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ACCA(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
中國企業未來100強榜單
文/ACCA(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
2016 年報告再次將目光聚焦于中國的新興全球企業,旨在發現在未來三到五年,最具潛力角逐于全球市場的中國新興百強企業。它們在中國打下了強大的基礎,正在更加迅速地推進國際化——或許最為重要的是,其增長速度還將繼續領先于全球經濟增速及中國公司的平均增速水平。

無論是人民幣匯率走勢、GDP、出口數據,甚至是通過其他眾多跟蹤手段獲取的經濟指標,中國經濟是否可以保持健康增長,始終是全球各個經濟體中最備受期待和密切關注的焦點。
本報告是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ACCA)繼2014年首次發布之后,第二次發布中國新興全球企業排名,旨在彰顯一批有望不斷發展壯大、與現有全球企業一較高下的后起之秀。該排名的獨特之處在于,它并非僅僅依據個別財務指標(例如企業規模),而是綜合評判績效和競爭力等各方面因素。因此同其他榜單相比,ACCA的排名方法能夠更全面、更深入、更廣泛地遴選出中國正在崛起的全球巨頭。
那么,2014年以來出現了哪些新的形勢?總體而言,中國企業可謂動作頻頻。首先,它們更加積極地尋求海外擴張,除了擴大出口之外,還越來越多地開展收購兼并、建立戰略伙伴關系,以及在全球各地建立研發與創新中心。其次,2016年的中國企業已較2014年更具國際化特征。
不過更引人注目的是,本報告選定的100家企業,其年增速不僅已遠遠超越本國GDP,更遠遠勝過了全球經濟的增長率,并且預計未來將繼續保持這一發展勢頭。
為了發現未來百強企業,我們考察了在中國境內和海外資本市場上市的所有中國公司。我們首先按照規模對其進行篩選;接下來,以5年增長率為標準篩選,確保入選企業能夠長期保持可持續增長。能夠在一個較長的時間段保持高增長意味著這些企業具有穩健的商業模式并且有支持不斷發展的能力。排名還考慮了新興中國企業的市場地位和市場表現,包括:在國內市場的地位、在國際市場上的業務延伸程度,以及商業模式與戰略。
采用該方法基于以下主要原因:
1.企業規模:它能夠反映一家企業可以在多大范圍內創造充足的盈余來進行投資或是確保為持續發展提供資金,以及是否達到足夠量級參與國內和國際市場競爭。
2.增長率:在5年這樣一個相當長的期間內保持增長體現了企業以可持續方式擴大規模和拓展業務的能力。
3.國內地位:報告選定的公司在開辟海外市場之前,都先在國內建立強有力的市場地位。中國市場是企業國際擴張的大本營,國際化常以本土市場的成功為基礎。
4.國際市場表現:2014年的排名中,這一維度主要按照出口市場來定義,關鍵指標選用了出口銷售額。近些年來中國企業的國際表現有了進一步拓展,包括跨國并購、締結合作伙伴關系,以及其他多種形式——尤其是設立物流樞紐、設計與研發中心。
5.商業模式與戰略:雖然這是最難決定和評估的指標,但也是最為重要的。
報告確定了100家正在快速發展、逐步成長為國際巨頭的中國企業。它們的增長速度和整體競爭力表明其很有可能繼續擴張。未來幾年,如能沿著目前的成長軌跡不斷前進,報告中的很多企業都將成為中國新一代的全球企業。
盡管這類前瞻性分析永遠無法做到百分百確定,但我們由衷希望,讀者能夠通過本報告一窺中國企業未來幾年的發展藍圖。

圖1 中國企業未來100強總部所在地地區分布
2016年的中國比2014年更加國際化,而推動這一全球化趨勢的,正是包括本報告所確定的新興全球巨頭在內的一批領軍企業。
2016年“企業未來100強”榜單中,略超半數都是新入圍企業,這展現了中國市場的激烈競爭和新興企業的不斷涌現。而榜單中46家企業則是第二次上榜。也就是說,約一半的前次入選企業保持了自身地位,另一半的則是新晉躋身榜單的企業。一些知名的公司2016年沒能獲選。這表明,要想長期保持高水平、甚至超高水平的增長,即使對于非常成功的企業來說也是一個重大的挑戰。
這些企業遍布中國各地,但仍以位于各大主要城市為多——特別是北京、上海、深圳和武漢(表1和圖1)。100強企業廣泛地遍布于中國各地。很多公司將總部設在大城市或東部沿海,這體現了這些區域的經濟發展水平。但是我們也注意到,新興全球巨頭的分布有向南轉移的趨勢。2014年的榜單中,七家企業的總部設在深圳,而2016年達到了11家;同時,總部位于北京的企業從17家減少為13家。這反映出,由于同香港和全球經濟密切關聯、具備前海等國家級開放平臺、高新科技產業發展資源,深圳的經濟地位正在不斷提升。

表1 中國企業未來100強
100強企業覆蓋了不同行業部門,其中服務型企業和無形產品企業名列前茅,體現了中國經濟正在尋找的生產制造業的出口,經濟的多樣性也正在不斷提高。(見圖2)
100強中有21家企業屬于電腦和通訊設備行業,所占比例最大。
總體來看,這100家企業按照營業收入,均可歸為相對較大的企業——不過其規模和增長速度各不相同。

圖2 中國企業未來100強行業分布
幾乎所有上榜企業都具備一項普遍特征,即有效的商業模式。總體來看,企業的管理者展現出了對所在行業動態及客戶需求的深入了解。
這些100強企業的增速在12%到64%之間不等:我們測算了五年期的年增長速度,以此證明這些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甚至是超高速增長;這一點尤其令人印象深刻,特別是在近年中國經濟放緩、GDP年均增速下滑到6%左右的情況下。換言之,這些企業中增長最慢的,其速度也達到了中國GDP增速的兩倍之多,增速最快的企業則是以10倍于本國經濟的速度發展。
幾乎所有上榜企業都具備一項普遍特征,即有效的商業模式。總體來看,企業的管理者展現出了對所在行業動態及客戶需求的深入了解。他們制定的企業戰略清晰、連貫、完整,同時有力地證明了他們對業務及其業績進行了有效的管控。
這些100強企業擁有光明的未來增長前景。如果能夠保持增速,它們將成為在中國以及其他市場中的現有巨頭強有力的競爭對手。
本報告選取了六家中國企業作為詳細案例分析,包括:怡亞通,供應鏈管理公司;復星醫藥,制藥及醫療服務公司;攜程旅行網,旅游公司;長園集團,專門從事電動汽車和智能技術的公司(譯者注:即14年報告中排名31位的“長園新材”);如家,領先連鎖快捷酒店;大族激光,致力于先進激光技術的公司。我們希望通過這些案例來說明為什么它們是值得關注的未來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