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俊生,王一羽,季文靜,韋尚頂,黃世堅
(廣西大學 機械工程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4)
?
基于牛蒡自動播種機的UG仿真
馬俊生,王一羽,季文靜,韋尚頂,黃世堅
(廣西大學 機械工程學院,廣西 南寧530004)
摘要:針對我國主要人工播種牛蒡存在的問題,在現有牛蒡種植方法的基礎上,研發一種播種質量高、能耗低、可以廣泛應用于牛蒡機械化種植的牛蒡自動播種機。為此,介紹了牛蒡播種機的工作原理,并運用三維軟件UG進行運動學分析,真實再現了牛蒡自動播種機的工作狀況。結果表明:牛蒡自動播種機能夠滿足實際工作要求。
關鍵詞:牛蒡;自動播種機;三維軟件;仿真
0引言
我國在 20 世紀 80 年代從日本引進牛蒡,現已在山東、江蘇、安徽、黑龍江等地大面積種植。牛蒡根、莖葉、果實(牛蒡子)均可供藥用。牛蒡子是一種傳統中藥,味辛、苦、寒,歸肺、胃二經,具疏散風熱、宣肺透疹、消腫解毒之功效;用于風熱感冒、咳嗽痰多、咽喉腫痛、斑疹不透、風疹作癢及癰腫瘡毒等癥。牛蒡葉多作外用,有明顯的消炎、解毒、鎮痛作用。目前,牛蒡根在日本和歐洲作為蔬菜上市。
我國是農業大國,擁有較為成熟的種植技術,但在實際生產中,農業機械化程度較低。為此,在現有牛蒡種植方法的基礎之上,提出了一種牛蒡自動播種機,能夠實現播種不同長度、不同品種的牛蒡種子,且可自動篩選出一顆種并自動播種,播種成功率達90%以上。因此,牛蒡自動播種機具有極大的推廣價值。
若對牛蒡自動播種機的研究是通過類比或經驗得出,則這種傳統方法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局限性。因此,需要采用更為科學合理的設計方法,并為牛蒡自動播種機的生產和制造提供更加有效的參數。本文通過三維軟件UG建立牛蒡自動播種機的三維模型,真實再現了牛蒡自動播種機的工作狀況,并對播種機進行了運動學分析和三維仿真。此方法可對提高牛蒡自動播種機的壽命、加工精度和降低制造成本提供參考。
1整機結構及工作原理
牛蒡自動播種機主要由鉛蓄電池、電動機、動力傳動部分、行走機構、篩種機構和播種機構等組成,如圖1所示。

1.皮帶輪1 2.皮帶 3.皮帶輪2 4.主動輪 5.分土犁
傳動部分由皮帶輪1、皮帶、皮帶輪2將電動機提供的動力傳遞至傳動軸1。如圖2所示,傳動軸1一方面帶動主動輪轉動實現牛蒡自動播種機的行走;另一方面帶動皮帶輪3,通過傳動帶、皮帶輪4、傳動軸2、齒輪組將動力傳遞給傳動軸3;傳動軸3帶動篩種器轉動實現篩選牛蒡種子并播種。
2土壤質點的運動規律分析
2.1土壤質點速度
分土犁(見圖3)的工作過程是松動土壤,并在土壤中形成一道溝壑,便于牛蒡種子的播種。現以位于分土犁刀尖處的土壤質點A為研究對象,分土犁以前進速度v前進行向前運動,泥土分別以速度v排1、v排2沿分土犁兩側排出。質點速度如圖4所示。

1.皮帶輪4 2.齒輪組 3.傳動軸3 4.傳動帶 5.皮帶輪3

圖3 分土犁的結構圖

圖4 土壤質點的速度圖
式中v前—分土犁向前運動速度(m/s);
v排1、v排2—泥土排除速度(m/s);
δ—v排1、v排2與水平線的夾角(°)。
2.2土壤質點的加速度
土壤質點在松土過程中位于勻速向前的分土犁的兩側,且相對于分土犁兩側相對滑動,加速度如圖5所示。根據運動學知識,絕對加速度等于牽連加速度與相對加速度的矢量和,則
式中aa—絕對加速度;
ae—牽連加速度;
ar—相對加速度。

圖5 土壤質點的加速度圖
2.3土壤質點的力學分析
以分土犁葉片上任意質點作為研究對象,其受力如圖6所示。

圖6 受力圖
圖6中:G為土壤質點的質量;N為分土犁上的法向壓力;F為土壤質點受到的慣性力。
3牛蒡自動播種機的運動學分析
3.1牛蒡自動播種機的三維模型
要進行播種機的運動學分析,需對播種機建立三維模型。牛蒡自動播種機主要由鉛蓄電池、電動機、動力傳動部分、行走機構、篩種機構和播種機構等組成。在三維軟件Inventor中建立播種機的模型如圖7所示。
3.2創建驅動條件
在牛蒡自動播種機中,只有一個動力源。其傳動軸的動力角加速度為ω1 = 270°/s;驅動條件如圖8所示。

圖7 牛蒡自動播種機的三維模型

圖8 牛蒡自動播種機的驅動條
3.3運動仿真的解算方案
經UG基于運動學與動力學的綜合分析,確定好重力常數的大小和方向,確定好解算方案,如圖9所示。
3.4分土犁運動仿真的解算結果
經UG運動學分析,分土犁刀尖位置位移圖如圖10 所示,分土犁刀尖位置的速度圖如圖11所示。
由運行的結果分析可得:分土犁刀尖位置的運動為勻速直線運動,其速度為896mm/s。
3.5播種器運動仿真的解算結果
經UG運動學分析,以播種器的某一凹坑作位置跟蹤,其位移圖如圖12 所示; 播種器的角速度如圖13所示。

圖9 牛蒡自動播種機的解算方案

圖10 分土犁刀尖位置的位移圖

圖11 分土犁刀尖位置的速度圖

圖12 播種器的某一凹坑位移圖

圖13 播種器的角速度圖
由運行的結果分析可得,播種器的運動為勻速轉動,其速度是172(°)/s。
4結論
1)三維仿真軟件UG 真實再現了牛蒡自動播種機的工作工況。
2)牛蒡自動播種機能夠滿足工作要求。
參考文獻:
[1]鄭廣平,覃海英,婁玉印.基于新型植樹挖坑機的Pro/E仿真[J].農機化研究,2013,35(6):73-76.
[2]徐傳芬.牛蒡的研究現狀[J].天然產物研究與開發,2005,17(6):818-821.
[3]杜韌強,康爾艷,李良玉.牛蒡種植新技術[J].新農業,1997(11):13-14.
[4]梁德建.在牛蒡種植中推廣機械化深松技術[J].中國農機化,1995,28(6):26.
[5]丁旭東,袁雙喜.Autodesk Inventor運動仿真模塊基礎[J].CAD/CAM與制造業信息化,2014(11):57-5.
[6]黃偉,婁玉印,韋寧,等.行走式植樹挖坑機的工作原理及結構分析[J].農機化研究,2013,35(2):35-39.
[7]濮良貴,紀名剛,陳國定,等.機械設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UG Simulation Based on Burdock Automatic Seeder
Ma Junsheng, Wang Yiyu, Ji Wenjing, Wei Shangding, Huang Shijian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Guangxi University,Nanning 530004,China)
Abstract:In view of our country mainly adopts artificial planting burdock, on the basis of the existing burdock planting methods,developing a planting high quality,low energy,consumption can be widely applied to burdock burdock mechanization planting automatic seeder.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working principle of the burdock seeder and kinematics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on using 3 d software UG,burdock automatic seeder real work condition.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burdock automatic machine can satisfy the working requirements.
Key words:burdock automatic seeder; three-dimensional software; simulation
文章編號:1003-188X(2016)05-0048-04
中圖分類號:S223.2+6
文獻標識碼:A
作者簡介:馬俊生(1994-),男(壯族),南寧人,碩士研究生,(E-mail)460399160@qq.com。
基金項目:廣西大學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141059301)
收稿日期:2015-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