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宏浩
摘 要:落實黨風廉政建設監督責任,是黨中央根據當前嚴峻復雜的反腐敗斗爭形勢提出的重大政治任務,是黨章賦予各級紀委的重要職責,是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重要內容。本文對國有企業紀委履行監督責任進行了有益的思考。
關鍵詞:國有企業 紀委 監督
一、前言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反腐倡廉是黨一貫堅持的鮮明立場,是人民關注的重大政治問題。反腐倡廉必須常抓不懈,拒腐防變必須警鐘長鳴。中央紀委五次全會工作報告提出,堅持從嚴治黨,國有企業不能例外。國有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擔負著重要的政治責任、經濟責任和社會責任,加強國企反腐倡廉工作意義重大。
二、企業紀委履行監督責任面臨困難和問題
(一)層級監督困難。由于當前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存在對上級不敢監督、對同級不愿監督、對下級不想監督的問題。一是大多企業紀檢機構是內設,紀委書記任用、提拔等話語權主要在企業書記(經理)手里,因考慮自身前途而不敢監督。二是駐派企業中,存在工資、獎金、辦公經費等由企業書記(經理)決定的因素,紀委書記可能為自身利益而不愿監督,特別是對一把手的監督。還有,在班子排序中,紀委靠后,對班子其它成員監督沒有權威,存在對同級監督放“啞炮”;三是對下級監督中,有的紀委為下級民主測評得高分,做老好人,認為“多栽花少種刺”,于是不想嚴厲監督,往往雷聲大雨點小,高高舉起、輕輕放下。
(二)專業監督不力。主要是存在單槍匹馬作戰,聯合相關部門機構監督不夠,沒有廣泛應用專業技術、專業力量、專業成果這三方面問題。一是通過專業技術監督不夠。一方面,由于歷史、經濟等原因大部分企業紀委監督只通過肉眼查看、耳聽匯報、入地走訪等落后形式手段來監督;另一方面,現行體制導致與公安、稅務、工商等職能部門聯系不夠緊密,獲取信息渠道不夠暢通,專業監督業務不精、技術力量不強,在“三重一大”決策、財務資金管理、物資采購等方面力不從心、監督不力、效果不佳。二是利用專業力量不夠。有的企業紀委不注重利用群眾信訪、黨內民主生活會、職代會、聘請黨風廉政監督員等方式,缺少內控機制和外部監督機制,沒有充分利用廣大黨員、內部職工、社會群眾等監督力量。三是利用專業成果不夠。有的企業紀委只把監督重點放在形式監督和處理投訴舉報上,往往只看資料、聽匯報,對實際情況深入研究不夠,借用審計成果和財務分析結果不夠,監督工作過于片面,視野不寬闊。
(三)監督定位不準。主要表現在有的企業紀委主業主責分不清楚,出現越位、缺位、錯位問題。一是越位問題。受長期以來習慣思維影響,紀委對自己角色定位不夠清楚,不自覺地把自己作為黨委工作機構,代替黨委直接負責抓黨風廉政建設,履行了黨委主體責任,在黨風廉政建設上大包大攬,“越位”成為了黨風廉政建設組織者、牽頭者,沒有認清自己監督者角色。二是缺位問題。有的企業紀委對組織與協調關系理解不透,注重組織,忽視協調,導致一些工作該分解的沒有及時分解,該督辦的沒有督辦,在治本抓源頭工作中形成責任虛化、部門責任弱化、紀委責任泛化局面。三是錯位問題。按照紀檢工作新常態新要求,紀檢部門監督職能已轉變為監督、執紀、問責,而一些紀委仍停留在原來步調上,如在工程建設、項目招標中全程參與,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
三、企業紀委履行監督責任措施探索
(一)著力更新思想觀念,把握監督方向。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關于企業改革新常態、新形勢、新任務要求企業紀委必須用黨的十八大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來創新監督方式方法,而更新思想觀念是創新的前提和基礎。主要通過創新宣教方式凝聚人心、革新監督觀念糾偏糾錯、科學定位實現雙贏三方面把握監督方向。一是創新宣教方式,凝聚人心。要通過宣傳教育,把紀檢干部監督思想行為凝聚到黨的十八大及中央紀委全會精神上來。注重采取靈活有效方法組織黨員干部學習中央關于反腐倡廉有關精神以及黨風廉政建設有關規定,特別是兩個責任要求,通過深化對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和中央紀委全會精神不斷學習,真正使紀檢干部做到打鐵先要自身硬,帶頭做忠誠、干凈、擔當的好干部,起到“羊群效應”,成為作風建設、反腐倡廉建設傳導者,作一名有資格、有能力、有方向監督者。二是革新監督觀念,糾偏糾錯。要通過轉變觀念,讓監督工作不再越位、缺位和錯位。要以與時俱進思維,敢于打破墨守成規、因循守舊僵化思想,用發展觀點及時研究解決反腐倡廉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以改革精神、創新方式,進一步聚焦監督主業,在企業深化改革和持續發展中,找準位、認清責、履好職,切實擔負起監督執紀問責職責。三是科學監督定位,實現雙贏。要統籌全局、辯證思維,切實把監督工作放在企業改革發展大局中來考慮和把握,處理好嚴格執紀與促進企業生產經營發展、嚴肅黨紀政紀與調動黨員干部積極性關系,為企業改革發展正本清源,為企業健康穩定發展創優環境、保駕護航,努力實現作風與效益雙贏。
(二)加大體制創新力度。反腐零容忍決不變更,通過體制創新為反腐注入了新動力。進一步增強憂患意識,強化責任擔當,優化企業內設機構,盡快落實“兩為主”、“全覆蓋”,切實解決監督難的問題,為執紀監督問責提供組織保障。五要加大隊伍建設力度。要按照“政治過硬、業務過硬、責任過硬、紀律過硬、作風過硬”的要求鍛造紀檢干部,做到“黨紀國法、政紀法規入腦入心;查辦案件嚴守紀律,堅持程序;生活嚴于律己,經得住誘惑,耐得住寂寞 ?!睘槭怪鳂I更突出,主力更堅強,著力培養黨的忠誠衛士,人民群眾的貼心人,以干部清正、企業清廉、管理清明的黨風廉政建設成果取信于廣大職工群眾。
(三)規范工作流程,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懲戒機制、不能腐的防范機制、不易腐的保障機制。這一重要指示,抓住了反腐倡廉建設的要害,提出了制度反腐的治本之策。在領導干部中深入開展“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活動,樹牢法治信仰,強化法治觀念,涵養法治精神,夯實法治根基。建立健全制度體系,優化管理流程,確保權力始終受制約、不失控;權力界限要明確,對照法規制度,確定職權范圍,列出權力清單,堅持法無授權不可為,防止權力擴張和濫用。
(四)強化監督,使權力始終在陽光下運行。監督是最好的“防腐劑”。現實中有的領導干部自視特殊,不愿接受監督,刻意規避、干擾甚至對抗監督;有的領導干部和職能部門放棄責任,不敢擔當、無所作為。要從三個方面強化監督。一是強化監督管理。公司黨委、紀委深化黨內監督、上級監督,用好審計監督利器,從單一監督轉向全方位監督。二是突出監督重點。把遵守黨的政治紀律、政治規矩和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情況作為監督的首要任務,抓住中層及以上干部這個“關鍵少數”,盯住“四風”問題和管人管錢管物這些腐敗高發領域,提高監督實效。三是發揮公開監督作用。運用好政務公開,班務公開這種民主管理方式,提高職工知情權和監督權;運用好權力清單模式,讓大家明確程序,明確關鍵環節,使權力始終在陽光下運行。
參考文獻:
[1]陳志揚,把監督責任落到實處[J],群眾,2014(08)
[2]劉興明,對企業紀委履行監督責任的思考[J],經營管理者,2015(02)
[3]曾寶柱,落實監督責任 培育清風正氣[J],當代江西,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