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 平 金 潔
?
55式軍服60年追憶
文/徐平金潔

1955年我軍首次實行軍銜制,同時全軍裝備新式軍銜服裝——55式軍服。至今人們還對這套軍服津津樂道……
60年前的1955年,是新中國成立后最好的年景之一,政通人和,百廢俱興,第一個五年計劃進展順利,中蘇關(guān)系正處于“蜜月”期間。這一年也是人民解放軍正規(guī)化建設(shè)的一個重要年份,在全軍范圍內(nèi)實行了軍銜制、薪金制和義務(wù)兵役制,史稱“三大制度”。與此同時,還有一件事也引起了世人的極大關(guān)注,這就是配合軍銜制的實施,全軍裝備新式軍銜服裝——55式軍服。
這一年的9月27日,中南海隆重舉行授予元帥和將官軍銜典禮,正式揭開了我軍首次軍銜制授銜的序幕。接受軍銜、勛章的功勛卓著的開國將帥們,都換上了嶄新的55式禮服。因此,這一天也是55式軍服首次在公開場合正式穿著的一天。在第二天的各大報紙上,都頭版刊登了十大元帥的照片,這是55式軍服第一次公開亮相,立刻在全國引起轟動!
從1955年10月1日起,人民解放軍陸、海、空三軍官兵開始穿著55式軍銜服裝,部隊軍容儀表煥然一新。這年國慶閱兵,受閱部隊官兵身著嶄新的軍銜服裝,佩戴軍銜肩章、領(lǐng)章、軍兵種與勤務(wù)符號和新式帽徽,在天安門前接受了黨和人民的檢閱,展示了威武嚴整的軍容,受到海內(nèi)外人士的注目。
55式軍銜服裝分禮服和常服兩類,首次突破了我軍單一制式軍服的歷史。
禮服主要配發(fā)校以上軍官,在重大禮儀場合和出國訪問時著穿,同時還設(shè)有軍樂團、儀仗隊、文工團、體工隊禮服。式樣為大脖領(lǐng)雙排六粒扣西服和西式褲(裙),加各種緣飾和繡飾,配白襯衣,系藏青色領(lǐng)帶,大檐帽(女軍官為無檐軟帽)、皮鞋。顏色:大元帥、元帥、陸空軍將官和校官為海藍色,海軍為藏藍色;用料:大元帥、元帥和將軍為純毛華達呢,校官為純毛嗶嘰。軍銜,由肩章星花圖案、衣褲緣飾區(qū)分,元帥肩章繡國徽,將軍肩章繡星花,校官肩章繡縱條線加星花。
常服分夏常服和冬常服兩種。男軍官冬夏常服式樣為立翻領(lǐng),單排五粒扣,四個挖袋。女軍官夏常服上衣為小駁頭翻領(lǐng)、單排三粒扣、兩個下挖袋,下衣為裙子;冬常服與男軍官同。夏季男軍官戴大檐帽,女軍官戴無檐帽;冬季,男女軍官均戴栽絨帽(皮帽)。男士兵常服為立翻領(lǐng)、單排五粒扣、兩個上挖袋、緊袖口,夏季戴船形帽,冬季戴栽絨帽。海軍士兵穿水兵服,戴水兵帽。裝甲兵、騎兵、傘兵穿馬褲。女士兵夏服與女軍官同,冬服與男士兵同。顏色:陸軍為棕綠色;空軍為上棕綠下藍色;海軍夏常服為上白下藏青色,冬常服為藏青色。常服用料按銜級區(qū)分:元帥、將軍夏常服用料為純毛嗶嘰,冬常服為純毛馬褲呢;校官夏常服為榨蠶絲織物,冬常服為純毛麥爾登呢;尉官和士兵冬夏常服為棉斜紋布。
軍官著穿常服時佩戴軍銜肩章、軍兵種領(lǐng)章;大檐帽配圓形“八一”紅五星帽徽,校、尉官扎武裝帶。士兵佩戴軍銜領(lǐng)章,船形帽、無檐帽和水兵帽上綴小圓形“八一”紅五星帽徽,扎線腰帶。
肩章分元帥、將官、校官、尉官、學員和水兵服肩章。領(lǐng)章分軍銜領(lǐng)章和軍兵種勤務(wù)符號領(lǐng)章兩種,士兵佩戴軍銜領(lǐng)章,軍官佩戴軍兵種勤務(wù)符號領(lǐng)章。
55式軍服較大地改善了我軍的軍容儀表,較好地展示了國威和軍威。換上新式軍服的官兵,顯得更加威武,不僅振奮了士氣,也受到人民群眾好評。特別是剛授完銜的軍官,穿著嶄新的軍裝,頭戴大檐帽,肩扛金版肩章,腰扎武裝帶,精神抖擻、氣宇軒昂地走在大街上,引來沿途男女老少的熱情圍觀,不住地稱贊說,解放軍真威風!看那軍官多精神!有的說解放軍變樣了,有的說這個星多,肯定是大官……按現(xiàn)在的話“回頭率”可真是百分之百。
開國少將張文碧談到授銜換裝后的新感覺:“換上筆挺的馬褲呢軍裝,扛上金燦燦的肩章,不僅我們自己感到像換了個人似的,人民群眾也有刮目相看的感覺,在我軍指戰(zhàn)員嶄新的形象前,他們崇敬、羨慕又感到十分好奇。在授銜后的一段時間里,只要街頭一出現(xiàn)著新式軍裝,佩戴軍銜的指戰(zhàn)員,馬上會引來眾人的目光,一些孩子更是成群結(jié)隊地跟在后面,學著部隊戰(zhàn)士出操的樣子,擺動著手臂,邁著齊步或正步,口中還大聲地喊著口令‘一、二、一,一、二、三——四!’如果遇到了軍銜稍高一些的軍官,那更不得了,不僅孩子們,連大人也會一擁而上,把他圍在中央仔仔細細看個夠……”
英俊威武的青年軍官更是成了姑娘們心中的白馬王子。那時一些大城市星期六晚上軍官俱樂部門口,總站著許多女青年,等著青年軍官帶著她們進去跳舞,交朋友。在大連的公共汽車乘務(wù)員中,還出過一個笑話。剛實行軍銜制不久,一輛公交車駛過人民廣場(當時叫斯大林廣場),上來一位年輕的少校軍官,乘務(wù)員看著這位年輕的少校走了神,在報一二九街時報了個:“下一站兩道一!”引起全車廂哄堂大笑!
新式軍服和肩章、領(lǐng)章、軍兵種勤務(wù)符號,自1955年實施以來,受到了廣大官兵和全國人民的擁護。美中不足的是當時對船形帽意見比較大,很多人尤其是士兵們對船形帽都很反感。一是由于過去美國兵和國民黨兵戴船形帽,有損民族感情;二是船形帽的標準戴法是歪戴,不符合中國人的審美習慣。因此在軍內(nèi)外反應(yīng)非常強烈。
1957年5月30日《解放軍報》發(fā)表了《軍內(nèi)外同志對船形帽有意見》的文章以后,一石激起千重浪,幾乎每天都有成百上千的讀者,從不同的地區(qū)和不同的工作崗位,以個人名義或幾個人聯(lián)名向軍報寫稿寫信,表達自己的心情,建議改革船形帽。
可以說,當時對船形帽的反應(yīng)非常強烈,是繼抗日戰(zhàn)爭初期紅軍改編國民革命軍時“換帽子風波”后,我軍第二次因軍帽引起的重大爭議。這是領(lǐng)導機關(guān)和設(shè)計部門始料不及的。
在55式軍服正式裝備前,1955年8月,中央軍委主席毛澤東在親自審定新式軍服樣品時,曾就船形帽向主持新軍服設(shè)計準備工作的賀龍問道:你們說船形帽好嗎?賀龍答:世界多數(shù)國家軍隊的戰(zhàn)士都戴船形帽,它的好處是觀測目標時不影響視線,戴鋼盔時可以當內(nèi)襯。毛主席說:你們都說好,那就戴船形帽吧。國防部長彭德懷在一次向毛主席匯報軍銜服裝準備情況時說,閱兵方隊搞了幾個方案,大家一致認為船形帽精神。這句話對最后拍板定船形帽起了很大作用。
為什么外軍通用的船形帽,在我軍就行不通呢?其實,道理很簡單。閱兵方隊士兵都是百里挑一,身材好,精神頭足,要個有個,要樣有樣,戴上船形帽自然好看。再說,外軍戴船形帽,通常配夾克、皮鞋,衣服料子也好,穿起來就顯得精神,如蘇軍士兵戴船形帽,大多是穿長統(tǒng)靴的。而我軍士兵船形帽配膠鞋或布鞋,確實顯得不夠精神……
1958年7月,中央軍委擴大會議作出《關(guān)于修改服裝制式的決議》,把陸、空軍士兵的船形帽改為解放帽。從1959年5月1日起,在我軍僅裝備了三年多的船形帽正式取消。
除此之外,從1958年起對55式軍服還陸續(xù)作了一些改動,主要是軍官平時佩戴新制式軍銜領(lǐng)章,現(xiàn)行的肩章和領(lǐng)章在節(jié)日、集會、出國或外交等場合佩戴;原銀白底肩章取消,均換發(fā)金黃底肩章;士兵冬常服均由緊袖口改為散袖口,以適合我軍的穿著習慣和散熱;各級軍官的夏常服、尉級軍官的冬常服,均改為平布制作,以適應(yīng)我國經(jīng)濟條件;軍官大檐帽作為節(jié)日、外交等場合佩戴肩章時戴用,平時也改為解放帽。至此,包括服裝用料、肩領(lǐng)章和軍帽制式的改革一起,統(tǒng)稱為58式服裝,實際上是55式軍服的“經(jīng)濟版”或“簡略版”。
55式軍服是我軍軍服史上一次比較大的改革,邁出了我軍軍服向體系化、系列化發(fā)展的第一步。無論是軍服的式樣、高級軍官服裝的用料和制作工藝,還是軍銜、兵種、勤務(wù)識別標志,都達到較高的水準,使我軍軍容得到較大改善,軍威國威得到體現(xiàn)。
遺憾的是,60年代中期,由于受到“左”的思想的干擾,軍銜制度被當作“資產(chǎn)階級”的產(chǎn)物遭到否定。1965年5月22日,三屆人大常務(wù)委員會第九次會議通過《關(guān)于取消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銜制度的決定》。5月24日,公布了國務(wù)院關(guān)于中國人民解放軍新的帽徽、領(lǐng)章和部分軍裝樣式的決定。規(guī)定陸、海、空軍和公安部隊,一律佩戴全紅五角星帽徽和全紅領(lǐng)章,原帽徽、軍銜肩章、軍銜領(lǐng)章和軍兵種及各種勤務(wù)符號,均予廢止;原大檐帽、女兵無檐帽、水兵大頂帽、軍官武裝帶、校以上軍官西式禮服和女裙服同時予以廢止;官兵一律戴解放帽;海軍服裝樣式改與陸空軍相同,顏色為深灰。以上決定從1965年6月1日起生效,從此結(jié)束了人民解放軍首次軍銜制和55式軍銜服裝的歷史。
盡管如此,55式軍服在中國軍服史上仍具有里程碑的特殊意義,是值得濃墨重彩、大書特書的一頁。“大蓋帽”、“將校呢”、“將校靴”、“武裝帶”等,至今仍為人們津津樂道。很多人的父輩、祖父輩都穿過55式軍服,成為那個時代的珍貴回憶。55式軍服也是軍服收藏者的最愛,并且還在不斷升值,其在軍迷心目中的地位始終無法撼動!★
責任編輯:武麗娜

難得一見的55式陸軍尉官禮服

陸軍士兵戴船形帽

穿58式軍服的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