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鄭濤 副教授 左健 韓楠(燕山大學 河北秦皇島 066004)
?
制造業轉移背景下京津經濟增長對河北省居民收入水平的影響分析
■ 鄭濤 副教授 左健 韓楠(燕山大學 河北秦皇島 066004)
內容摘要:本文以就業份額指標對京津冀近年來的制造業轉移趨勢進行分析并解釋其原因。以此為基礎,闡述在制造業轉移背景下京津經濟增長對河北省居民收入水平的影響機制,并利用京津冀各城市2003-2013年的面板數據進行實證檢驗。結果表明,北京制造業正在向周邊城市擴散,天津制造業處于快速集聚狀態,河北省制造業發展較為平緩。京津冀制造業轉移使北京的經濟增長促進河北省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而天津的經濟增長抑制河北省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最后得出研究結論并對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提出相關政策建議。
關鍵詞:京津冀 居民收入水平 制造業 河北省
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逐步進入具體實施階段,京津冀在基礎設施、社會保障、教育醫療等各個領域的一體化水平將會顯著增強,各城市之間的經濟關聯將會逐漸提高。作為京津冀地區的中心城市,北京和天津在京津冀協同發展過程中必將對河北省居民收入水平產生顯著的影響。本文以制造業轉移為背景,研究京津經濟增長對河北省居民收入水平的影響。
對于制造業轉移的分析,國內外學者大多從房價水平的角度進行研究。M ion (2004)研究表明,區域內中心城市住房支出份額占收入的比重過高將導致制造業勞動力向周邊城市轉移,進而引起中心城市制造業向周邊城市擴散。Brakm an (2004)研究了德國1994年和1995年的經濟數據發現,東德與西德統一后,地價水平的差異使大量的制造業由西德轉移到東德。范劍勇(2011)利用1998-2007年中國地級及以上城市的數據進行實證研究,結果發現中心城市的房價過快上漲是引起其制造業向周邊城市轉移的主要原因。高波(2012)研究發現,區域房價差異不僅可以引起中心城市制造業向周邊城市轉移,而且可以促進中心城市產業結構升級。
對于區域內中心城市經濟增長對周邊城市居民收入水平影響問題,國內學者大多從中心城市輻射效應的角度進行研究。馮德顯(2006)采用區域性中心城市輻射力指標評價體系研究發現,鄭州對周邊城市居民收入水平增長存在顯著的促進作用。李博(2009)同樣采取區域性中心城市輻射力指標體系評價了廣西桂林對周邊城市的輻射作用,結果表明桂林經濟增長可以促進周邊城市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朱虹(2012)利用空間計量回歸的方法研究了1997 -2005 年環京經濟圈和環滬經濟圈的縣、市級面板數據,研究結果表明,北京對環京地區的輻射模式主要以“空吸”效應為主,北京的經濟增長抑制周邊城市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而上海對周邊腹地則表現為“反哺”效應,上海的經濟增長可以提高周邊城市的居民收入水平。
以上學者大多建立指標體系研究區域內中心城市對周邊城市居民收入水平的影響,很少有學者注意到區域內制造業在各城市之間的轉移如何影響中心城市對周邊城市居民收入水平的作用。本文正是按照該思路研究制造業轉移背景下北京和天津經濟增長對河北省居民收入水平的影響機制。

圖1 2003-2013年京津冀制造業就業份額

表1 相關變量數據的描述性統計
本文以制造業在京津冀各城市之間就業份額的變化情況來分析京津冀制造業轉移的趨勢,r城市k行業的就業份額vkr可以表示為:

其中,Lkr代表r城市k行業的就業人數。2003-2013年京津冀地區各城市制造業就業份額的變化趨勢如圖1所示。
圖1中北京的制造業就業份額逐年下降;天津的制造業就業份額明顯上升;河北省各城市的制造業就業份額也存在上升趨勢,但增長幅度較小。由此可知,北京的制造業開始向周邊城市轉移;天津制造業處于快速集聚和發展狀態;河北省制造業的增長較為平緩。
由于制造業一般生產標準化產品,不需要面對面地交流和談判,所以制造業產品的廣義運輸成本較低,因此制造業廠商更愿意選擇在離中心城市較遠的區位生產,而不是選擇靠近中心城市承受高昂的房價。而近年來北京的房價居高不下,遠高于天津和河北省各城市,因此北京的制造業開始向周邊城市轉移。此外,由于北京房價高企,制造業職工的大部分工資用于支付房租,使其消費其它多樣化產品的能力降低,從而大幅降低其在北京生活的效用水平,使得制造業勞動力尤其是低技能勞動力流入北京的傾向下降,造成北京制造業企業“用工荒”,這同樣促使北京的制造業逐步向周邊城市轉移。同時北京制造業向周邊城市轉移促進了產業結構升級,使北京發展成為以現代服務業為主的中心城市。
天津擁有雄厚的工業基礎,集聚了大量制造業產品生產所需的中間產品供應商。此外,天津居民收入水平較高,消費能力強,市場規模大,所以天津具有很強的前向和后向關聯效應,使得由北京轉移出來的大部分制造業選擇流向天津。而河北省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低,工業體系和產業結構落后,對北京制造業的吸引力較弱,只有少部分的制造業向河北省各城市流入。
(一)理論分析
由前文的分析可知,北京的制造業已經大規模向外轉移,該城市制造業產品生產能力下降,需要向周邊城市“進口”制造業產品。因此,隨著北京的制造業向周邊城市轉移,導致北京對河北省制造業的消費需求不斷擴大。消費需求的擴大一方面在短期內增加河北省制造業企業的經營利潤,另一方面在長期內會提高制造業企業的產量,擴大經營規模,發揮規模經濟的作用,降低單位商品的固定成本,增加企業的競爭力。因此,北京制造業向周邊城市擴散促進了河北省制造業的發展。從要素角度來看,北京制造業向周邊城市轉移,使北京的產業結構與河北省各城市產業結構的差異逐漸增大,產業結構的差異使北京和河北省的企業在使用生產要素上不存在競爭。此外,北京制造業企業部分向河北省轉移,也增加了河北省制造業的生產能力。同時,伴隨制造業企業的轉移,北京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管理方式也向河北省轉移,促進河北省制造業企業生產率的提高。最后,北京制造業向周邊城市轉移促進了北京市現代服務業的快速發展和集聚,可以為河北省制造業發展提供更好的服務,提高現代服務業的輻射效應,這同樣促進了河北省制造業的發展。河北省制造業的發展可以提高該地區的工資水平,進而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同時可以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吸收剩余勞動力,促進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因此,北京經濟增長將會提高河北省的居民收入水平。
天津的情況與北京相反。天津的制造業集聚水平較高,規模較大,單位產品中所分攤的固定成本很低,在同河北省制造業企業競爭中占據優勢,因此天津制造業的發展會降低河北省制造業產品的市場份額。此外天津制造業產品種類豐富,當地的制造業產品可以自給自足,對河北省制造業產品的需求較少。因此,天津經濟規模的增長對河北省制造業市場需求的提升沒有促進作用。與此同時,天津與河北省各城市的產業結構趨同,都以制造業為主,相關企業在生產要素使用上存在競爭。由于天津制造業集聚水平較高,本地市場規模大,同時存在技術先進、信息充分、相關配套設施齊全等優勢,因此天津制造業企業對相關生產要素的吸引力較強。天津經濟規模的增長會吸收制造業生產要素,抑制河北省制造業的發展。通過以上的分析可知,天津經濟規模的增長會抑制河北省制造業的發展,進而抑制工資水平和就業增長,降低河北省的居民收入水平。
(二)理論假說
假設河北省各城市的收入水平由北京、天津以及當地的經濟規模決定,即:
Ir=f(YB,YT,YR) (2)
其中,Ir為河北省r城市的居民收入水平,YB、YT、YR分別為北京、天津和河北省r城市的經濟規模。
對方程(2)取對數并求時間t的導數,可得:

設公式(4)任意一個變量i的增長率為ki,等式右側變量i對kw的彈性為βi,令t=1,則原方程可表示為:
kI=βYB×kYB+βYT×KYT+βYR×kYR(5)
其中kYB、kYT和kYR分別代表北京、天津和河北省r城市的經濟增長率。
由前文的分析可以得到以下假說:北京經濟增長將提高河北省各城市的居民收入水平,天津經濟增長將降低河北省各城市的居民收入水平,該城市經濟增長將提高河北省各城市的居民收入水平。即:βYB>0,βYT<0,βYR>0。本文將利用京津冀 2003-2013年的經濟數據對此進行實證檢驗。
(一)計量模型建立
以公式(5)為基礎,建立計量模型來驗證理論假說,計量模型可以表示為:KIr,t=β0+β1KYBr,t+β2KYTr,t+β3KYRr,t+β4FIRr,t+β5Openr,t+β6Rmr,t+μr,t(6)
各變量下標r代表河北省某城市,t代表年份。其中,r城市的居民收入增長率(KIr,t)用r城市第t年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長率代表。北京經濟增長率(KYBr,t)、天津經濟增長率(KYTr,t)和r城市經濟增長率(KYRr,t)分別用第t年北京、天津和河北省r城市的GDP增長率來表示。同時把金融市場發展水平、對外開放程度以及產業結構狀況等影響居民收入水平的因素作為計量模型的控制變量。其中,金融市場發展水平采r城市第t年的金融相關率,即存貸款總額與該年GDP的比值表示,記作FIRr,t;對外開放程度采用r城市第t年的外商直接投資占GDP的比重來表示,記作Openr,t;產業結構狀況用r城市第t年的非農產業區位商來表示,記作Rmr,t。
(二)實證分析
數據來源和描述性統計。本文采用京津冀各城市2003-2013年的面板數據進行研究,相關數據來自各城市統計局官方網站和政府門戶網站,相關變量數據的描述性統計情況見表1。
計量模型的估計結果和實證結論。由于所研究的各城市都處于河北省,經濟結構相似,所以采用面板數據的不變系數模型對計量模型進行估計。分別估計個體固定效應模型和隨機效應模型,最終選擇固體效應模型還是隨機效應模型需要進行豪斯曼檢驗,計量模型的估計結果如表2所示。
從表2結果可知,由豪斯曼檢驗可得,模型拒絕選擇隨機效應模型的假定,因此以固定效應模型的估計結果為準。北京的經濟增長可以顯著提高河北省各城市的居民收入水平,天津的經濟增長對河北省各城市的居民收入水平存在顯著的抑制作用,當地經濟增長可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這驗證了理論假說的準確性。此外,對外開放程度的提高和產業結構的改善可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金融業的發展則抑制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由于北京和天津之間的經濟聯系較為密切,所以變量KYBr,t和KYTr,t存在相互影響的互動關系,這會造成計量模型的估計存在內生性問題。因此本文參照潘輝(2015)的做法,采用北京和r城市經濟增長率的滯后一期值KYBr,t-1、KYRr,t-1作為KYBr,t、KYRr,t的工具變量對計量模型進行估計,已解決可能出現的內生性問題。計量模型引入工具變量的估計結果如表3所示。
由表3的結果可知,以隨機效應模型的估計結果為準。北京的經濟增長同樣可以顯著提高河北省各城市的居民收入水平,天津的經濟增長對河北省各城市的居民收入水平存在顯著的抑制作用,當地經濟增長可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這表明理論假說依然準確。此外,對外開放程度的提高和產業結構的改善仍然可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金融業的發展則對此沒有影響。

表2 模型的估計結果

表3 計量模型引入工具變量的估計結果
由于北京的制造業向周邊城市轉移,提高北京對河北省制造業產品的消費需求,促進了河北省制造業的發展。因此,北京經濟規模的擴大會提高河北省的居民收入水平。而天津的制造業快速集聚和發展,形成了一個規模龐大的制造業中心,這使得天津不僅對河北省制造業產品需求小,而且對河北省制造業企業以及各種生產要素具有很強的吸引力,抑制了河北省制造業的發展,進而阻礙河北省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這對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具有一定的啟示。在京津冀協同發展初期,由于各城市之間的貿易壁壘減小,河北省制造業企業和生產要素向天津流入的成本降低,這將進一步促進天津制造業的集聚。所以短期內,京津冀協同發展將對河北省經濟發展以及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將產生不利影響。而河北省經濟的快速增長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又是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政策效果最大化的基礎,因此必須改變京津冀現有的產業布局以提高河北省的居民收入水平。
隨著制造業的深入發展,居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天津存在由以傳統制造業為主的產業結構向以高端制造業為主的產業結構升級的需求。同時作為北方最大的沿海開放城市,天津具有發展成為北方物流中心的條件。因此,天津應從傳統制造業向高端制造業和現代物流業發展,促進低附加值的勞動力密集型制造業向河北省轉移,提高天津與河北的產業結構的差異程度,降低天津經濟增長對河北省制造業發展以及居民收入水平提高的抑制作用。
對于河北省而言,制約該地區經濟發展最大的原因是產業發展政策的選擇背離了該地區的要素稟賦優勢。河北省勞動力資源豐富,但計劃經濟時期發展了大規模鋼鐵、水泥等資本密集型產業,這不能有效發揮河北省勞動力資源豐富的比較優勢,使得相關企業在國內和國際競爭中缺乏競爭力。此外,資本密集型產業對勞動力,特別是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吸納能力較差,造成了河北省制造業產能過剩和農村大面積貧困并存的困局。由于產業發展具有路徑依賴特征,因此產業發展政策存在很強的粘性,依靠河北省自身的調整很難糾正產業發展政策與自身比較優勢的偏差,需要有效承接外部的勞動力密集型制造業轉移。因此,應促進京津地區的勞動力密集型制造業向河北省轉移,發揮河北省土地價格低,勞動力資源豐富的比較優勢。
如果河北省能有效承接勞動力密集型制造業轉移,相關產業會具有很強的競爭力,從而推動河北省資本積累和居民收入水平提高,資本密集型產業也會逐漸擺脫發展困境。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深化,河北省的經濟規模和居民收入水平必將呈現出快速增長的趨勢。
因此,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應積極疏散北京非首都功能,促進高端制造業向天津轉移,同時促進京津地區的勞動力密集型制造業向河北省轉移。正確的產業布局將發揮各城市的比較優勢,京津冀必將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新增長極。
參考文獻:
1.馮德顯,賈晶,喬旭寧.區域性中心城市輻射力及其評價—以鄭州市為例[J].地理科學,2006(3)
2.李博,賈志永,靳取.桂林區域性中心城市輻射力范圍分析[J].廣西財經學院學報,2009(1)
3.朱虹,徐琰超,尹恒.空吸抑或反哺:北京和上海的經濟輻射模式比較[J].世界經濟,2012(3)
4.M ion,G.Spatial Externalities and Empirical Analysis: the Case of Italy[J].Journal of U rban Econom ics.2002(56)
5.B rakm an,S.Garretsen,H and Sch ramm,M.The Spatial D istribution o f W ages and Em p loym en t:Estim ating the Helpm an-Hanson M odel for Germany[J]. Journal of Regional Science.2004(44)
6.范劍勇,邵挺.房價水平、差異化產品區位分布與城市體系[J].經濟研究,2011(2)
7.高波,陳健,鄒琳華.區域房價差異、勞動力流動與產業升級[J].經濟研究,2012(1)
8.潘輝,郎永峰.城市集聚與外部性—基于長三角城市圈的實證研究[J].經濟問題探索,2015(1)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識碼:A
基金項目:▲河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京津冀制造業區位分布演變與河北省產業結構升級對策研究(HB15YJ008);河北省社會科學發展研究項目:環境約束下的河北省工業結構調整與優化研究(201304130);河北省講師團系統科研課題:京津冀協同發展背景下河北產業結構升級問題的新結構經濟學分析與對策(20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