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莫寒
關于宇宙的產生與形成歷來說法不一,人們比較贊同的是宇宙大爆炸論。可是反過來想想。宇宙真的存在嗎?會不會早已滅亡?科學家提出了一個驚人的言論,宇宙可能早已毀滅,人類生活在幻境之中。
據國外媒體報道,宇宙不應該存在,至少根據一項最新研究結果是這樣。對大爆炸之后的情景進行的模擬研究顯示,宇宙應當在其形成之后的幾微秒內就會崩潰,而不應該繼續存在。
倫敦帝國學院物理學博士,這項研究的第一作者羅伯特·霍根表示:“在宇宙極早期,我們認為它發生了一次暴漲過程,這是大爆炸之后宇宙經歷的一次極速膨脹過程。”他說:“這一過程引發強烈震蕩,如果這種震蕩過了頭,那么我們就會進入一個新的能量空間,而這將導致宇宙的崩塌。”
物理學家們通過一個最新模型得到這一結論,這一模型可以解釋最近才被確認的希格斯玻色子的一些性質。這種粒子被認為可以用來解釋為何物質具有質量。在宇宙誕生時留下的微弱引力波同樣支持這一觀點。很顯然,在這其中肯定還遺漏了什么東西。
霍根表示:“我們在這里討論這個問題。意味著我們必須將我們的理論延伸出去,解釋為什么這沒有發生。”那么,宇宙大爆炸之后發生了什么?
其中一種可能的解釋是:在經歷早期的爆炸階段之后,宇宙經歷了一次迅疾的膨脹過程,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暴漲。這一過程扭曲并擠壓時空,從而在時空中造成漣漪,也就是引力波,它會讓穿越宇宙的輻射發生偏振。
盡管這些事件發生在138億年前,但設在南極的一臺望遠鏡——即“宇宙星系間偏振背景成像”近期卻仍然在宇宙微波背景輻射信號中探測到微弱的偏振信號,尤其是:他們所探測到的還是極具特征性的偏振模式。
引力并非是在早期宇宙起作用的唯一力,還有一個無處不在的能量場,即所謂“希格斯場”,它彌漫整個宇宙并賦予其中的粒子以質量。科學家們在2012年最早發現了這個場的蹤跡,當時他們找到了希格斯玻色子并確定了它的質量。
有了對宇宙暴漲性質以及希格斯玻色子性質的更深理解之后,霍根與他的同事馬爾科姆·法爾巴恩嘗試重現宇宙大爆炸之后經歷暴漲過程時的情形。他們研究的結果對于所有東西來說,都是壞消息——新生的宇宙應當曾經在能量場中經歷過劇烈的震蕩,也就是所謂的“量子漲落”,這種震蕩反過來可能會擾亂希格斯場,將整個體系降低到一個低得多的能量態上,最終導致整個宇宙的崩塌成為不可避免的結果。
這么說來,宇宙根本就不應該存在,但實際上宇宙卻是存在的。霍根表示:“一般的看法認為我們的理論中一定還缺少某些我們尚未掌握的物理學,因為我們迄今都沒能發現它們。”

希格斯玻色子
對此,一種較為流行的理論是所謂的“超對稱理論”,該理論認為所有目前已知的粒子都擁有自己的超對稱粒子,并且認為更加強大的加速器或許可以發現它們。不過,加州理工學院物理學家,《宇宙末端的粒子:為何對希格斯玻色子的搜尋會帶領我們抵達新世界邊緣》一書的作者西恩·卡羅爾表示,宇宙暴漲理論到目前為止仍然僅僅是一種假設。假設有關宇宙暴漲的細節發生改變,那么霍根和法爾巴恩的模型就必須做出相應的修訂。
實際上這也已經不是物理學家們第一次提出關于希格斯玻色子可能會給宇宙帶來厄運的觀點了。此前已經有其他物理學家經過計算認為希格斯玻色子的質量將最終導致宇宙的失穩,并在數十億年的時間內帶來大毀滅。
卡羅爾表示,希格斯玻色子的質量大約是質子的126倍,這一數字幾乎正好位于臨界點上——如果它質量更小一些,那么希格斯場將變得更加容易波動,而如果它質量更大一些,則目前的希格斯場將會變得極端穩定。
如果宇宙真的早已毀滅,那我們只不過就是宇宙留下的幻影,在經歷著已經發生過的事情,直到宇宙爆炸。這個理論聽起來未免有些悲觀,如果人真的是生活在幻境中,那如今的一系列科研又是為了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