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麗萍
中共丹陽市委黨校
基于系統原理的居家養老四個體系構建及對策思考
周麗萍
中共丹陽市委黨校
伴隨著居家養老形勢的不斷發展,老年人特別是高齡老人對日常生活照料、上門醫療護理、精神孤獨慰藉和法律援助服務等方面的需求不斷增加,然而,當前我國未富先老和未備先老,養老資源短缺,專業人才匱乏,難以滿足老年人多元化需求。本文詳細分析了當前居家養老需求存在的問題,并基于系統原理,構建了居家養老四個體系,對如何解決居家養老需求存在的問題,從政府、社會、家庭和個人四個角度進行了對策思考。
系統原理;居家養老;居家養老需求
當前,我國人口老齡化正向縱深化方向發展,由于老齡化在未富先老和未備先老的情況下發生,大量老年人,特別是高齡、空巢和失能老人得不到及時關懷與幫助,居家養老需求問題十分突出。
(一)居家養老的經濟支撐不足,日常生活照料不到位
十城市萬名老年人居家養老狀況調查顯示,老人感覺經濟狀況“比較寬裕”的只有15%。例如,在生活類服務項目中,老年餐桌和家政服務的需求比例最高,分別為42.2%和33.3%。與自報現在價格相比,被訪者的期望價格普遍較低。家政服務自報現在均價為19.10元/次,期望均價為15.15元/次;托老所服務自報現在均價為49.88元/天,期望均價為41.08元/天;雇保姆每月2220元,老人卻只愿意掏1380元。如表1所示。
表1 “居家養老”的市場報價
可見,居家養老的市場報價普遍比老人的心理期望報價要高不少。有專家分析認為,退休金不高,社會保障偏低,制約了老人的消費意愿和為老服務市場的發展。
(二)居家養老醫護人員匱乏,上門醫療護理乏力
按國際公認的規則,3位老人就需要安排1位護理專門人員,我國目前對養老護理人員需求大約在1000萬人。我國目前各類養老服務人員共約100萬人,經過專業技能培訓的養老護理員僅30萬人左右,其中專業持證上崗者不到6萬,也就更談不上配備專業護理、老年心理學、法律咨詢、社會工作等一系列配套人才。護理人員存在問題表現在以下方面:一是,護理人員普遍受教育程度低,有大學及以上學歷的僅為6.8%。二是,護理人員流動性較大,71.3%的護理人員從業時間低于5年。三是,護理人員的年齡偏大、結構老化。40歲以上的從業者占到79.1%,18—29歲的從業者僅占6.5%。如圖1所示。
(三)居家養老基礎設施保障不力,養老輔助服務短板
目前,我國為老日間照料服務僅覆蓋50%的城市社區和20%以上的農村社區,從結構類型上看,養老服務的專門工作機構未形成規模,大部分養老服務部門只能提供一些簡單的生活照料服務,不能提供一系列養老輔助設施,如日常生活照料輔助設施(助浴、助行、助廁、助購等),上門醫療護理輔助設施(助醫、助藥、康復及理療設施等),精神孤獨慰籍輔助設施(老人熱線、老年生活指導站等),法律援助服務輔助設施(老年民事調解中心、老人法律咨詢專線)等。
圖1 養老護理人員年齡結構
(四)居家養老相關法律法規缺位,法律援助服務不力
老人群體由于身體機能自然退化和心理疾病等原因,屬于意外傷害高發和死亡率突發較高的人群,目前,從上到下有關養老服務方面的法律法規不健全,制度形同虛設,整個行業沒有形成有效的監管體系,沒有形成嚴密系統的內控體系,我國當前正處在經濟轉型期,沒有明確的法律法規來應對人口老齡化問題。
(一)系統原理的涵義與特征
1.系統原理的涵義
系統是指由若干要素組成的一個有機整體,各要素之間相輔相成,既相互作用又相互依賴,并在相應環境的作用下形成一定的結構。系統原理是現代管理科學中最基本的原理,是指在管理工作中,運用系統的觀點和方法對管理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系統分析,以促進管理目標的實現。
2.系統原理的特征
系統原理普遍具備四個特征,即整體性、層次性、目的性和適應性。四個特征要素之間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
整體性是系統原理中最基本的特征,其整體功能并不僅僅等于所要素功能的簡單加總,其整體作用要遠遠超過各要素之和,也就是說整體大于部分之和。根據系統的整體性要求,我們在研究促進居家養老需求滿足的對策之時,不能只研究居家養老需求的宏觀方面,也不能單獨研究各個孤立的居家養老影響因素,而是應該把握這個整體是由哪些單個影響因素組成的。一個復雜的系統往往是多層次的,面對一個復雜系統,我們要對系統等級進行全面了解,根據系統的實際情況把系統分為若干個層次,考察系統的整體結構和功能。在此基礎上明確層次間的相關責任,使各層次能夠有機協調形成合力。系統的目的性與整體性是緊密聯系的,系統的目的性表現為系統在一定的環境下必須達到最終狀態的特性。因此,我們在研究居家養老影響因素時,首先要確定系統需要達到的目的,然后依據這個最終目的來研究系統的現狀與發展。系統的適應性是指系統可以依靠自身的穩定性來適應環境的改變,其能夠伴隨著環境的改變而自動改變其結構和功能,當系統原有的穩定狀態被突然破壞后,系統可以依靠自身的能力進行自動的修補,平穩過渡到全新的穩定狀態。其相互作用如圖2所示。
圖2 系統原理各特征要素之間的相互作用
(二)基于系統原理的對策分析
1. 政府層面:保障體系
首先,全民參保,建立更高層次統籌制度。
基于現在的養老保險基本上采用的是省級統籌,所以下一步需大力推進養老保險的全國統籌,這樣一來就可以大大提高抵御風險和實施調劑的能力。我國基本醫療保險統籌層次較低,各地的基本醫療保險大部分采用的是地市級統籌,有的地區采用的是縣級統籌。由于大病醫保的一次性支付風險很大,縣級統籌和地市級統籌有時無法滿足大病醫保的需要。
其次,釋放空間,促進保險基金的保值增值。
對養老保險基金進行科學地投資,是基金保值增值的一種有效手段。但是,由于基金的投資空間不大,投資工具短缺,導致資產配置受到嚴重限制,那么,如何提高基金投資效益成為我們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經過實踐摸索,我們認為解決的方式可以從兩個方面著眼,一方面是提供寬松的環境,另一方面是豐富投資品種和投資組合,從而在降低風險的同時,實現基金的保值和增值。
最后,解壓增效,建立多層次的保險保障體系。
當前,人口不斷老齡化對養老保險保障體系的壓力越來越大,所以,養老經濟來源需要進一步多元化,而建立多層次的養老保險體系則是重要的一個途徑。其不僅可以減輕國家的負擔,而且可以保障社會的安定與和諧。建立多層次的養老保險保障體系,在基本養老保險的基礎之上,必須進一步推進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以及商業保險等。如今的醫療保障體系不斷完善,保障力度也在不斷加大。大病保險的適時推出正是在基本醫療保障體系建立以后,為進一步防止老百姓出現因病致貧和因病返貧的情況而進行的再一次制度安排。
2. 社會層面:服務體系
首先,加快老年活動室的建設。
一是,基礎設施應該注重綜合性,符合老年人對多功能的需求。二是,明確公益性和福利性的原則,加強活動室的有序管理。老年活動室的管理要堅持公益性和福利性的原則,以為老年人無償服務為主。三是,鼓勵各地爭先創優,不斷完善老年活動室考核評估體系。根據老年活動室的基礎設施、功能板塊、服務質量以及管理運作情況等方面進行星級劃分,依次為一、二、三星級。
其次,設立老年民事調解中心。
在人口老齡化不斷發展的進程中,涉老糾紛也是層出不窮,其占整個社會矛盾糾紛的比重亦是不斷增加。民事調解可以緩解當事人的焦慮心態,減少對抗性,促進當事人之間友好合作,最終能夠達到既降低了訴訟成本,又快速解決了涉老的糾紛與矛盾。所以,設立老年民事調解中心,為涉老案件提供有法律效力的調解服務是適應國情民意的很好做法。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在老齡化背景下,通過民事調解可以有效化解各種涉老糾紛與矛盾,促進社會的穩定。
3. 家庭層面:“家文化”體系
首先,建立以“孝”為核心的“家文化”。
眾所周知,孝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以“孝”為核心的家文化是中華文化之根本。中國傳統的孝文化從古代萌芽發展到后來的繁榮昌盛再到最終的積淀升華,歷經了西周、春秋、漢代、魏晉、南北朝和宋朝以及明朝直至近代的轉型與深化變革,幾千年來,“孝文化”為維系家庭的和諧與社會的穩定發揮了積極作用。當前,伴隨著老年人口的不斷增長,居家養老的問題已經上升為比較嚴重的社會問題,積極建立家文化體系,不斷增強老年人的歸屬感,是老年人擁有幸福安康晚年的重要保證。
其次,提升子女對老人的經濟供養水平。
贍養老人不僅僅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更是我國法律規定的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我國婚姻法規定:子女對父母有贍養扶助的義務。我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也明確規定:贍養人應當履行對老年人經濟上供養、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義務,照顧老年人的特殊需要。對于自己有固定收入且身體健康的老年人來說,經濟需求比較小,無論子女的經濟供養水平高低,老年人均不受到影響,而對于那部分自己沒有固定收入且患有疾病的老年人來說,子女的經濟供養情況就顯得非常重要,子女供養水平的高低就會對老年人產生明顯的影響。
4. 個人層面:成長體系
首先,活在當下,樹立自養意識。
當前,從我國未富先老和未備先老的實際情況出發,老年人要從根本上轉變養老理念,樹立老年自養意識。也就是說,我們老年人自己首先要對自己的養老負責任,盡量減少對國家、社會和對他人的高度依賴,不斷提高老年人獨立和自給自足的能力。活在當下,樹立自養意識,也將是我們老年人自得其樂的最好安排。所以,我們居家老人要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積極融入社會,克服孤獨感,繼續發揮余熱,從依賴子女養老到自己獨立養老,最終實現自我養老。
其次,關注健康,保持自我成長。
就精神領域而言,人的一生是一個不斷成長的過程。孔子有云: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不知老之將至,這就是活在當下的“無齡感”。因此,我們老年人一方面要面對現實,正視死亡;另一方面更要保持自我成長,永遠保持積極向上的生活心態。黃彥萍指出,積極老齡化從老年人的個體角度來說,是指老年人能夠按照自己的愿望繼續參與學習、工作與各項活動,在享有健康和安全生活的基礎上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