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繼紅,伊紫函,張震宇,施叢叢,吳玉敏(.河海大學水利水電學院,南京 0098;.南京市農業資源開發局,南京 006;.南京市水務局,南京 006 ;.南京市江寧區水利局,南京 )
自2004年以來,連續12 a的中央1號文件聚焦“三農”問題,提出要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尤其是2011年中央1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決定》更是要求把農村水利作為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任務[1,2]。黨的“十八大”提出了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戰略,十八屆五中全會又提出了“5個發展”理念,這對農村水利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隨著農村水利建設與管理要求的不斷提高,農村水利已從傳統的工程建設,逐漸轉變為與農村生態環境、鄉村休閑旅游相協調、注重高效管理的新型農村水利[3]。農村水利標識作為展示、宣傳農村水利的重要載體,已成為農村水利高效管理的重要手段和途徑[4,5]。各級水利管理部門均非常注重農村水利標識的設置,均對不同對象設置了大量的標識。但現有的農村水利標識設計、制作和管理較為混亂,缺乏統一而規范的系統化體系。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內容不系統。各級主管部門根據當時、當地情況對水利對象設置了一定的標識,但是農村水利對象豐富,涉及區域范圍很廣,并未能對所有應該設置標識的對象設置標識。另外,由于不同部門間缺乏協調統一,存在重復設置標識現象。可見,標識設置缺乏系統性。
(2)風格不規范。各級主管部門在設置農村水利標識時,往往是根據個人喜好設計制作,導致目前農村水利標識風格差異較大,甚至同一部門、同一人設計的標識規格、顏色等風格迥異,缺乏統一性,甚至不符合國家或地方相關規范標準。
(3)布置不合理。目前農村區域布設了大量的標識,但是這些標識布置隨意性較強,缺乏合理性,有些區域標識布置甚至雜亂無章。
(4)管理不到位。為了加強農村水利管理,農村區域設置了大量標識,但有些標識設置以后處于無人管理狀態,導致一些標識存在安全隱患,甚至造成生命財產損失。
農村水利標識是直接服務于農村水利設施,其完善程度能反映農村水利建設管理水平和社會文明程度。系統化、規范化設計、制作和管理農村水利標識已成為當前農村水利工作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1)規范工程建設、提高管理效率的需要。一般認為,農村水利包括農田水利、農村飲供水、農村生態環境及鄉村休閑旅游等內容,其中農田水利是其主要內容,包括農田灌溉與排水、水土保持、鹽堿與沼澤地改良、灘涂圍墾、沙漠治理等水利措施,涉及閘、站、堤、河流、溝渠和水利配套設施[4]。面廣量大的工程建設和管理,需要通過設置適宜的標識裝置,提高管理效率,規范建設與管理流程,增強安全意識,明確責任主體,提高工程運行壽命和利用效率,使農村水利工程建、管、用協調開展。
(2)宣傳政策、提高認識的需要。自1949年以來,農村水利建設和管理過程中,已出臺了多部法律法規、政策條例、技術標準等[6]。大量的政策法規只有被人們所認識接受,才能得到有效落實和推行。標識是最為直觀有效的宣傳手段和工具。通過設置適宜標識裝置宣傳國家政策法令,提高基層干群認識,有效加強農村水利管理體制改革,推進農村基層水利服務體系建設[7]。
(3)展示水利功能、導視鄉村特色的需要。農村水利具有防洪排澇、灌溉供水、生態保護、環境改善、景觀營造等多方面的功能。為了能讓人們接受了解豐富而多樣的功能,需要通過設置一定的標識,解讀水利工程、展示水利功能。尤其是近幾年農村水利結合水生態文明建設的要求,形成了一批具體地方特色的水利工程和鄉村休閑旅游景觀區[8]。根據管理的要求,需要通過配置適宜的導視指引標識,直觀真實地表達水利功能、當地獨特風光和風俗文化,指引游客游覽。
(4)告知信息、鼓勵公眾參與的需要。新時期農村水利更加注重人水和諧、統籌生態環境、協調工程、技術、管理的可持續發展。在農村水利建設和管理過程中形成的工程管護區、功能保護區、安全警示區以及管理制度、管理機構等信息均需及時通過相應標識裝置公示、告知公眾,鼓勵公眾參與管理,提高公眾的參與度、認可度和管理的透明程度,有效推進農村水利工作,促進鄉風文明建設[9]。
標識是指系列的圖形、文字、色彩、樣式的組合體,是公共空間的導向,作用于空間的流向與空間位置[9]。由于農村水利涉及排水、儲水、灌水、防洪、防旱、休閑、生態環境保護等多方面的內容,針對不同功能、不同工程、不同設施、不同管理的要求,需要設置不同類型的標識,這一系列不同類型對象的標識共同組成了農村水利標識系統。它們以不同的圖示、標示或文字等方式,解釋或說明一個特定主題、事件、建筑物等,提供相關信息來滿足公眾需求與好奇,為人們指引、解說、安全警示和規范管理行為,展示、宣傳農村水利政策、法規和發展理念,加深公眾對相關措施、政策的理解與認同。農村水利標識系統已成為農村水利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既是農村水利工程服務功能得以發揮的必要基礎,也是農村水利管理的必要手段和載體。
農村水利標識系統既是農村水利的重要要素,也是農村水利與管理者、參與者、受益者之間的聯系紐帶。它既具有一般標識系統的特點[10],也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農村水利標識系統具有以下主要特性。
(1)系統整體性。農業水利既涉及水渠、溝道、堰壩、閘站、水保、生態、環境及社會管理等多個對象,也涉及農業生產區域、農民生活區域、商業區域、休閑娛樂區域、自然保護區域等多個區域。每一區域、每一對象均會以特定明確的圖形、文字、色彩等標識符號表達特定功能,一系列水利對象標識按照一定原則或內在邏輯關系排列布置于農村區域,從而構成了一個完整的農村水利標識系統。
(2)標準統一性。國家針對不同行業需求,已經頒布了《標志用公共信息圖形符號》(GB/T10001-2006)、《安全標識及使用導則》(GB2894-2008)、《安全色》(GB2893-2008)、《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警示標識》(GBZ158-2003)等規范和導則。農村水利標識系統中各水利對象的標識所使用的符號、規格尺寸、顏色、材料等均應符合國家規范標準,采用規范統一的標識表達信息,實現形態規范、色彩統一、字體一致、版式通用、位置安全醒目,有利于規范化管理。
(3)自然與社會的融合性。農村水利標識系統表現的是自然或人工農村水利對象的信息,無論是自然的農村水利對象還是人工的農村水利對象,其標識的設計與設置都應充分考慮與自然環境的融合,與環境共同形成整體形象,避免與環境的格格不入,甚至破壞環境。
(4)功能與形式豐富多樣。農村水利建設和管理過程中通常會針對不同區域、不同對象建設和管理要求,采用石材、木料、鋼材、塑料、電子屏等素材制作圓形、方形、橢圓等形狀的標識,采用懸掛、坐立、鑲嵌等方式設置不同的標識,豐富的展示和表現形式,能夠準確傳達信息,充分展示農村水利建設和管理特點和要求,實現展示指引、宣傳教育、提醒告示與警示、鼓勵公眾參與等多方面的功能。
(5)鄉村獨特性。農村水利標識系統處于農村區域,具有鄉村區域的獨特性。農村水利標識系統在強調統一性同時,還應該具有自身的獨特性。尤其是對于以文化背景為基點的鄉村,其水利標識的樣式、色彩、圖形創意除了具有最基本的表達功能之外,還需結合當地文化內涵、民俗特點、景觀特色、游覽要求,標識的形態、色彩、圖案、材料等均能彰顯獨特的文化底蘊。
農村水利標識系統能夠快速、準確、便捷地為人們提供信息,使人們在接觸和享受農村水利時擁有安全愉悅的感受,做到不對資源和設施造成過度利用或破壞,同時也能夠鼓勵人們積極參與農村水利活動。完善的農村水利標識系統通常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功能。
(1)展示指引功能。農村水利標識該系統可以向公眾直觀地解說農村水利的主體功能、主要技術和主要成就,展示農村水利的特色,使公眾深入了解農村水利的資源、生態、環境和社會價值,認識農村水利與區域發展的關系,為打造水美鄉村,提升區域品味,提供宣傳平臺。同時也可為赴鄉村旅游參觀、休閑體驗的游客提供引導、幫助信息,將人們快速準確引領到目的地,提高參觀效率。
(2)宣傳教育功能。農村水利標識系統可以將農村水利的相關政策、法令、理念和管理要求以圖形、圖畫、符號以及簡練語言直觀生動地表達,有效宣傳和普及農村水利基本知識、法規條例和發展理念。該系統可以使公眾在接觸和享受農村水利資源的同時,也能做到不對資源或設施造成過度利用或破壞,增強人們維護水利工程,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3)告示與警示功能。農村水利涉及水、電、交通等方面內容,如果不能有效告示或警示存在的危害性,則會造成人們生命財產的損失。該系統的設置可以提高人們對安全隱患的認識,提前做到對特殊告示、警示區域的避讓,保證人們享受農村水利服務功能中的安全、愉悅的感受。
(4)鼓勵公眾參與功能。農民是農村水利的主體,通過標識系統安排適當的實踐活動,鼓勵農民參與農村水利的建設、管理和維護,增強農民的主人公意識,有利于改善農村生態環境,保護農村本土文化。同時,農民積極參與標識系統的維護管理,能夠有效提高標識系統的價值和運行周期。
農村水利建設和管理涵蓋內容非常豐富,主要包括了項目建設、項目管理、建筑物管理、功能區管理等,涉及閘站、堰壩、涵洞、農橋、渡槽、河溝渠、庫塘、項目區、鄉村文化旅游、保護區等對象。按照分布特征,可將這些對象分為面狀對象、線狀對象、點狀對象。結合對象功能和管理要求,農村水利標識系統由區域性對象標識子系統、線狀對象標識子系統、點狀對象標識子系統、輔助標識子系統組成。面狀對象標識子系統由項目區(示范區、重點片區等)、灌區、小流域、庫塘、保護區、鄉村旅游區等對象的標識組成;線狀對象標識子系統由河道、管道、線路、渡槽等對象的標識組成;點狀對象標識子系統由閘站、堰壩、涵洞、農橋、景點等對象的標識組成。根據建設、管理和功能要求,每一對象又由多個標識牌組成。總體而言標識牌包括工程描述牌、功能展示牌、對象名稱牌、管護標識牌、告示標識牌、警示標識牌、禁止標識牌、宣傳教育標識牌等。每一標識牌由圖標、圖形、照片、文字等要素組成。農村水利標識系統層次結構體系如表1所示。
農村水利標識系統不僅要考慮內容、功能的完整準確,注重信息、造型、景觀等的規范統一,還要考慮與區域發展相協調,符合國家或地方標準[11]。農村水利標識系統的設計必須滿足以下要求。
(1)系統規范。圖標、文字、顏色等需按照國家有關規范、導則設計制作,標識牌的擺放和安置也需規范化。
(2)功能明確。遵從功能描述準確、簡潔明了、通俗易懂原則,避免誤解和模棱兩可。
(3)簡潔節約。遵從風格簡潔原則,力求資源侵占最小化,經濟節約。
(4)生態友好。遵從自然、生態友好原則,力求標識牌與人和天然景觀和諧共生。
(1)語言文字。標識語言文字能在有限空間準確傳達解說意圖和主題。針對農村水利服務對象的特點,語言文字不宜過于專業,以便于大眾理解接受。文字精煉,篇幅短小,每句字數為10~15個字。字體、字號、行距應視參觀位置和視角而定,以醒目為主。一般情況下,標題一般以黑體為主,可豎排或橫排。正文字體以黑體、宋體、幼園體為主,最小字體大小為60~24磅,行間距在12磅以上,文字顏色根據功能表達要求而定,一般橫排,左起書寫。
(2)專業圖標。農村水利標識系統中專業圖標通常使用國家規定的水利圖標,或地方水利主管部門規定的水利專用圖標或農村水利專用圖標。通常情況下,圖標均需附加地方名稱的文字,如“江寧農水”。同時圖標的尺寸應與國家或地方規定專用圖標規格一致,或同比例縮放。
(3)圖形或地圖。標識牌中常用的圖形包括功能分區圖、線路導視圖、工程布置圖和照片等。配置的圖形須清晰、簡明、醒目,顏色、風格等要素的組合須根據功能表達要求和區域背景確定。尤其是在鄉村文化與景觀旅游區,所選用的圖形符號既要按照國家標準設置,也要根據當地文化、民族信仰、風俗習慣做具體設計。
(1)外觀形態。標識牌形態是其所處空間環境主題營造的一個重要方面。一般而言,農村水利標識系統的標識外觀形態通常采用平面構架、臥式等造型。平面架構標識通常采用圓形、方形或倒圓角方形等。臥式標識通常采用景觀石造型布置于區域入口。特別是鄉村旅游區的標識牌形態設計中應參照當地建筑、自然地貌、當地文化圖案,盡量體現當地歷史和傳統文化特色[11,12]。各標識牌應小巧精致、質樸粗獷和簡潔唯美相結合,避免破壞周邊景觀。
(2)色彩配置。農村水利標識的色彩是一種富含表情和情感的語言,在選擇中須統籌考慮空間環境、主題、參觀者的色彩感受、歷史文化等特點和功能需求,按照所處空間環境的基本色調,從而經過加工,使之融合到整體環境美的秩序中。
(3)布局與規格。根據標識牌的規格大小(標識牌的規格可參照表1)。合理布局標識信息,樣式簡潔,不追求視覺效果的沖擊力和奇特,但也須避免過于簡單或者呆板。采用對稱方式布局,均衡視覺效果。圖文布局適宜,照片不宜過多。文字周圍應留有適量的空白。
農村水利標識系統中常用的材料有鋼材、木材、石材、塑料和電子屏幕等,在選擇時需要根據地理環境、區域大小、自然景觀、民俗文化等特點,盡可能選擇安全耐久、生態環保、經濟節約、養護方便的材料[11,12]。一般而言,以選擇木材、石材、竹材等生態材料為主。在鄉村休閑旅游區,宜選用自然、當地、歷史文化或仿古材料。在多霧多雨潮濕區,宜選用石材、不銹鋼、鋼化玻璃等耐銹蝕材料。在空曠區,宜選用石材、不銹鋼、冷板等強度較高的材料。

表1 農村水利標識系統層次結構體系
(1)農村水利標識系統由區域性對象標識子系統、線狀對象標識子系統、點狀對象標識子系統、輔助標識子系統組成。每一對象又由工程描述牌、功能展示牌、對象名稱牌、管護標識牌、告示標識牌、警示標識牌、禁止標識牌、宣傳教育標識牌等組成。每一標識牌由圖標、圖形、照片、文字等要素組成。
(2)合理完善的農村水利標識系統是農村水利建設和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信息表達的重要載體,具有顯著的系統整體性、規范統一性、自然與社會融合性、鄉村獨特性等特性,并具有展示指引、宣傳教育、告示警示和鼓勵公眾參與功能。
(3)農村水利標識系統在設計時不僅要考慮內容、功能的完整準確,注重信息、造型、景觀等的規范統一,還要考慮與區域發展相協調,符合國家或地方標準。尤其是 形態必須體現當地歷史、傳統文化、自然地貌。材料應盡可能選擇安全耐久、生態環保、經濟節約、養護方便的材料。
□
[1] 琚龍昌,趙彥枝.農村水利工作管理新思路探析[J].中國水運, 2011,11(2):254-254.
[2] 王艷紅,許天瑤,李禹紅.我國農村水利發展概況[J].農業工程,2015,5(2):56-58.
[3] 倪文進.中國農村水利發展狀況與科技需求[J].農業工程學報,2010,26(3):1-8.
[4] 李為偉,何 征.新農村建設中公共空間標識系統的設計初探——以杭州臨安平山新村為例[J].藝術研究, 2012,(4):7-8.
[5] 吳雪明,張文方,彭星蕓,等.我國農村水利建設與管護問題調研報告[J].中國農村水利水電,2012,(11):160-163.
[6] 胡家浩,湯尚穎.我國農村水利管理現狀與健康發展的思路及政策建議[J].農業現代化研究,2011,32(6):686-690.
[7] 李遠華,嚴家適.新農村建設需要堅實的農村水利基礎[J].中國農村水利水電,2006,(6):1-3.
[8] 劉泊宇,邵東國.新農村建設新常態下的灌區生態水利景觀建設[J].水利發展研究,2015,(7):12-16.
[9] 袁先江.美好鄉村水利建設要求探討[J].中國農村水利水電,2013,(9):133-135.
[10] 徐邦躍.標識系統的特性分析[J]. 南京藝術學院學報,2010,(4):156-158.
[11] 鄭旭陽,秦安臣,肇丹丹.國內風景區標識牌設計研究進展[J].河北林果研究,2013,28(2):205-209.
[12] 滕學榮,劉棟棟,趙東拂.基于安全因素考慮的交通樞紐標識系統設計研究[J].北京建筑工程學院學報,2012,28(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