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 瑜
?
走陸進儼少藝術院
●俞 瑜

陸儼少先生是浙江畫院首任院長。作為20世紀山水畫的集大成者,陸儼少先生的作品全面吸收了歷代經典山水畫家的技法,學古又不拘泥于古,在中國畫壇獨樹一幟,對近現代的中國畫史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2015年春天,首屆“陸儼少獎”揭曉:共評選出金獎2件,銀獎3件,銅獎7件,優秀獎20件。這是首個以浙江國畫大師命名的繪畫獎項,也是一項由浙江畫院為學術指導、具有中國畫學術權威的全國性專業藝術活動。
陸儼少藝術院坐落在上海市歷史文化名城嘉定城區東大街358號,毗鄰宋代孔廟、法華塔、明代園林秋霞圃及嘉定博物館。
2015年春一個陽光和煦的周日,筆者探訪了陸儼少藝術院。花崗石疊砌的門墻上,鐫刻沙孟海先生所書的院名。中國園林式的庭院雅意盎然,園內花木蔥蘢,秀竹搖曳。兩棵梅樹已經繁花滿樹,一派燦燦然的景象。湖石、回廊、曲橋、碧池,景色宜人,充盈著書卷氣。
中國現代著名國畫大師陸儼少,1909年出生于上海嘉定縣南翔鎮。
陸儼少藝術院占地6.5畝,建筑面積2319平方米,其中主樓共兩層,東樓底層為綜合性展廳,面積400平方米,可舉辦國畫、油畫、雕塑等各種展覽。二樓為院藏陸儼少精品展示廳,面積230平方米,陳列陸儼少的書畫精品,并復原了陸老最后一個畫室—“晚晴軒”。“晚晴軒”陳列著陸儼少的畫原作、文房遺物,部分藝術活動圖片、書札、手稿,以及各種版本的陸儼少藝術專集、論著、畫冊和海內外專家研究評論陸儼少的專著。二樓還有100多平方米設施齊全的學術報告廳,可舉辦較高層次的學術活動。
西樓為小型展廳、沙龍和培訓中心。47米長的陸儼少書法碑廊,鐫刻著他三十多件書法精品,展示了他書法藝術的獨特魅力。

沙孟海題書院名的陸儼少藝術院Lu Yanshao Art Academy; the inscription on the gate is in the handwriting of Sha Menghai.
陸儼少于1926年考入無錫美術專科學校,拜馮超然為師,并與吳湖帆、徐邦達等名師相識。馮師對陸儼少第一句話:“學畫要有殉道精神,終身以之,好好學問,名利心不可太重。”他終生銘記。
在抗日戰爭期間,陸儼少流寓內地,直到抗戰勝利后1946年回歸故鄉。10年后任上海愛畫院畫師。在此之前,他的作品大部分處于對古代傳統的消化、吸收和探索之中。
《杜少陵秋興圖卷》共八段,是陸儼少認識生活、理解杜詩的美妙表達。1957年上海中國畫院成立,陸儼少為首批專業畫家。他到各處寫生,努力適應新的環境。
陸儼少向來崇尚“天然去雕飾”的傳統文人畫,他高超扎實的筆墨技藝、胸有丘壑的博大情懷,以及對藝術的執著追求,使他的畫從生活中來,又高于生活,富有強烈的時代感。陸儼少曾說:“我認為,在70年代前,我的畫風較為縝密娟秀,靈氣外露;70年代以后,日趨渾厚老辣,風格一變。”
這位藝術大師在山水畫中獨創了兩種新技法,一是“留白”,二是“墨塊”。所謂“留白”就是以水墨留出白痕,這種白痕在陸儼少的作品中多數用來表現云霧,也可以被看成泉水、山徑和浪花。留白要以墨色反襯,所以陸先生又創“墨塊”法,以濃墨積點成塊。
陸儼少還擅長用長線條描水勾云,他的水紋描繪寫盡了江波萬態。他的勾云是以較細的拖筆中鋒畫云的陽面,以較淡而毛的環曲線條勾畫云的陰面。另外,先生畫石每每空勾無皴,只用一根起伏變化的線條表現山石的結構,往往起筆墨跡厚重,直到墨色淡干飛白,才蘸第二次。
《萬里山河圖》整幅巨作高231厘米,長670厘米,約140余平方尺,用了傳統的小青綠畫法,從畫幅的整體來看,氣勢恢宏,雍容而華麗;筆墨細膩而沉著淋漓。畫作全面而又集中地展現了陸儼少樹、石、云、水的獨特造型,以及用筆、用墨、用色等方面的個性特點。這些個性化而又純熟的造型、筆墨技巧及其所蘊涵的意境、情趣、氣韻都顯示出他“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的別具一格的風貌。
此畫創作于1978年,畫家正處于繪畫創作鼎盛時期,加之先生對此幅作品極度重視,凝聚了他藝術上的精華,足以代表陸儼少的最高藝術水平。

陸儼少畫作《巴船出峽》 A painting by Lu Yanshao
陸儼少在抗日戰爭時期舉家入蜀,峨眉山之秀麗、青城山之幽靜、三峽之奇險,尤其是“峽江云霧”的壯麗變化,更使其思緒激動不已。他曾于1948年乘筏險經三峽,沿途險灘相接,回波伏流,洶涌澎湃。陸儼少有感而發,創作了《峽江險水》系列畫作。其所畫之水,離合聚散,曲折流轉,水勢迅猛,一瀉千里,極盡三峽奇險之狀。他的“潑積結合”墨法,不僅使畫面上不同深淺枯鮮的墨色過渡自然,還表現出了山中云霧繚繞時虛無縹緲的感覺,此乃用墨的一大境界!這幅畫作,既是他溯往追懷,寄托了自己銘刻于心的對長江三峽干難萬險的生活感受,也是他創造如何用線條、墨塊畫云畫水,得其動勢,達到出神入化之境地的力作。
杭州是陸儼少很喜歡的地方。1979年春,陸儼少成為浙江美院研究生導師,當時,陸儼少與李可染這兩位20世紀山水畫大師,同時在浙江美院與中央美院招收山水畫研究生。南北遙相呼應,“北李南陸”成為美術界傳揚的佳話。
陸儼少的學生尹舒拉這樣評價浙江美院的師資:潘天壽在美院的時候,浙江美院花鳥畫最好;周昌谷在美院的時候,人物畫最突出;陸儼少來美院后,是山水畫最強。
1984年12月23日,籌備已久的浙江畫院在杭州西子國賓館成立,聘任陸儼少為院長。陸儼少當場書寫了一幅他的自作詩,還畫了一幅《新松直上千云霄》的畫。同年,陸儼少任浙江省山水畫研究會會長。浙江畫院建院以來,在陸儼少的領導下,在人才引進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積聚了許多美術人才,畫家創作出了一大批優秀作品,在社會上獲得很高的聲譽。
陸先生之所以能成為與張大干、傅抱石、李可染風格迥異的山水畫大家,同時兼擅梅花、竹石等,是與他在詩文、書法、畫論等多方面的深厚學術修養分不開的。他出版有《陸儼少自敘》《山水畫爭議》《陸儼少畫集》等多種專著和有關中國山水畫的多篇論文,被譽為“當代中國畫壇卓然翹首的文人畫家”。

陸儼少在故鄉嘉定。Lu Yanshao visits Jiading, his hometown.
陸儼少是1989年底離開杭州去深圳的。此前的一段時間,他經常在北京、上海和杭州幾個地方輪番居住。杭州,是陸儼少藝術得以發揚光大之地。臨別之際,他借孤山西泠書畫院“湖天一碧”展廳,舉辦了一個告別展覽。
“故鄉重到隔年期,又見高樓卓酒旗。對景君看非舊日,凌云我欲賦新詩。”
直到1982年夏天,他才在闊別30載之后,應邀回到故鄉嘉定,“杯酒話舊,不覺盡歡”,心情很是激動。
1993年重陽節,85歲的陸儼少先生病逝于上海華東醫院,為這個世界留下了豐富的精神與物質遺產。
陸儼少去世前兩年,為籌辦藝術院花了不少時間與精力。老友劉旦宅早在藝術院落成前就送來湖石一座,陸儼少親自命名為“中砥石”。陸儼少還請沙孟海題寫了藝術院的院銘。
對當代山水畫一代宗師陸儼少,潘天壽先生賞識他詩、書、畫全才,謝稚柳先生稱他為“畫水高手”。他的作品融傳統筆墨之神韻,開藝術創新之先河,在山水畫界具有劃時代意義。
在這個不同尋常的藝術院里,有匠心獨特的建筑、有小橋流水的幽靜環境、更有雅意盎然的傳統書畫。走進陸儼少藝術院,這里的筆墨紙硯、書畫文稿,乃至—桌一幾都會使人頓生走近大師的情感,值得去細細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