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任,趙經華,付秋萍,馬英杰
(新疆農業大學水利與土木工程學院,烏魯木齊 830052)
水肥是農業的兩大影響因素,是可以人為調控的因素;水和肥對果樹的影響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1]。核桃樹為多年生果樹,對養分需求量大,氮磷鉀肥要配合施用[2];在果樹生育初期,如果果樹從土壤中吸收的養分不充足,就會影響果樹的產量和品質。我國很多學者對新疆四種特色果樹(香梨、蘋果、核桃、紅棗)的施肥效應做了大量的研究[3-7]。王治國[8]等研究表明:根滲灌條件下,增加施肥量和追肥量均可提高核桃的坐果率和產量;程福厚[9]等的研究表明:灌水量和補充施鉀量是影響核桃出仁率的關鍵因子;核桃年純養分吸收量為907 g,氮磷鉀比例為1∶0.2∶1。通過對不同水肥處理下核桃樹生長、產量及核桃品質分析,確定核桃適宜的水肥制度,為滴灌核桃施肥模式提供參考。
試驗于2014年6—9月在阿克蘇地區溫宿縣紅旗坡新疆農業大學林果實驗基地內進行(東經79°03′~82°07′,北緯40°15′~42°31′)。溫宿縣地處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邊緣,地勢北高南低,由西北向東南傾斜。該地區屬于典型的溫帶干旱氣候,日照時間長,年日照時數2 800~3 831 h;晝夜溫差大,極端最高氣溫40.9 ℃,極端最低氣溫-27.4 ℃,年平均氣溫11.2 ℃;平均濕度為56%。年平均降水量63 mm,年蒸發量2 500 mm。試驗地地勢平緩,土壤為壤土,地下水埋深6 m以上。
采用供試作物為7年核桃樹,種植規格2 m×3 m。選一平整均勻度較好地塊,核桃長勢一致,試驗主要考慮灌水量和施肥量兩個因素,灌水定額設定3個梯度(225,300,375 m3/hm2), 3次重復(3棵樹);施肥設定3個梯度:(常規施肥量、常規施肥量0.5倍、常規施肥量一倍)3次重復,隨機排列,共計27棵樹(H-H高水高肥、H-M高水中肥、H-L高水低肥;M∶H中水高肥、M-M中水中肥、M-L中水低肥、L-H低水高肥、L-M低水中肥、L-L低水低肥)。整個試驗都是在水分監測條件下進行滴灌,肥料隨水滴施。滴灌管采用補償式滴灌管,滴頭間距0.5 m,滴頭流量3.75 L/h;每行樹布置兩條滴灌管,兩條滴灌管分別位于樹行兩側,距樹0.5m。基礎土樣0~40 cm土層養分狀況和水肥試驗方案見表1、表2、表3。

表1 0~20 cm土層土壤養分狀況

表2 核桃微灌水分高效利用試驗設計

表3 核桃肥料方案
(1)葉綠素:葉綠素采用手持式葉綠素指數儀進行測定,每個處理選擇3棵樣樹,在樹體的東、西、南、北4個方向上各選擇1片固定葉片,進行葉綠素的測定,將測定的這三棵樹12個葉片的葉綠素值進行平均,得到該處理的葉綠素值。
(2)果實體積:果實體積的測定自座果后開始,在樣樹東南西北4個方向各選取一個果實,每個處理3次重復,共12個果實,對選定果實進行編號標記,用電子游標卡尺測量其縱徑a與橫徑b。將所測得的縱徑、橫徑分別求平均即為此處理果實的縱橫徑。體積計算按橢球形計算公式計算。
(3)產量和品質:核桃成熟后,每個處理隨機選取三棵樣樹,數出果實個數,測定每棵樣樹的產量,并折算成畝產,每個處理并取出100顆核桃,去掉青皮測定單果重及果實品質(蛋白質和脂肪等)。
2.1.1 不同水肥耦合對核桃葉綠素的影響(SPAD值)
葉綠素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主要色素,同時葉綠素含量的多少與植物的光合作用有密切關系,葉綠素含量高,葉片的生理活性高,促進光合作用,葉綠素含量低則造成葉片衰老,光合作用也隨之降低,光合作用的降低就會對有機物的累積產生影響。

圖1 核桃樹葉綠素變化
由圖1可以看出,核桃生育期內葉綠素變化大致呈單峰變化,核桃樹葉綠素變化基本一致,都呈現先增大后減小的趨勢。在灌水量相同的條件下,隨著肥料施入量增大,葉片SPAD值的含量呈現單峰變化即:先增大后減小。說明中肥處理有利于葉片光合作用,而過度施用肥料反而不利于葉片進行光合作用,在同一個施處理下,增加灌水量葉片的SPAD值的變化呈現先增大后減小的趨勢,低水低肥處理葉片葉綠素含量提前減小,說明在水分和肥料供應都不適宜的條件下,樹體光合作用受到抑制。綜上,當核桃樹體在一個適宜的水肥環境下,不論是再增加水或者增加肥,都不利于樹體進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受到抑制,進而影響產量。
2.1.2 不同水肥處理對核桃果實體積的影響
不同肥料處理下核桃果實體積變化規律如圖2所示。由圖可知,不同水肥處理果實體積均表現相一致的增長規律。果實體積發育大致分兩個時期,為果實迅速膨大期和緩慢增長期。從坐果到6月上旬為果實迅速膨大期,這一時期是核桃果實體積發育快速膨大期,樹體光合作用產生的營養物質,向果實轉移,促使果實增大膨脹,是核桃產量形成的關鍵時期;果實緩慢增長期為6月中旬以后,核桃果實進入緩慢增長期至果實成熟。在這時期內,果實增長較緩慢。果實迅速膨大期積累的營養物質發生轉換,促使核仁發生生理變化,是提高核桃果實品質和商品率的重要時期。相同滴灌處理條件下,不同肥料處理對果實體積影響程度的大小為:中肥>高肥>低肥,果實進入膨大期和灌漿期后,增長速率有所減緩。灌漿期后(7月6號)果實體積基本趨于穩定。核桃果實體積最大發生在M-M處理,最大體積為55.78 cm3;L-L處理核桃體積最小,最小體積為44.34 cm3。L-L處理由于水肥條件嚴重虧缺,所以其果實增長速度在5月27日之后就變得緩慢。

圖2 核桃果實體積變化規律
2.2.1 不同水肥處理對核桃產量的影響
由表4可以看出不同的水肥梯度設置對核桃干重、個數和產量均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核桃產量最大出現在H-H處理,最大產量為2 898.75 kg/hm2,最小產量出現在L-L處理,最小產量為1 784.25 kg/hm2;不同施肥梯度對核桃單株個數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核桃單株個數隨著灌水量和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大。單株個數最大值出現在H-H處理,最大值為165 個/株,最小值出現在L-L處理,最小值為87 個/株;核桃干重最大值出現在M-M處理,最大單果重為13.69 g/個,最小單果重出現在L-L處理,最小值為10.55 g/個;核桃出仁率隨著灌水和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大,根據核桃堅果質量分級指標,出仁率>53%的核桃堅果從物理指標上可達到特級果標準,各處理核桃出仁率指標均達到此標準[10]。

表4 不同水肥處理下核桃產量
2.2.2 不同水肥耦合對核桃品質的影響
由圖3和圖4可以看出,核桃果實蛋白質和脂肪的含量均呈現雙峰變化趨勢,蛋白質含量分別為M-M含量最高;即隨著水肥的增加,果實品質也隨著相應的增加,但超過一定用量后,品質反而降低,說明施肥可以改善核桃品質,但如果肥料施入過多反而不利于提高核桃的品質和商品率。

圖3 不同水肥處理下核桃蛋白質含量

圖4 不同水肥處理下核桃脂肪含量
根據核桃堅果質量分級指標 ,蛋白質含量>14%、脂肪含量>65%的核桃堅果均可以達到特級果的標準[10]。蛋白質的含量在19%~21.2%之間,最大含量出現在M-M處理;脂肪含量在65%~66.8%之間,最大含量出現在M-M處理。各處理的平均脂肪含量、蛋白質含量均達到核桃堅果特級別要求。
(1) 在灌水處理相同的條件下,核桃葉綠素含量隨著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大;果實體積在生育期內的變化規律大致為:先迅速膨大,然后膨大速度變緩,進入7月份果實體積增長趨于平緩。
(2) 施肥和灌水可以明顯的改善果實的品質和商品率,增加產量;蛋白質和脂肪含量都是M-M處理含量最高,高水肥處理較中水肥處理,施肥量增加了一倍,品質并沒有提高,說明過量的施肥反而不利于提高果實的品質和商品率;高水肥處理較中水肥處理,施肥量增加了一倍,產量提升的不明顯,說明過度施用肥料造成的肥料和水的浪費,不利于節約水肥。綜上建議選擇中水中肥處理。
[1] 柴仲平. 滴灌條件下紅棗水肥耦合效應研究[D].烏魯木齊:新疆農業大學,2010.
[2] 柴仲平,蔣平安,王雪梅,等. 新疆幾種主要特色果樹施肥現狀調查研究[J]. 中國農學通報,2008,(11):231-234.
[3] 冀愛青,朱 超,彭功波,等. 不同早實核桃品種葉片礦質元素含量變化及其與產量的關系[J]. 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2013,19(5):1 234-1 240.
[4] 洪 明,張 麗,趙經華,等. 滴灌施肥條件下核桃樹早衰葉片礦質元素含量分析[J]. 干旱地區農業研究,2011, 4(29):153-156.
[5] 王新亮,徐 穎,相 昆,等. 核桃氮、磷、鉀營養研究進展[J]. 山東農業科學,2013,45(10):145-148.
[6] 張計峰,梁 智,朱 敏,等. 核桃樹的養分積累、分布及葉綠素含量的變化[J]. 北方果樹,2009,9(5):9-11.
[7] 阿迪力江·艾麥爾,馬英杰,趙經華,等.不同微灌灌水技術對幼齡核桃果實生長發育,產量和品質的影響研究[J]. 節水灌溉,2014,(6):19-21,25.
[8] 王治國,饒曉娟,劉少杰,等.根滲灌條件下施肥對核桃產量構成因素的影響[J]. 新疆農業科學,2014,51(3):449-454.
[9] 程福厚,苑春華,張紀英,等. 施肥和灌水對核桃產量和生長的影響[J]. 中國農學通報,2012,28(1):269-272.
[10] 鄭 冰,馬英杰,洪 明,等. 軟管灌條件下核桃樹光合作用日變化及果實品質初步研究[J]. 節水灌溉, 2010,(10):8-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