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瑨
(華東政法大學,上海 201620)
?
人力資本對高校畢業生就業的影響——基于問卷數據的實證分析
袁瑨
(華東政法大學,上海201620)
摘要:基于上海、江蘇高校畢業生的調研數據,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了人力資本各要素對高校畢業生就業實現和起薪的影響。結果發現對就業實現有影響的人力資本要素,并不一定能影響起薪,只有政治面貌、學習成績和實習經歷這三個人力資本要素同時對就業實現和起薪有積極影響。
關鍵詞:人力資本;就業實現;回歸模型
當代社會正在由工業經濟向知識經濟轉型,人類對自然資源的依賴日益減少,對知識、科學技術以及智力資本的依賴越來越高,人力資本作為一種新的戰略資源,日益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因素。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目前有13億多人。截至2012年底,全國人才資源總量達到1.2億人。盡管我國有著巨大的人力資源數量,但是總體素質卻比較低。據初步統計,我國每百萬人口中科技人員僅相當于發達國家的3%,每百萬人口中在校大學生數僅是發達國家70年代平均水平的3%~4%。而我國人力資源的利用率則更低,僅為發達國家的1%~2%。在當代大學生身上,人力資本的積累主要體現在其所受教育的程度。高校大學生通過加深自身人力資本的深度、擴展人力資本的廣度、優化人力資本的結構等方式來提高他們就業實現的概率以及起薪水平。
聯系到我國的就業形勢,也不容樂觀。我國就業政策發生了變更,原本的就業分配制度逐漸轉變為“擇優錄取,競爭上崗”,大學生迫切積累人力資本,增強市場競爭力的意愿加強;國家1999年的高校擴招政策也一定程度上加劇了這種形勢。隨著全球化趨勢的發展,資本全球化對我國勞動力市場的影響日益明顯,我國就業難問題更顯突出。根據麥肯錫研究所的調查數據,被調查的2014屆大學畢業生簽約率相對較低。具體來看,高職高專畢業生簽約率為37%,本科畢業生為38%,碩士畢業生為33%。研究人力資本各要素對就業實現和起薪的影響,為當代大學生調整自身人力資本的深度、廣度和結構,以提高其就業概率和起薪水平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隨著我國高校畢業生就業難問題的逐漸顯現,國內學者對此進行了很多有價值的研究,而幾乎所有文獻研究都涉及了人力資本與高校畢業生的關系。這些實證的文獻,通常都討論了對于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實現和起薪問題,但哪些人力資本要素是具有顯著正向影響的,得出的結論并不一致。這與所采用樣本的代表性有關,樣本量的大小以及抽樣方式都會對此造成影響。其次在選取要素來衡量高校畢業生的人力資本時,存在著選取過于寬泛和隨意的問題,影響了實證結果的可信度,造成結論的不一致。就人力資本要素的選取上,應該遵循其本義(岳昌君等2004;杜桂英和岳昌君,2010;黃敬寶,2010;喬志宏等,2011)。例如,岳昌君等人(2004)的研究中,選取了包括學習成績、是否獲得過獎學金、是否獲得過英語四六級證書和其他證書、是否黨員和學生干部、是否有兼職經歷等要素來衡量人力資本。但很多文獻研究也將學校類型(胡永遠和邱丹,2011;李澤彧和譚諍,2011)、學歷層次(胡永遠等,2007;胡永遠和邱丹,2011)、專業類型(胡永遠等,2007;李澤彧和譚諍,2011)作為人力資本的自變量來設計研究其對高校畢業生就業的影響。
在就業實現方面,多數文獻發現學習成績好、獲得獎學金、是黨員、有過兼職經歷的高校畢業生其能順利就業的概率較大(謝勇和趙亞普,2009;黃敬寶,2010;李澤彧和譚諍,2011)。但也有研究發現,學習成績對就業實現的作用并不顯著,并推測其原因可能在于用人單位來招聘學生時,較少考慮學生成績的排名,主要關注學校聲譽(喬志宏等,2011)。甚至還有研究發現學習成績對于就業實現有顯著的負向影響(陳成文和汪希,2009)。在英語四六級證書和其他資格證書這兩個要素對就業實現的影響方面,普遍認為與其他資格證書相比,擁有英語四六級證書對就業實現并沒有十分明顯的作用(岳昌君等,2004;胡永遠等2007;李澤彧和譚諍,2011)。
在起薪方面,通過文獻綜述的整理,我們可以看出,影響就業實現與影響起薪的人力資本變量存在明顯的不一致,那些并不顯著影響就業實現的要素卻很有可能影響就業時的起薪。例如,絕大多數的研究都發現獲得了英語四六級證書能顯著地提高起薪水平,而其他資格證書在這方面所起到的作用卻不甚明顯。對就業實現重要的學習成績、獎學金、黨員和兼職經歷這4個要素中,只有兼職經歷要素對起薪有決定作用(岳昌君等,2004;胡永遠等2007;李澤彧和譚諍,2011)。
3.1數據統計描述
本文數據來源于2015年7月至8月對上海和江蘇部分高校畢業生進行的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250份,回收有效問卷225份,有效問卷回收率90%,調查采用定向抽樣方式進行,剔除殘次問卷后總計201份。問卷主要變量的統計信息:男生占48.26%,女生占51.74%;研究生學歷畢業生占8.46%,本科畢業生占74.13%,大專及以下學歷畢業生占17.41%;家庭所在地為城鎮地區的樣本占72.64%,農村地區的占27.36%。從樣本基本信息看,本次抽樣調查數據具有較好的代表性。
(1)畢業生的就業實現。根據問卷調查所得數據如列表1所示,就學習成績與就業實現之間的關系,沒有顯現出成績越好的畢業生落實工作的比例越高的趨勢。這一結果并非表明學習成績好不利于大學生就業,原因可能在于學習成績好的同學有著更高的就業期望,當無法獲得匹配的工作時,他們寧愿采取自愿性失業行為。從所獲得的各種證書與就業實現之間的關系來看,獲得了英語四、六級證書和計算機證書的畢業生更能順利實現就業,表明此類證書對大學生獲得工作機會具有積極作用;就政治面貌的作用來看,在政治面貌為中共黨員的高校畢業生明顯高于團員和群眾;同時,擔任班級干部或社團負責人和有數次實習經歷的畢業生的就業情況也都明顯好于那些沒有相應經歷的畢業生。
(2)畢業生的起薪水平。已落實工作單位的大學畢業生的起薪水平是反映其就業質量高低的一個重要指標。從表1可以看出,半數以上的大學生的起薪水平在2000~4000元之間,而起薪低于2000元的占比很小,起薪水平的均值為3750 元/月。從學習成績、獎學金等要素來看,成績較好的畢業生的高工資占比高于成績較差的畢業生;獲得過獎學金的畢業生的高工資占比也高于未獲過獎學金的畢業生;與其他資格證書相比,擁有雅思托福等外語考試證書、大學英語六級證書和計算機證書的畢業生中,擁有高工資的比例更高一些,表明這兩類證書對起薪有積極作用;同時,政治面貌為黨員的大學生中擁有較高工資的比例明顯高于團員和群眾;有擔任班級干部或社團負責人以及擁有更多實習經歷的畢業生中擁有較高工資的比例明顯好于那些沒有相應經歷的畢業生。

表1 人力資本要素與就業實現以及起薪的關系
(3)小結。就問卷所得數據來看,對于獲得較高工資而言,大學生的人力資本發揮積極的作用;但在就業實現方面,人力資本的各要素對就業實現沒有顯著的影響。這是基于問卷數據的描述性統計,所揭示的現象也較容易理解,對趨勢性問題的分析很有幫助。但這一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看不到這些因素之間所存在的關聯,從而無法揭示各因素對就業影響的貢獻度大小。
3.2研究設計
(1)因變量與自變量的定義。如表2所示,根據研究目的,我們從是否就業和起薪水平兩個方面對大學生的就業狀況進行界定,并作為本文的因變量。同時從人力資本方面對自變量進行選擇,將人力資本項設置3個一級指標,分別為:社會角色、知識能力和實踐經驗。社會角色指標下設性別、政治面貌和是否擔任班干部或者社團負責人3個二級指標;知識能力指標下設定學習成績、是否獲得CET4、是否獲得CET6、是否獲得其他資格證書4個二級指標;實踐經驗指標下設定為實習次數1個二級指標。

表2 自變量與因變量的定義
(2)控制變量的定義。首先,學校因素既可以是人力資本因素也可以是社會資本因素。高校大學生就讀不同類型的高校一定程度上反應了他們在高中時所培養的能力,且不同類型的高校在師資教育資源方面存在的差距也對他們生產能力和配置能力有所影響,所以將學校因素納入人力資本的范疇是有一定道理的。同時我們也要認識到大學生在讀期間所建立的以學校為基礎的人際網絡的重要性,不同類型的高校,其學員的人際網絡尤其是校友質量差別是很明顯的。所以,學校也可以看做是社會資本因素。其次,將學歷層次作為人力資本因素來分析,在實證研究中是存在問題的。與學歷層次緊密相關的人力資本變量,例如學習成績、是否獲得獎學金等,都必須與其聯系進行分析才有意義。在模型計量過程中,如果將學歷層次與其他人力資本要素放在一起分析,會低估學歷層次變量對就業實現和起薪的作用,因此,將其作為控制變量來處理。同樣類推,專業類別變量也應該劃分為控制變量。
3.3計量模型
“是否就業”作為因變量,是二分定類變量,可以采用二元Logistic回歸模型分析人力資本的各要素對就業實現的影響。回歸模型的線性表達如下:

概率P表達為:

研究人力資本對高校畢業生起薪的影響時,因為因變量起薪水平是連續變量,建立模型如下:

以上模型中,P為二元因變量中變量取值為1時的概率,X為解釋變量,β為系數,即對應解釋變量對就業實現概率影響的貢獻度。
3.4回歸結果以及結論
(1)人力資本要素對就業實現的分析。根據表3的回歸結果,就系數顯著性比較來看,回歸系數顯著性最強的人力資本要素有學習成績、政治面貌、擔任學生干部及有實習經歷。其中學習成績在5%的水平上通過了顯著性的檢驗,說明這個因素對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實現影響最大,這與多數文獻得出的結論一致。

表3 模型(1)的Logistic回歸結果
(2)人力資本要素對起薪的分析。通過SPSS多元線性回歸分析,可以看出R方值為0.173,說明模型(3)對分析人力資本要素與起薪的影響是具有一定的解釋效力的。從表4可以看出,政治面貌、學習成績、大學英語六級證書、實習經驗這4個人力資本要素與起薪水平存在正相關性,系數都通過了顯著性檢驗。而通過Sig值來看,顯著性較強的是學習成績、獲得CET4和其他資格證書以及具有實習經歷,其中獲得CET4和其他資格證書呈現的是負值,表明其對起薪水平有較大的負面影響。個人認為,大學英語四級作為各高校大學生畢業的條件,已逐漸成為當代畢業生必備的技能,反而降低了其對起薪水平的作用。其他類證書對起薪水平的負顯著并不能說明人力資本的廣度不利于高校畢業生的起薪,高校畢業生的起薪水平只是其就業質量的初期體現。由根據SPSS多元線性回歸分析,得出人力資本各要素與起薪水平的函數關系為:

式中:X1為性別、X2為政治面貌、X3為學習成績、X4為英語四級、X5為英語六級、X7為其他資格證書、X8為實習次數,均是研究人力資本對高校畢業生就業實現和起薪的自變量。

表4 模型(3)的Logistic回歸結果
(3)結論。從2個模型回歸結果來看,那些能夠積極影響就業實現的人力資本變量,并不一定能在決定起薪方面起到積極作用。對就業實現產生了積極影響的人力資本因素,是學習成績、政治面貌、擔任學生干部及實習經歷;而對起薪產生了積極影響的人力資本因素,是政治面貌、學習成績、大學英語六級證書和實習經歷這4個要素。經比較容易發現,其中只有學習成績、實習經歷和政治面貌這三個因素在共同起積極作用。由此可以看出,在中國當前的勞動力市場上,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實現機制和就業質量決定機制是存在差異的。
參考文獻
[1]杜桂英,岳昌君.高校畢業生就業機會的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高教研究,2010,(11).
[2]黃敬寶.人力資本與大學畢業生就業——基于2008年北京大學就業狀況調查[J].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10,(2).
[3]胡永遠,邱丹.個性特征對高校畢業生就業的影響分析[J].中國人口科學,2011,(2).
[4]胡永遠.個人社會資本對大學生就業市場的影響[J].中國人口科學,2007,(6).
[5]李澤彧,譚諍.人力資本和社會資本雙重作用下的研究生就業分析[J].現代大學教育,2011,(2).
[6]謝勇,趙亞普.人力資本、社會資本與大學生就業的實證研究——以南京市部分高校為例[J].南方人口,2009,(3).
[7]孟大虎.人力資本與大學生的就業現實和就業質量:基于問卷數據的實證分析[J].人口與經濟,2012,(192):19-26
[8]蘇麗鋒.人力資本、社會資本與大學生就業:基于問卷數據的統計分析[J].復旦教育論壇,2012,(10):27-33
[9]曾湘泉.變革中的就業環境與中國大學生就業[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10]黃敬寶.就業能力與大學生就業——人力資本理論的視角[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8.
[11]吳春芳.兼職對大學畢業生就業與收入的影響研究——基于問卷調查的經驗分析[R].北京師范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1.
[12]Meyer,R,D.Wise.High School Preparation and Early Labor Experience[M].Richard B.Freeman,David A.Wise. The Youth Labor Market Problem:Its Nature,Causes and Consequences. 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2.
[13]人民網.2010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將達630余萬[EB/OL]. (2009-11-20)[2010-05-10].http://edu.people.com.cn/GB/10421009. html.
[14]騰訊—麥可思2010屆大學畢業生流向跟蹤調查月度報告6月結果分析.《麥可思研究》2010年7月上旬刊(第046期)[EB/OL]. http://www.mycos.com.cn/Downs/list.action?category=10121.
The Influence of Human Capital on the Employment of University Graduates——an 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 the questionnaire data
YUAN Jin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Shanghai 201620,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survey data of college graduates in Shanghai and Jiangsu,using logistic regression,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the elements of human capital on the employment of university graduates and the starting salary.It found out that the human capital element,which has influence on the employment realization,may not influence the starting salary necessarily.Only the combination of political status,grades and practice experience has positive effect on employment realization and starting salary at the same time.
Key words:human capital;employment realization;regression model
作者簡介:袁瑨(1992-),男,江蘇如皋人,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勞動經濟學。
收稿日期:2016-01-05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980X(2016)01-012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