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洋 張樂 呂昊
【摘要】 5G是未來階段下移動通信的發展趨勢,在時延、傳輸速率、頻率利用率上,都比4G技術得到了顯著的提升。本文主要對目前主流的5G無線寬帶載波傳輸技術進行分析與比較,為5G網絡通信技術取得突破奠定良好基礎。
【關鍵詞】 多載波傳輸 5G網絡 通信技術
隨著時代的發展,5G網絡更加注重數據流的傳輸,對于無線傳輸的研究成為5G系統的核心領域。5G無線寬帶多載波傳輸技術,應著重解決實時應用、頻譜碎片化與異構網絡等問題,為未來移動通信業務帶來全新的體驗。
一、主流5G無線寬帶多載波傳輸技術
目前常見的新型多載波傳輸方式就是FBMC與GFDM,前者對于子帶同步運作的要求不高,不使用循環前綴,有著很好的頻譜效率,2009年提出的GFDM技術接收機復雜度低,有非常理想的頻譜效率,對子載波同步無嚴格的要求。在2013年UFMC技術的出現,結合了上述兩種技術的優勢,為5G網絡的發展提供了更大空間。
1.1面向5G的FBMC技術
早在上個世紀通信領域中的DMT和DWMT就是FBMC的一種類型,頻譜效率高,傳輸無需同步,這一技術在各個子載波上濾波,經過特殊的設計之后,濾波器就可以將符號干擾完全消除,其相鄰子帶的交疊與OFDM技術是相同的。由于傳輸產生的載波干擾問題,可以使用偏移正交幅度調制技術進行消除。在具體的傳輸過程中,需要通過多徑通道,需要達到時域均衡后子帶才能夠順利完成工作。FBMC技術需要使用濾波器組抑制旁瓣才能夠順利完成傳輸,該種濾波器實際上就是并行帶通濾波器,在傳輸過程中,只要使用低通原型濾波器就可以達到傳輸目的。此外,還可以使用FFT網絡來調制濾波器組,這樣可以有效降低計算的復雜型,如果信道中應用M個子載波,為了獲取到理想的帶外衰竭,共需要長度為K×M的等效FIR濾波器,其中K也是衡量子帶重疊的一個標準,即重疊因子。關于原型濾波器的設計,不僅需要滿足移植旁瓣的需求,還需要采取合理的措施減小符號干擾,這可以應用均方根奈奎斯特濾波器來實現。如果要滿足擴展FFT,可以使用頻率采樣法進行設計。為了獲取到更好的性能,可以采用IOTA等復雜的濾波器設計法,其中最常用的就是偏移正交幅度調制法,但是,這一技術在MIMO環境下需要采用其他的技術才能夠消除不良影響。
1.2 面向5G的GFDM技術
GFDM技術有著發送簡單、頻譜效率高、無需子帶同步的優勢,這一技術將S個時隙與M個子載波符號作為一個幀,只要設計好濾波器,并進行Tailbiting就能夠達到傳輸目的。與傳統PFDM技術不同,GFDM技術需要在子載波上使用CP,并不需要在調制后使用,而為了消除ICI,還需要采用DoubleSIC技術。在GFDM收發機設備中,每一個子帶原型低通濾波器都是相同的,這一技術不僅節約了成本,還可以利用FFT來快速計算出結果,在計算時,N倍內插步主要哦集中在頻域之中,將FFT結果進行復制處理。為了提升計算的準確性,在設計濾波器時,可以參照FBMC技術中的原型低通濾波器。
1.3面向5G的OFDM技術
與以上兩種技術相比,OFDM旁瓣偏大,需要使用濾波OFDM技術,并預留好保護帶,才能夠實現傳輸的目的。DOFM技術的使用需要在符號中設置濾波器壓縮旁瓣,并采用UFMC技術進行濾波。這樣,濾波器頻帶就會增寬,對器件性能的要求也會降低,OFDM技術在每組子載波上,會構成子帶,各個子帶之間是不會出現交疊問題的。此外,該種技術的應用不需要應用CP,這主要基于兩個原因:首先,同一個自帶中會出現載波間干擾,需要在接收端來處理;其次,濾波時域拖尾會導致系統出現符號干擾問題,因此,需要使用時域保護間隔。
二、三種無線多載波傳輸技術的比較
FBMC技術有著實現復雜度高、頻譜效率高的優勢,且不需要CP的參與,但是,為了達到更為理想的頻率效率,需要應用OQAM,關于這一技術的應用,目前學界已經開始進行了深入的研究。而GFDM需要使用CP,因此,這一技術的實現更加的簡單,在特定的環境下,可以轉化為OFDM。這幾種技術在接受機復雜度、頻譜效率、多址接入靈活性上有著良好的效果,能夠解決5G技術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不足,是現階段下5G多載波傳輸技術的研究重點和難點。從計算復雜型上進行分析,OFDM在三種技術中的計算是最為簡單的,其次就是GFDM技術與FBMC技術,其旁瓣抑制也顯著優于OFDM技術。其中,FBMC不需要應用CP,且子帶濾波器重疊,因此,其頻譜效率優于GFDM技術,但是,FBMC技術的應用會受到OQAM的限制。GFDM沒有上述的缺陷,使用起來非常靈活,只要應用簡單的收發機結構就可以完成任務,UFMC則是上述兩種技術的中間點。
結束語:綜上所述,5G網絡的應用為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具體使用哪種技術,需要根據均衡器來進行決定,就現階段來看,怎樣實現OFDM的頻域單點均衡,依然是一個有待進行深入研究的問題。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面向5G的無線寬帶多載波傳輸技術定能夠實現進一步發展。
參 考 文 獻
[1]丁巖,下一代通信網絡無線傳輸技術的研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5.08
[2]趙錦程,黃斐一,孔繁盛,面向5G的無線寬帶傳輸技術[J],移動通信,20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