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東華家具板材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 羅山鷹 中國林科院林業科技信息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陳水合
自從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國民經濟高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國內對木材加工產品需求量的不斷增加,加上國際市場對我國木質家具和各種人造板等的需求量大增,使我國木材加工工業發展很快,目前,我國的造紙、木質家具和人造板等產品的產量已位居世界第一。我國的木材加工工業高速發展,不僅為市場提供了大量木材加工產品滿足人民群眾的需求,而且也帶動社會大量資本投資造林,為我國林業大發展作出了貢獻,使我國的森林面積、森林蓄積量和森林覆蓋率等指標都有很大的提高。因為林業是由林業生態和林業產業組成,兩者是相互依存和相互促進的關系,他倆是矛盾的統一體。為了使我國木材加工業能更健康發展 ,在木材供應上,國家必須正確處理發展木材加工業和林業生態的關系。在發展木材加工業中,建議國家出臺造林優惠政策鼓勵造林,使造林者能從中得到實惠的政策,這樣才能吸引國內外大量的各種社會資本,投資發展林業生產,使我國的森林資源越采越多。除了大力發展造林提高木材自給率外,要適當增加木材進口和努力提高廢舊木材的循環利用率,減少木材供應壓力。只有這樣才能在保證木材加工業木材供應的同時,使生態環境不斷優化,共同實現“青山常在,永續利用”的綠色中國夢。
改革開放后,隨著國民經濟的高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紙及制品的需求量也不斷增加,使我國造紙工業發展很快,紙和紙板產量已由1981年的540.2萬噸,發展到2015年的10700萬噸,34年間增長18.81倍,并于2008年達到8390.94萬噸,首次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造紙大國。
目前,我國造紙所用的原料比重分別為:原木漿約占28%,廢紙漿約占65%,其他非木質紙漿約占7%。
隨著國民經濟的高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國內外市場對人造板需求量不斷增加,使我國人造板發展迅速,產量由1981年的99.61萬立方米 發展到2015年的28679.52萬立方米 ,34年間增長287倍,產量位居世界第一。
(一)膠合板發展迅速
由于家具、裝修和建筑模板等對膠合板需求量不斷增加,加上國際市場需求量很大等共同拉動,使我國膠合板發展非常迅速,從1981年的35.11萬立方米 發展到2015年的16546.25萬立方米,34年間增長470.27倍。
隨著印尼因木材供應不足膠合板產量下降,客觀上為我國提供了國際市場,使我國每年出口超過1000萬立方米;加上速生楊和桉樹的大面積種植后,山東、江蘇和廣西等省區的膠合板發展很快,如廣西的膠合板產量由2003年的16.91萬立方米發展到2015年的2054.41萬立方米,12年間增長120.49倍。
近10年來, 膠合板生產多以中小型企業為主,很多不符合國家發改委規定的年單線1萬立方米以上的產業政策,因此,如何在這次“供給側結構改革”中,淘汰落后產能,生產適銷對路的優質綠色環保產品供應市場,走優質、高效的道路是膠合板發展的方向。
(二)中纖板發展速度很快
30多年來我國纖維板發展迅速,從1981年的56.83萬立方米發展到2015年的6618.53萬立方米,34年間增長115.46倍。
(三)優質刨花板發展后來居上
孵化廠的鐵門這次是開的,周澤贍走進去,跟一個小伙子交涉起來。周澤贍用手比劃著,小伙子點頭,進屋抱了一只稍大的小雞。他伸出手掌比劃了個“五”,周澤贍給他錢,他點頭裝進兜里。
我國近30多年來刨花板發展較迅速,從1981年的7.67萬立方米發展到2015年的2030.19萬立方米,34年間增長263.69倍。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國民經濟的高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的家具業從南到北發展起來。
我國家具發展上世紀90年代從廣東開始,經過改革開放以后二十來年的大發展,已經從過去的小作坊式生產發展成為一個頗具規模并充滿活力,形成一個以東莞、順德、深圳、廣州和中山等為核心的珠江三角洲,逐步輻射到長江三角洲、環渤海、東北和西南地區等內地的家具生產基地,有完整的產供銷產業鏈。
我國的家具業已經由過去的國營和集體的小型家具廠逐步發展到民營、臺資和港資等多種經濟成分組成的各類家具企業。由于多數家具企業有了一定的資本積累,為了提高家具的產量和質量,生產設備亦由原來小作坊式手工簡陋的工具逐漸向半機械化和機械化方向發展,投資規模不斷擴大,多數工廠都直接從德國或意大利進口諸如CNC數控加工中心、電子開料鋸等大型木工設備,廣東聯邦家具廠、前進家具廠、中山的國泰家具廠、四海家具廠等都是這個時期建設起來的,由于引進了世界上先進的設備和工藝后,我國的家具無論產量、質量和款式,均有明顯的提高,從業人員已達到了100多萬人。
過去我國家具產值很低,1993年后,我國的家具產業產生了飛躍,生產廠家達到6000多家,1999年產值達到320億元,隨著家具業的不斷發展,2002年我國家具產值1600億元,其中出口54.17億美元,到2015年我國木質家(坐)具產值已達到6000億元左右,其中出口2285.48萬美元,超越意大利,成為世界第一大家具生產大國。但是還不是家具生產強國,縱觀我國家具產業的發展,在家具的設計上,很少有我國的真正品牌,家具企業多數規模小,研發水平不高,靠仿制過日子,企業競爭無序,在某種程度上已嚴重制約著它的進一步規模發展,尤其是越南采取非常優惠政策吸引我國大批臺資家具企業把家具廠遷入越南,他們一年僅出口到美國的家具就有20億-30億美元,對我國家具出口沖擊很大,使今年前九個月我國木質家具出口金額下降5.63%。
由于1998年我國對18個省(市、區)啟動了天然林保護工程后,木材產量下降,政府為了解決我國的木材供應,2003年6月2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的文件《關于加快林業發展的決定》,出臺了許多有利于林業產業發展的政策,這些政策促進了林業的大發展,在木材加工業高速發展的帶動下,我國木材產量也大幅度增長。盡管我國啟動了天然林保護工程后18個省(區、市)的木材產量大幅度減少,如2015年我國最大的東北內蒙林區木材產量由過去的年產3000多萬立方米大幅度降到587.34萬立方米,其中,黑龍江的產量更是由過去的年產1600多立方米降到2015年的156.77萬立方米,吉林降到287.87萬立方米,內蒙古降到142.62萬立方米,大興安嶺降到0.08萬立方米,使大量森林資源得到養護,但是,由于木材加工業的大發展,速生豐產林的大面積種植,大量速生豐產林木材代替天然林,如廣西2015年的木材產量達到2105.72萬立方米,占我國木材產量的29.24%,取代解放后至“天保”工程前,黑龍江省一直穩居老大的位置,并且木材產量高出黑龍江省12.43倍。所以,我國的木材產量由于速生豐產林的帶動,仍大幅度增長,木材產量從 2003年的4758.87萬立方米增至2015年的7200.29萬立方米,12年間,我國木材產量增長51.3%。
其中原木2.13億立方米(含進口紙漿),占木材消費量的38.18%、廢紙等循環利用木材約3.46億立方米,占木材消費量的61.82%。
但是,從我國政府經過29年的連續六次森林清查數據表明,木材產量和消費量的大幅度提高,不僅沒有使中國的森林資源受到破壞,反而促進了林業生態的高速發展,使2013年第八次(2009-2013年)森林資源清查數據和《森林法》立法初期的第三次清查相比,森林面積增加0.83億公頃,增長66.4%;森林蓄積量增加59.96億立方米 ,增長65.59%;森林覆蓋率增加8.65個百分點,增長66.64%。

中國第三至第八次森林資源清查結果計量單位:面積億公頃、蓄積億立方米、森林覆蓋率%
由于我國啟動了天然林保護工程后,木材產量大幅度下降,為了解決國內木材資源的不足,從1998年起,不僅對各種進口木材實施零關稅,而且對經營進口木材的企業由以前有木材進口權的單位,放寬到有進出口權的單位,所以,我國木材進口量大幅度增長,其中:原木從1997年的進口量447.1萬立方米 ,增加到2015年的4456.8萬立方米 ,增長8.91倍;鋸材也從1997年的進口量132.5萬立方米 ,增加到2015年的2657.69萬立方米 ,增長19.06倍。
2015年我國對廢紙、枝椏材、刨花、木糠等廢舊木材及產品利用數量約折原木材積34582萬立方米 ,約占總木材消費量的61.82%,其中造紙利用廢紙折原木材積25317萬立方米,約占總木材消費量的45.26%,其中進口廢紙折原木材積19650萬立方米、國內回收廢紙折原木材積5567萬立方米、共回收和利用小材及邊角料等廢棄物折原木材積約9265萬立方米 ,約占總消費量的16.56%,解決了我國中纖板和刨花板生產原材料供應的不足。
面對木材消費量不斷增加和速生豐產林受到各種因素的制約,國家要出臺政策大力發展林業。
我國除了繼續加大木材進口量和出臺政策鼓勵廢舊木材加工產品的循環利用率外,要正確處理發展林業生態和發展林業產業的關系,不要為了生態環境而一味采取限制采伐,因為兩者是相互依存和相互促進的關系,如果過分限制采伐,將使投資者的積極性受到打擊,不利于林業的發展。發展林業可按森林分類經營的辦法。
(一)對生態公益林要采取積極措施。制定有利于生態公益林發展的各項政策、加大資金投入,使生態公益林的經營者能作為一種產業得回報。只有這樣才能盡快進行林分改造,才能因地制宜盡量種植名優樹種,提高優質闊葉樹種的種植比重,積累更多有高附加值的森林資源,在若干年后樹木更新時,能為我國提供更多優質珍貴的后備資源。
(二)在用材林方面。
在因地制宜的基礎上放手發展非公有制林業,原料林基地的經營權逐步下放給有林權證的經營者,他們種什么樹種,什么時候采伐,政府不予干涉,按“供給側改革”的思路,由經營者根據市場需要自行決定,在實施過程中,林業部門的責任是加強兼管,督促經營者在木材采伐后,必須及時把樹種上。
只有這樣,廣大林農(包括社會各種經濟成分的投資者)才能從中得到經濟效益,他們才能把造林護林當作一種產業,才能調動社會各種經濟成分的造林積極性。
要繼續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林業發展的決定》文件的各項政策,繼續出臺有利于林業產業發展的政策,吸收國內外大量資金到造林護林上,堅持大力發展林業,尤其是有計劃地加快速生豐產林種植,加大木材自給率是我國未來發展的方向。

我國木材加工業在發展中雖然表面上消費了許多資源,但是,由于落實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林業發展的決定》文件的各項政策,調動了大量社會資本投入造林,另外,廢舊林產品的充分利用,加上進口了一部分木材解決了我國木材不足,從而使我國的森林資源越采越多,共同實現“青山常在,永續利用”的綠色中國夢,是唯物辯證法在林業發展中的具體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