPO監管日趨嚴格已成為市場普遍共識。根據證監會披露的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審核工作流程及申請企業情況統計表來看,截止到今年12月1日,有69家企業被終止審查。時隔三年多,IPO企業終止審查數量再創新高,A股迎來監管風暴。
點評:IPO審核日趨嚴格,體現了證監會對新股發行進行整治的決心和行動。有利于規范市場行為,維護市場穩定,從源頭避免“問題”公司上市,提高了A股市場的企業質量,進一步釋放市場活力。
2016年6月,證監會完成對遼寧丹東欣泰電氣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欣泰電氣”)的調查工作,同時證監會部署了對其審計機構和法律服務機構的立案調查。欣泰電氣涉嫌在創業板上市時存在欺詐發行行為,并在上市后披露的定期報告中存在虛假記載和重大遺漏,成為首個因欺詐而被強制退市的企業。7月25日,證監會發布對其保薦機構、主承銷商興業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及保薦人蘭翔、伍文祥的行政處罰決定書,興業證券保薦的多家IPO企業因此被列入中止審查名單。另外,一些投資機構也因欣泰電氣的退市而遭遇重大損失。
點評:證監會堅持“絕不放過任何一個涉案主體、絕不放過任何一項違法失職行為、絕不放過任何一項需要承擔的法律責任”的原則,將有利于市場持續穩健發展。倒逼投資機構尤其是PE機構在項目投資和退出過程中更加關注企業的信息披露和財務規范等要素,在一定程度上規范了投資機構的行為。
2016年6月15日,明晟公司(MSCI)宣布延遲把A股市場納入其新興市場指數,但將繼續保留在2017評估列表中。這是A股第三次闖關MSCI失敗。在此之前,2013年A股首次被MSCI列入觀察審核列表,并于2014年和2015年分別遭到婉拒。期間我國資本市場不斷改進以期達到納入MSCI的相關條件并得到了肯定。但目前MSCI表示仍需關注A股QFII額度分配和資本流動限制的相關制度進展,以及交易所停牌新規的執行效果。
點評:加入MSCI可以帶來中長期的利好,增加資金供給。但當前我國A股市場處于發展階段,在對外資進出的額度限制制度以及對上市公司停復牌的監管制度等方面不夠完善,且A股存在估值偏高的問題,面臨完善制度和調整投資者結構等挑戰,和國際市場有待磨合。
2016年9月28日,中國郵政儲蓄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郵儲銀行”)于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正式掛牌交易,股票代碼為1658.HK,成為2016年全球集資額最大的新股。2016年10月11日,上海銀行發布公告稱,擬以發行價格人民幣 17.77 元/股發行不超過 60.0445 億股,募集資金總額約為106.7億元,成為今年A股最大IPO。同時,還有約7家銀行通過IPO上市,如江蘇銀行、貴陽銀行、江蘇江陰農商行、無錫農商行和江蘇常熟農商行等。沉寂多年,A股市場迎來了新一波銀行上市潮。
點評:當前我國的新股發行制度取消了新股申購預繳款,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大盤股發行時打新資金擾亂市場的問題。且銀行自身業務快速發展增加了其對資本金的需求,這些都觸發銀行股的上市熱潮。
2016年9月12日,證監會發布《關于發揮資本市場作用服務國家脫貧攻堅戰略的意見》,其中提出“對注冊地和主要生產經營地均在貧困地區且開展生產經營滿三年、繳納所得稅滿三年的企業,或者注冊地在貧困地區、最近一年在貧困地區繳納所得稅不低于2000 萬元且承諾上市后三年內不變更注冊地的企業,申請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的,適用‘即報即審、審過即發’政策”。隨后,2016年11月16日,國務院印發《關于深入推進實施新一輪東北振興戰略加快推動東北地區經濟企穩向好若干重要舉措的意見》,指出“對符合條件的東北地區企業申請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給予優先支持”。在IPO“扶貧”政策的組合拳帶動下,貧困縣拉近了與資本市場的對接機會,眾多貧困縣新三板公司開始受投資人追棒,更有不少新三板公司將注冊地遷往貧困地區。
點評:企業遷址存在不少風險,應當審慎對待。首先,這會產生一定的時間成本。其次,企業遷址面臨經營和政策不確定性方面的風險。而且IPO扶貧政策只是省去企業排隊時間,并不等于放寬審核標準。因此企業應綜合多方面的考慮因素,全面研判是否遷址。投資機構在投資貧困縣的標的公司時也應該理性投資。
2016年初市場推行新的新股發行制度,取消IPO新股申購預繳款,同時受市場情緒低迷、監管趨嚴等因素影響,上半年國內新股發行速度放緩,每月核發的IPO批文數量不高于20家。進入下半年,新股發行7月首次迎來新高,核發27家。8、9、10月份獲得核準的企業數量分別為26家、26家及28家。11月以來,新股發行再創新高,核發4批次共52家企業的首次公開發行申請。根據證監會官網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11月24日,中國證監會受理首發企業760家,其中,已過會45家,未過會715家。未過會企業中正常待審企業665家,中止審查企業50家。若按照當前速度,需要兩年的時間才能消化IPO排隊。新股發行在審查趨嚴的同時再度提速,讓市場看到了緩解IPO堰塞湖的希望。
點評:在當前抑制資產泡沫的大背景下,證監會加快新股發行速度,增加了股票供給,有利于控制IPO市場,防止股市增漲太快。另外,IPO加速為市場帶來利好信號,可為投資機構帶來二級市場的退出預期。
2015年8月17日,國務院通過《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管理辦法》,2016年10月25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發布《2016年三季度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進展情況和下一步工作安排》,其中指出啟動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運營,組織第一批委托省份與社保基金會簽訂合同,公告第一批養老基金管理機構。落實職業年金基金管理暫行辦法,完善合同指引、合同報備通知、信息披露、數據規范等操作性文件。目前已有20多家機構獲得社保基金管理資格和企業年金管理資格,在當前經濟轉型發展走緩和資產荒的大背景下,如何更好地管理好養老金成為未來基金管理者面臨的重要挑戰。
點評:養老金入市為股市發展帶來利好消息,養老金是比較穩定的資金來源,可以真正實現投資的價值發現功能。另外,養老金的風險承受能力較險資更低,在篩選投資管理機構時將傾向于市場上成熟的管理機構,更加關注他們的投資管理能力和風控能力。
根據2016年11月25日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與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發布的《聯合公告》,深港股票市場交易互聯互通機制(簡稱“深港通”)于2016年12月5日正式啟動。這是繼2014年11月17日“滬港通”正式開通之后我國資本市場向市場化和國際化邁出的又一大步。兩者主要區別在于投資標的股票與投資額度限制,深港通下的深股通作為投資配置的一部分,包含了深交所中小創新指數的成分股,使得海外投資者在A股市場有了更多的選擇。同時深港通下的港股通增加了中小市值的香港市場股票,豐富了內地投資者的選擇。另外,深港通沒有總額限制,而滬港通有總額限制。
點評:目前我國的股市處于發展階段,深港通啟動之后,將會有更多的海外投資者進入A股市場,為資本市場增添活力。同時受當前人民幣貶值壓力和港股處于估值洼地等因素的影響,資金向南流動的動力加強,因此深港通比滬港通對市場的影響也更大。在深港通實施后,應加強跨境監管合作,以防國際資本做空中國股市。
據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數據統計顯示,截止到12月初,新三板共有9786家掛牌企業,其中創新層掛牌企業數量為953家,基礎層企業數量為8833家。今年以來,新三板“摘牌企業”數量達40多家,11月份共有14家新三板企業終止掛牌,創下單月摘牌數量歷史最高紀錄。2016年10月21日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發布《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公司股票終止掛牌實施細則(征求意見稿)》,新三板退市隨之呈現上升的趨勢。目前企業摘牌的原因主要表現為主動申請,但隨著新三板終止掛牌制度的完善,被動退市的企業數量應有所增加。
點評:目前新三板擴容過快,9800多家的掛牌企業中不乏“僵尸股”,新三板流動性不足的問題仍繼續存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推出終止掛牌實施細則,提高了市場效率,有利于提升掛牌企業整體質量。未來隨著新三板的監管收緊、退出制度的日益完善,其作為退出渠道將越來越受投資機構的青睞。
據港交所官方網站統計數顯示,2016年前10個月香港有94家新上市公司,較去年同期下跌6%。2016年前10個月的首次公開招股集資金額為1662億元,較去年同期的1995億元下跌17%。其中,2016年4月至6月香港首次公開發行(IPO)數僅為20家,創造了多年來同時期最低值。香港今年IPO的數量和募資金額均呈現下降勢頭,其作為2015 年全球募資總額第一的地位有所撼動。與此同時萬達商業、碧桂園物業、富力地產等都欲從香港市場回歸到內地A股資本市場。
點評:受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等因素影響,香港的新股發行數量出現回落,同時A股的高估值對港股形成了溢價,跨市場的估值差異驅使越來越多的投資機構和企業回歸國內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