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鋒杰/河北省新樂市農林畜牧局
?
如何從畜禽養殖的源頭上為畜產品質量安全把關
趙鋒杰/河北省新樂市農林畜牧局
當前,畜牧業正處于轉型升級關鍵時期,畜產品質量安全關注度不斷提高,保供給、保安全、保生態的壓力越來越大,存在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人員少,監管工作點多面廣、任務繁重、難以到位的現象,在養殖生產、加工、流通的每一個環節均可能出現質量安全問題。尤其是在養殖生產過程中,易出現的問題及影響因素,除了受利益驅動人為添加禁用物質、人為出售不安全畜產品外,人畜共患病、獸藥(農藥、重金屬及其它有毒有害物質)殘留、飼料問題、動物疫病、生態環境污染等方面是導致畜產品質量安全問題的主要因素。
近年來國家先后制定實施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畜牧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國務院關于加強食品等產品安全監督管理的特別規定》(國務院令第503號)、《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等法律法規和規定,為畜產品質量安全提供了法律保障,已將畜產品質量安全納入了法治化的軌道,我們應以法律為準繩,在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上不斷探索前進。筆者結合自身工作實踐,認為從畜產品生產各環節上,特別是在畜禽養殖的源頭上為畜產品質量安全把好關,是各級畜牧獸醫主管部門應當深入探討并付諸實施的重大課題。下面,我就抓好畜禽養殖場的管理談幾點體會。
1.畜禽養殖場(養殖小區)的選址、布局、設施設備等應當符合規定的動物防疫條件,并取得《動物防疫條件合格證》,否則予以處罰,這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和《動物防疫條件審核管理辦法》中有明確規定。對動物防疫條件的審核,應當堅持早介入、高標準、嚴管理的原則。應當審核文字資料和圖紙的,受理人員必須嚴肅審核;應當到現場核查的,監管人員必須到現場認真核查。對于新建養殖場,提醒在前,監督養殖場標準化建設;對于老舊養殖場,逐步引導標準化整改。加強發證后的監督管理,對擅自變更布局、設施設備和制度,引起動物防疫條件發生變化的,予以處罰。
2.具備與生產規模相適應的無害化處理、污水污物處理設施設備,應作為動物防疫硬性條件。畜禽糞便、污水處理利用不當對大氣、水源和土壤造成污染,滋生蚊蠅、細菌繁殖傳播疫病,以及各類藥物、化學物質、重金屬、生物激素殘留和污染也對畜產品衛生質量產生危害,必須重視糞污治理,《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管理辦法》規定畜禽養殖場污染防治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三同時”,清潔養殖。《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國發〔2015〕17號)規定“現有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小區)要根據污染防治需要,配套建設糞便污水貯存、處理、利用設施。散養密集區要實行畜禽糞便污水分戶收集、集中處理利用。自2016年起,新建、改建、擴建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小區)要實施雨污分流、糞便污水資源化利用”。
此外,養殖場不可避免會出現病死動物,隨意拋棄會污染環境、傳播疫病,食用會危害人體健康,《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和《重大動物疫情應急條例》明確規定了不得隨意處置病死動物,否則予以處罰,因此要嚴格按照《病死及死因不明動物處置辦法》和《病害動物和病害動物產品生物安全處理規程》這兩個規范進行操作。《農業部建立病死豬無害化處理長效機制試點方案》對不同規模的生豬養殖場提出了要求,建設存放病死豬的小型冷庫或低溫冰柜,或對病死豬進行無害化處理。我們應通過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建設項目、生豬調出大縣獎勵項目、沼氣工程建設項目、“菜籃子”產品生產扶持項目、畜禽養殖糞污治理項目、乳粉用奶牛場建設項目等項目的實施,加快推進規模養殖場無害化設施建設,著力提升標準化規模養殖水平,減少環境污染,阻斷疫病傳播。
3.在指導養殖場建場選址時應該首先考慮產地環境,最好能符合《無公害農產品管理辦法》中規定的標準要求,這也是提高畜產品質量的一項有效措施。
1.建立健全和規范管理畜禽養殖檔案。《中華人民共和國畜牧法》規定了畜禽養殖場應當建立養殖檔案及違法后果,《畜禽標識和養殖檔案管理辦法》規定了養殖檔案保存時間。養殖檔案是對養殖場生產全過程的真實記錄,是促進養殖生產行為規范的一項舉措,也相當于畜禽的“戶口本”,記載了畜禽品種、數量及進出場等生產情況,獸藥、飼料等投入品使用和防疫情況等,因而,須建立健全養殖檔案,記錄及時、真實,讓人一目了然,滿足可追溯體系的需要;須規范化管理檔案,建立畜牧獸醫主管部門業務、監管、執法科室合力共管,養殖場落實主體責任,養殖場檔案員規范化填寫的長效機制,使之成為保障畜產品質量安全的屏障。
2.加強畜禽標識監督管理。畜禽標識相當于人們現在的“身份證”,承載的信息可反映畜禽從生產到銷售各環節的相關過程,是實施畜產品質量安全責任追溯的法定憑證之一。《畜禽標識和養殖檔案管理辦法》規定畜禽標識實行一畜一標,編碼應當具有唯一性,畜禽養殖者應當按照規定對畜禽加施畜禽標識,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實施產地檢疫時或畜禽屠宰前,應當查驗畜禽標識。一旦出現問題可根據標識號碼進行檔案檢索,追究相關環節的責任。
畜禽養殖投入品是指畜禽飼養過程中使用的可能影響畜產品質量安全的獸藥、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等物質。《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獸藥管理條例》明確規定禁止在飼料和動物飲用水中添加激素類藥品和國務院獸醫行政管理部門規定的其他禁用藥品、物質,禁止將人用藥品用于動物,禁止在反芻動物飼料中添加乳和乳制品以外的動物源性成分等;《飼料藥物添加劑使用規范》規定了飼料藥物添加劑的適用動物、用法用量、停藥期及注意事項等。但是仍有超限量添加藥物添加劑、不執行休藥期規定、不注意飼料霉變、礦物質微量元素的超標使用、在反芻動物飼料中添加動物性飼料產品,造成一定的安全隱患。因此,一定要禁止使用國家停用、禁用、淘汰的產品,科學合理使用添加劑和質量管理規范認證的獸藥,遵守獸藥停藥期制度,凡不符合畜禽養殖投入品質量安全規定的畜產品一律禁止運離飼養生產場地。
1.嚴格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的規定,深刻領會“防重于治,預防為主”的方針,對有條件實施程序化自主免疫的規模養殖場(小區),實行鄉鎮包村干部、防疫工作人員包場制度,落實“雙保險”,加強對其監督檢查,發放“告知書”,填寫“承諾書”,督促其對存欄動物重點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牲畜口蹄疫等國家及省確定的強制免疫動物疫病病種的強免工作,兼顧常見、多發疫病的免疫接種,并對其免疫效果及時進行監測和提倡有條件的養殖場自行檢測,確保應免動物免疫率100%,免疫抗體水平達到國家規定標準,有效控制和預防動物疫病的發生。
2.嚴格落實養殖場封閉管理措施,減少場內人員外出,謝絕場外人員參觀,有經常性地消毒計劃,消毒設施齊全,兩種以上消毒藥交替使用。
3.嚴格落實《動物檢疫管理辦法》的規定,養殖場主在動物出欄前主動向當地動物衛生監督機構申報檢疫,動物衛生監督機構派出官方獸醫,按照《生豬產地檢疫規程》等4個規程(農醫發〔2010〕20號)實施檢疫,查看檔案和免疫標識,同步做好“瘦肉精”類違禁品抽樣檢測,經檢疫合格的出具《動物檢疫合格證明》,經檢疫不合格的動物、動物產品,由官方獸醫出具檢疫處理通知單,并監督貨主按照農業部規定的技術規范處理,杜絕上市流通和傳播疫病。

1.落實責任。《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的通知》(國辦發〔2013〕106號) 明確指出政府要對本地區農產品質量安全負總責,畜牧獸醫行政主管部門負有監管責任,因此,要建立日常巡查制度,監督養殖場科學用藥、用料、嚴格休藥期制度;養殖場負有主體責任,其業主是畜產品質量第一責任人,2013年5月4日實行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已經把危害食品安全行為入罪,應當加大宣傳力度和培訓力度,提高養殖業主質量安全責任意識和守法誠信意識,為畜產品質量安全奠定扎實基礎。
2.輔以必要的畜產品質量安全快速監測,促使畜禽養殖者提高保證畜產品質量安全的自律性,推行養殖場自行檢測,監管部門對存欄的動物實施抽樣檢測。
3.逐步完善以畜產品質量安全行政監管為核心、以行政執法為主干、以質量檢驗監測為技術支撐的“三位一體”的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健全多部門聯動辦案機制、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工作機制,加大執法懲處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