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奇葉
菜大爺是居住在城郊西村的一位退休工人。菜大爺姓蔡,“菜大爺”不是他的真名,而是鄰里送給他的一個雅號。菜大爺待人誠懇,熱情助人,從來沒有說過一句假話或做過一件騙人的事情,因此,也贏得了鄰里四周的一致愛戴。
菜大爺的住房是上世紀九十年代建造的磚瓦民房,后面有個小菜園子。退休后,他把下地種菜當作一種樂趣。菜園子一年四季都能產菜,在菜大爺一雙勤勞的手操持之下,除了供給他與老伴兒老兩口平常生活吃菜外,總是還剩余不少菜。于是,菜大爺在閑余之際也挑著自己種的菜到菜市場上去賣。
菜市場離菜大爺的家很近,穿過一條街道就到了。買菜的很有眼光,嘗過菜大爺的菜后,下一次哪怕菜大爺賣得比其他的攤位貴,也會被一掃而光。
人們知道,菜大爺種的菜用有機肥料施肥,吃起來好吃又健康,屬于真正綠色環保的蔬菜。菜大爺除了平常注意累積肥料,還經常去附近的養豬場挑豬糞施肥。漸漸地,前來買菜的人們都知道了菜大爺的菜好,親切地稱他為“菜大爺”。知道大伙兒對他種的菜十分鐘愛,每次上市場賣菜歸來,菜大爺心里頭總是樂滋滋的。
兒子在外地工作,多次提出想接老兩口過去一塊生活,但菜大爺覺得現在的生活很不錯,他喜歡這種自娛自樂賣菜的滋潤生活,所以一直沒有答應兒子離開這個城市,他也打心里舍不得這個菜園子。
隔壁的鄰居老李頭也賣菜,但他的菜是從外地販來的蔬菜,屬于無機肥料種植的那一種,味覺營養都沒法跟菜大爺的菜比,人們一般不喜歡買他的菜,所以老李頭每天賣菜總是早上出去,很晚才歸來,有時候還要剩余些許殘菜回來。
偶爾,老李會同菜大爺一塊去市場賣菜,兩人年齡相仿,又是鄰居,還算談得來。
一天,老李頭天沒亮就販回滿滿一擔的蔬菜,在家里照常分揀為幾元一把的小份后,剛要挑市場上去賣,突然感到肚子一陣絞痛,頓時癱倒在地上。這一切正好被菜大爺瞧見了,他趕緊叫車把老李頭送進了醫院急救,接診醫生說是急性闌尾炎,需要做切除手術。
手術后的第二天,菜大爺去醫院看望老李頭時,老李頭躺在床上動彈不得,老伴兒正在給他喂粥,一見菜大爺來了,老李頭兩口子一個勁地道謝。見老李頭手術很成功,菜大爺也為他高興。聊天中,一貫熱心腸的菜大爺問老李頭還有什么需要幫忙的沒有,如果有就盡管說,鄰里鄰居的互相照應嘛。老李頭聽了,卻欲言又止的樣子,菜大爺便追問他是什么事情。原來,他是心痛前日販回的一擔蔬菜還放在家里沒有賣掉,擔心自己住院幾天后,那一擔蔬菜會白白地爛掉,怪可惜的。菜大爺聽了,未加思索地答應幫老李頭把菜挑去市場上賣了。
回去后,菜大爺二話沒說,到了老李頭家便把那擔蔬菜挑去了市場。才到菜市場口,買菜的人們就一窩蜂圍攏上來,容不得菜大爺說明一下這菜的來源情況,人們便將那擔菜給分完了,哪有菜大爺陳情解釋的空隙?望著一副空空的擔什和一堆零零碎碎的錢幣,菜大爺愣在那里好一陣,仿佛做了一件大虧心事似的。
當天下午,菜大爺把賣菜的錢如數交給了老李頭,說了一聲家里有事就走了。老李頭高興地接過錢一點,居然比平常賺的錢要高出一倍多。他心里對菜大爺欽佩得五體投地!
半個月之后,老李頭出院了,特地買了兩瓶好酒去敲隔壁菜大爺家的門,結果敲了半天沒有人應。老李頭問其他鄰居,鄰居說,菜大爺老兩口搬兒子那兒去了。
菜大爺為什么突然搬走了呢?好久好久,老李頭仍沒有想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