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資訊Youth Information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進城務工人員逐漸增多。與此同時,農村留守兒童的學習、生活、心理等問題也成為社會關注的重點。
為促進留守兒童健康成長,國家出臺了相關政策。繼《國務院關于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于今年2月發布之后,截至目前,已有山東、福建、浙江、云南、吉林、寧夏、安徽等26個省份出臺實施意見,結合當地實際情況提出了具體措施。
《意見》提出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總體目標,要求到2020年,未成年人保護法律法規和制度體系更加健全,全社會關愛保護兒童的意識普遍增強,兒童成長環境更為改善、安全更有保障,兒童留守現象明顯減少。
為達到上述要求,山東、福建、黑龍江等地提出了階段性具體目標。
山東指出,2016年,部署開展農村留守兒童摸底排查工作。2017年,建成全省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平臺。
福建要求,力爭到2017年,家庭、政府、學校盡職盡責,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的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體系全面建立,強制報告、應急處置、評估幫扶、監護干預、源頭預防等關愛保護機制有效運行,侵害、傷害留守兒童權益的事件和安全事故得到有效遏制。
家庭:不滿16周歲兒童不得單獨居住
家庭監護方面,外出務工人員不能讓不滿16周歲兒童單獨居住。
《意見》要求,外出務工人員要盡量攜帶未成年子女共同生活或父母一方留家照料,暫不具備條件的應當委托有監護能力的親屬或其他成年人代為監護,不得讓不滿16周歲的兒童脫離監護單獨居住生活。
浙江、云南等多地在此基礎上進行了補充規定。浙江提出,父母雙方外出務工前應當將務工地點、聯系方式和委托監護等基本信息告知村(社區)和子女就讀學校(園)。云南要求,用工企業、單位要提醒、督促務工人員履行家庭監護責任。
學校:確保留守兒童不因貧困失學
學校教育方面,《意見》要求確保農村留守兒童不因貧困而失學,支持和指導中小學校加強心理健康教育。
吉林明確,中小學校要對農村留守兒童受教育情況實施全程動態管理,建立農村留守兒童檔案和聯系卡制度,利用電話、家訪、家長會等方式加強與家長、受委托監護人的溝通交流,了解農村留守兒童生活情況和思想動態。
云南提出,到2017年,實現符合寄宿規定的農村留守兒童學生小學80%在校寄宿、初中100%在校寄宿。到2017年,每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至少配備1名專(兼)職心理健康輔導教師;到2020年,全省寄宿制中小學都擁有標準的心理健康輔導室。
社會:專家建議調動社區資源
社會力量方面,《意見》指出,加快孵化培育社會工作專業服務機構、公益慈善類社會組織、志愿服務組織,民政等部門要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支持其深入城鄉社區、學校和家庭,開展農村留守兒童監護指導、心理疏導、行為矯治、社會融入和家庭關系調適等專業服務。
為了從源頭上減少兒童留守現象,《意見》提到“為農民工家庭提供更多幫扶支持”和“引導扶持農民工返鄉創業就業”兩個方面。寧夏、安徽等多地提出了具體措施。
安徽提出,落實支持農民工返鄉創業就業的一系列政策措施,降低返鄉創業門檻,健全返鄉創業公共服務,為農民工返鄉創業就業提供便利條件。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等有關部門要廣泛宣傳農民工返鄉創業就業政策,加強農村勞動力的就業創業技能培訓,對有意愿就業創業的,要有針對性地推薦用工崗位信息或創業項目信息。
寧夏強調,積極推動農民工市民化和子女就地入學。公辦義務教育學校要普遍對農民工未成年子女開放,要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支持農民工未成年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完善和落實符合寧夏流動人口報名條件的農民工子女參加中考、高考政策。
(供稿:中國新聞網)
第九屆全球健康促進大會將于2016年11月21日~24日在中國上海舉行。全球健康促進大會是健康促進領域最高級別的會議。本屆大會由國家衛生計生委和世界衛生組織共同主辦,上海市人民政府承辦。來自世界衛生組織各成員國負責健康促進工作的代表,聯合國有關機構負責人,部分國家衛生和相關部門部長、健康城市市長,國際健康促進和可持續發展等領域專家學者將參加這一盛會。
據悉,大會的主題為:“可持續發展中的健康促進”。大會會期3天半,與會代表將圍繞“健康城市”“跨部門行動”“社會動員”“健康素養”等主題進行研討,旨在運用健康促進的理論與實踐實現聯合國2030可持續發展目標,為健康促進在21世紀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本屆大會將發表《上海宣言》,指導下一階段全球健康促進工作,推動健康促進的理論和實踐,提升健康在聯合國2030可持續發展目標中的地位和作用。會議期間將舉辦“健康城市市長論壇”,呼吁市長在建設健康城市、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中發揮關鍵作用。
今年是“十三五”規劃開局之年,也是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起航之年,又恰逢首屆全球健康促進大會召開30周年。在這樣一個關鍵時刻,由中國舉辦第九屆全球健康促進大會,既是開啟全球健康促進新征程、全面實施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重要起點,也是我們向世界展示中國成就、分享中國經驗,加快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重要契機。大會第三天是“中國國家日”,將通過論壇、展覽展示、現場考察形式向全世界展示中國衛生與健康事業發展成就。
(供稿:國家衛生計生委)
近期,國家衛生計生委、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辦公廳聯合印發了《關于加強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工作的指導意見》(國衛辦婦幼發〔2016〕43號)(以下簡稱《指導意見》),現對有關要點解讀如下:
起草背景
近年來我國兒童青少年近視發生率呈上升趨勢,且隨年齡增長有明顯增加。2010年國家體育總局的《國民體質監測公報》顯示小學生近視患病率為31.67%,初中生為58.07%,高中生為76.02%。教育部2014年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結果顯示小學生視力不良檢出率為45.71%,初中生為74.36%,高中生為83.28%。近視已經成為影響我國未來國民素質的嚴重問題。黨中央、國務院領導高度重視兒童眼健康問題,在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強調要重視少年兒童健康,其中特別提到了少年兒童的近視問題。劉延東副總理也多次作出批示,要高度重視兒童近視防治問題。為落實領導批示精神,切實加強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工作,國家衛生計生委婦幼司會同教育部體衛藝司、國家體育總局青少年體育司研究制定了《指導意見》。
主要內容
《指導意見》共分5部分,一是加強宣傳教育,增強健康用眼意識。強調通過多層次、多角度的健康宣教,培養兒童青少年良好的用眼習慣。二是注重早期發現,采取有效干預措施。通過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托幼機構及中小學校等多渠道的視力篩查工作,實現兒童青少年近視的早發現、早干預。三是實施科學教育,營造良好用眼環境。強調改善教學設施和條件,制定科學合理的作息制度,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為兒童青少年視力保護提供環境支持。四是加強人才培養,提供優質保健服務。通過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培訓,提高服務能力與水平,為已經發生近視的兒童青少年,提供規范的矯正治療服務,最大程度的減輕近視程度。五是加強組織領導,建立綜合防控機制。通過部門間的密切合作,共同推動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工作全面開展。
(供稿:國家衛生計生委)
10月29日,在北京服裝學院展示廳,來自北京市櫻花園實驗學校和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附屬小學的60余名中小學生模特,身著多款新設計的校服,邁著“貓步”大方地依次登臺亮相,接受檢閱。據悉,這些新款校服由2015年年底揭牌的“北京市中小學校服研發中心”特別設計,將由中小學校及學生自主選擇進入校園,或根據學校及學生要求進行再設計。
本次集中展示、亮相的校服有近70套,運動系列和常服系列各半,其中夏裝20套、秋裝40套、冬裝近10套,分為律動時尚、奔跑少年、中國紅、如海、傳承經典、東方文化等11個系列。
據悉,這些新款中小學生制式服裝是由北京市教委依托北京服裝學院建設的“北京市中小學校服研發中心”,聘請服裝設計專家,針對本市120萬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情況量身定做的。
北京服裝學院科教處處長、研發中心副主任潘波介紹,現行校服有一個誤區就是將運動服當成校服。為了研發出新穎時尚、實用大方的校服,新款服裝采集了1萬余名學生的人體體型數據,歸納出服裝號型規格;創新并篩選了新型服裝材料,部分服裝采用了吸濕透氣、具有時尚特征的面料。色彩上,這次進行了中國紅、深淺灰、靛藍、熒光色等色彩的嘗試,既凝練了北京校服的內涵,也展現了學生朝氣蓬勃、青春靚麗的時代氣息。
為了體現北京精神、承載北京厚重的校園文化、展現北京市中小學生的精神風貌,還特別設計了中國紅系列和東方文化系列。“中國紅能充分代表北京的色彩,體現文化傳承和學子們的赤誠之心,我們采用了經典的條紋和夾克設計。還融入了傳統服裝款式和手工藝的東方文化系列,雖然可能不太適合當作校服,但可以用于學校演唱會、成人禮等場合,很有意義。”潘波介紹。
潘波表示,新款中小學校服將保證優良的性價比,既實用、美觀又價格適中。成本上也會進行控制,夏裝160元左右,秋裝約200元至260元,與市場價格保持一致。未來學校可以自主選擇這些服裝,研究中心可根據學校及學生的要求,在現行基礎上進行再設計。
(供稿:新華網)
10月26日,北京市召開了教育系統“七五”普法工作啟動大會,并印發了《北京教育系統法治宣傳教育第七個五年規劃(2016-2020年)》的通知,“七五”期間北京市將落實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在中小學設置專門的法治教育課時。
按照通知要求,北京的小學低年級將在道德與法治課中設置專門的相關課時,小學高年級法治教育內容占道德與法治課的比重原則上不少于1/3。
初中階段,采取道德與法治課中設置專門教學單元或集中以專冊方式實施教學。
高中教育階段,思想政治課要設置專門的課程模塊,可以采取分冊方式,將法治教育作為思想政治課的獨立組成部分,或者加大法治教育選修課的課時。
高等教育階段將把法治教育納入通識教育范疇,開設法治基礎課或者其他相關課程作為公共必修課。
另外,北京還將實現模擬法庭教育全市各級各類學校全覆蓋,確保每所學校每學期至少組織一次模擬法庭教育。
同時,還要配齊法治教育課教師,在核定的編制總額內,每所中小學要配備1至兩名專任或兼任法治教育課教師,鼓勵有條件的學校錄用法學專業本科及以上畢業生擔任法治教育專任教師。
(供稿:新華網)
10月20日至21日,第十二屆中國青少年發展論壇(2016)在四川成都舉行。共青團中央書記處書記徐曉,四川省政協副主席趙振銑等領導出席論壇。
論壇開幕式上,四川省政協副主席趙振銑和團四川省委書記劉會英分別致辭,團中央書記處書記徐曉發表了題為“蹄疾步穩推進共青團改革 引領青少年在‘十三五’進程中健康成長”的主旨演講。
徐曉指出,要深刻把握“十三五”規劃的精神內涵,引導廣大青年增強建功“十三五”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準確把握“十三五”規劃綱要的系列重大判斷和重大思想,引導青少年認識和適應經濟新常態,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助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自覺投身創新創業創優實踐;準確把握“十三五”規劃對共青團提出的重要要求,切實擔負起引導青年樹立五大發展理念、引導青年投身創新創業創優、服務青少年成長進步、推進共青團改革的重要職責。準確把握引領青年建功“十三五”的主要任務,貫徹實施國家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深入推進“青春建功十三五”系列行動,組織動員廣大青年做貫徹落實“十三五”規劃的突擊隊和生力軍。
徐曉強調,要蹄疾步穩推進共青團改革,為引導青年建功“十三五”提供堅強組織保障。深刻把握共青團改革的重大意義,共青團改革是貫徹落實“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內在要求,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是共青團牢記光榮使命、破解發展難題、煥發工作活力、增強組織功能的重大舉措。要深刻把握共青團改革的主要任務,著力增強政治性、先進性和群眾性,去除機關化、行政化、貴族化和娛樂化,構建“凝聚青年,服務大局,當好橋梁,從嚴治團”的四維工作格局,積極推進組織機構、干部隊伍、服務方式、運行機制等改革措施,不斷把共青團事業推向前進。
徐曉要求,要加快青少年和共青團工作研究的改革創新,為共青團深化改革和服務“十三五”提供智力支持。要堅持黨的領導,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群團發展道路,把牢科研工作的政治方向和學術導向;要堅持團青特色,圍繞團的根本屬性,體現青年群體特征,加強青少年基礎理論研究和工作實踐研究;要堅持研以致用,注重研究影響青少年成長的長期性和趨勢性問題,以及事關青少年的社會熱點和難點問題,為共青團和青少年工作提供決策參考;要堅持開放協同,聯合各方各級科研力量,創新科研機制,提高研究質量,推動成果轉化。
論壇期間,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課題組發布了“新形勢下共青團改革創新研究”的成果。同時舉辦了“新形勢下的共青團改革創新”“新的發展理念與青少年發展”和“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的培養”三個專題分論壇。
(供稿:中國青少年研究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