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廣杰++董天宇++卞高鵬
[摘 要]我國改革開放及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以來,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產生和發展對農業與農村經濟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發展農村合作經濟組織是構建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最具根本性的措施之一。黑龍江省作為一個農業大省,發展優秀的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對黑龍江省農業發展有重要促進作用。文章研究了黑龍江省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模式選擇,在對黑龍江省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后,通過對國內外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狀況的比較分析,得出現階段黑龍江省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模式選擇的方向和相關建議。
[關鍵詞]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農業與農村經濟;農業現代化
[DOI]10.13939/j.cnki.zgsc.2016.12.194
1 黑龍江省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發展現狀
黑龍江省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隨中國相關政策產生,其中更是隨著家庭承包經營制的發展,在中國穩定、健康發展。黑龍江省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先后經過了從不規范到比較規范、從松散型到緊密型、從服務型到實體型的發展過程。近幾年,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更是呈現了多層次、多樣化迅速發展的勢頭。通過相關查閱我們了解到:黑龍江省現有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 6467 個,擁有會員(社員)85 萬人(戶),占農民總數的 4.8%。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涵蓋了種植業、畜牧業、漁業、加工及運輸業等農村各個產業。并且在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中,從事種植業的 2910 個,占總數的 45%;畜牧業 2212 個,占總數的 34.2%;加工及運輸業 627 個,占總數的 9.7%;漁業及其他 718 個,占總數的 11.1%。
2 黑龍江省農民合作經濟組織存在問題
2.1 沒有積極向上的思想認識
一方面農民對合作組織的積極性不足,對合作往往存在疑慮,參與合作組織的思想覺悟還不高,缺乏聯合闖市場、共同做大做強的集體意識,這種現象導致了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在整體發展上出現不平衡。
另一方面鄉村領導層沒有真正認識到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從而導致鄉村領導層對組織的創辦缺乏統一指導,工作上缺乏主動性、積極性。這一現象致使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不穩定,影響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健康有序發展。
2.2 覆蓋率低,組織規模小,成員聯結不緊密,經濟實力薄弱
黑龍江省的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雖然經過20年的良好發展,但目前還只是處于起步階段,加入合作組織的農民只占全省農民總數的 4.8%,農戶覆蓋率極低。合作組織規模較小,綜合實力弱,往往出現缺乏資金、資產等現象,各項業務活動無法快速、有效地開展。成員間在利益上和組織上聯結都不緊密,大多數的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處于松散狀態和半松散狀態。組織在合作內容上往往僅限于技術指導、農產品收售等,在農產品加工方面進行合作的很少。
2.3 經營管理不完善,內部運行機制不科學
農民在組建合作經濟組織過程中,部分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在經營管理、制度建設等方面因為缺少可借鑒的經驗,致使很多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經營很不規范。由于缺乏必要的指導和正確的引導,導致合作工作章程不全甚至沒有建立,有的合作經濟組織雖然有章程,但是不按章程辦事。合作經濟組織內部缺乏科學的運作機制。部分代表會議、理事會、監事會等并沒有起到相關作用甚至形同虛設,往往經濟組織的日常運作包括重大事務決策常常僅由少數人(領導層)決定,民主觀念稀缺,民主管理意識淡薄。部分組織社務活動不公開,運作過程松懈和管理隨意性較大。利益分配機制于成員聯系不緊密,許多合作經濟組織與農戶的關系僅僅只是簡單的買斷、供應或契約的關系。此外,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風險保障制度不健全,許多組織內部未建立起類似風險基金的風險保障機制,如果農產品的價格、銷路出現問題,合作經濟組織自身無力抵御,“羊毛出在羊身上”其風險轉嫁給農戶,給農民帶來損失。
2.4 管理體制不順暢,多頭管理問題突出
目前黑龍江省的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和中國其他地方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都尚處在發展的初期,甚至在出其工作中的規范和登記上都還存在不少問題。所屬部門的相互交錯,使得難以統一與協調,有的甚至是各搞一套,形成多頭管理之勢,影響了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有序發展。雖然黑龍江省規定了由農委作為指導、管理和服務合作組織的行政部門,但由于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依托于多部門組建,而各個部門之間由于界限分明,職能不同,在政策的落實以及管理上往往存在著矛盾,影響了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健康發展。
3 黑龍江省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模式選擇
3.1 定位準確,因地制宜發展專業合作社或綜合合作社
農民合作組織的產生和發展是一個長期、分階段的漸進過程,不能按一種模式一蹴而就。應該根據不同階段的特點制定合適的方案,發展多樣化、符合時代要求的經濟組織。
專業合作社細分為生產合作社、供銷合作社、信用合作社以及服務合作社,專注于各種產品生產與銷售的某一個環節。多功能的綜合性合作社是把一種或兩種
生產資料生產、信貸、供應和產品銷售等環節結合成一體的產業鏈。
美日法等國家對具體要發展專業還是綜合型合作社,都有準確合適的定位。美國和法國定位于專業合作社,合作社體系完整,跨區域銷售成熟,合作經濟組織的性質是財產由全體社員共同擁有,嚴密監督和集體決策資本的使用和去向,這種性質在其組織發展規模壯大中是保持不變的;日本從上而下推動的綜合型合作社,分基層、縣級、國家級三個層級,管理方式科學。
3.2 正確處理政府與農民經濟合作組織的關系
官民結合,整合資源。農民經濟合作組織發展離不開政府支持。一些國家的農業政策很大程度上借助于農民合作組織來貫徹執行。總的來看,國家直接干預的合作社缺乏市場競爭力,所以發展趨勢要從政府直接干預向間接干預轉變,農民合作組織應擺脫依賴關系,獨立于政府,由個人或企業主導,而政府可以通過法律、金融的手段對農民經濟合作組織進行適度的宏觀調控。當地要逐步形成以農業協作為中心、關聯政府涉農部門與各類專業農協、龍頭企業、服務實體和千家萬戶的服務體系。
3.3 完善制度安排
一方面是政府完善立法、政策保障,另一方面是農村經濟合作組織本身完善管理和運行機制。政府法律手段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針對土地利用、地區發展、農業發展制定一系列法律。這些法律和政策給予農民合作組織支持和指導,規范和保證農民經濟合作組織的合法地位,促進農民經濟合作組織健康有序的發展。農村經濟合作組織在各個方面應完善相關規章制度。在組織制度方面應堅持勞動聯合與資本聯合相結合。在經營制度方面應形成有競爭力的企業制經濟制度,以管理、以人為本和科技為核心。在管理方面應堅持民主管理、民主辦社,實行真正意義上的民主管理。在所有制方面應堅持生產要素入股、股份制與混合所有制有機結合。在分配方式上應堅持按勞分配與多種分配方式有機結合。
參考文獻:
[1]杜秀林.農村經濟合作組織在現代農業中的作用[J].中國農業信息,2015(4):12-17.
[2]陸倩,孫劍.農業合作經濟組織協同的結構特征、運行機制及驅動因素研究[J].農業現代化研究,2015(5):27-28.
[3]王磊.淺析農業合作經濟組織對促進農業經濟發展的影響[J].中國農業信息,2015(5):56-28.
[4]李微.黑龍江省農民專業合作社金融支持研究[D].哈爾濱:東北林業大學,2014:15-38.
[5]劉鴻.黑龍江省農機專業合作社發展政策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商業大學,2014:24-32.
[6]夏曉宇.完善黑龍江省農機專業合作社管理機制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商業大學,2014:11-29.
[7]唐丹.農村合作經濟組織農業科技推廣功能研究——以永城市為例[D].西安: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3:2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