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冉
農業金融市場存在的主要問題是農戶、農產品企業等經濟主體的關系問題,隨著貨幣經濟的膨脹,民間金融機構進入了農業產業化金融市場,但在規模、延伸和持續性上都受到了限制。我國農村金融在信貸資金投向及結構、信貸資金供需配置、農村金融市場間接融資和直接融資等方面存在著嚴重失衡。
研究結果表明,供給型金融起著根本性作用,其他形式的金融處于輔助作用。按照農業經濟發展規律,先滿足量的要求,然后才有質的提高。在經濟發展的早期階段,金融“供給領先”模式已為許多國家,特別為東亞國家的發展所證實。供給型金融抑制有時也會以需求型等金融抑制的形式出現。
農業與農村經濟在市場競爭中處于劣勢地位,導致了農村金融體系薄弱問題,政府應扶持政策性金融、商業性金融、合作性金融。以需求為導向,完善農村金融市場體系,建立以農村需求為導向、輔助政府政策支持的農村金融市場是十分必要的。
農村居民收入低、農業的弱質性和低收益等原因,缺少足夠的資金進行儲蓄和再生產,靠農業自身積累無法保證必需的投入,需要從農村外部注入政策性資金,增加農業生產和緩解農村貧困。農村居民尤其是貧困階層沒有儲蓄能力,農業生產的天然弱質性、低收益率等特點,使農村農業不可能成為追求利潤目標的商業銀行的信貸服務對象。
從而導致農業投資不足,農村面臨著慢性的資金不足問題。
“從農村外部注入政策性資金”增加農業生產和緩解農村貧困,政府對農業的支持非常重要,這種支持的基本形式是注入政策性資金,即建立非營利性的專門金融機構來提供和分配農業生產資金。
所以,由政府和銀行等各部門通力合作,建立以需求為導向的農村金融市場迫在眉睫。在這一點上發展較好的是山東省惠民縣。
“山東省苗木花卉百強鎮”惠民縣作為苗木大鎮的“龍頭村”,95%的村民都從事苗木產業。
該鎮規模最大的林場面積有1.1萬多畝。苗木產業投資周期長,五六年才見效。要想擴大規模,資金缺口是主要問題。如果林權不能變現流通,很難保證資金的持續投入。
山東省惠民縣是全國最大的白蠟生產基地,也是北方最大的綠化苗木實體市場,被授予“山東省苗木生產示范縣”。
全縣苗木繁育面積達到13萬畝,連片苗木基地突破6萬畝,形成了小苗、中苗、大苗梯度培育的良好格局。擁有專業苗木種植戶1萬余戶,苗木經營戶2240戶,專業嫁接隊伍1萬余人,從業人員4萬余人,年產值20.5億元。
各類苗木從此地被運往北京、天津等50多個大中城市,年交易額超10億元,是“買全國、賣全國”的苗木“周轉地、集散地”和“全國最大的白蠟和國槐生產、銷售集散地”。
這樣大的苗木種植規模,就成為了當地金融機構的藍海。
為支持本地苗木產業發展,人行惠民縣支行引導當地金融機構積極辦理林權抵押貸款業務,為從事苗木種植、銷售的企業提供新的融資渠道。
林權抵押貸款業務打破了長期以來林木種植戶貸款難、擔保難的融資瓶頸,使“沉睡”的苗木資源變成可抵押變現的資產。
貸款人首先要明確林木所有權、林木使用權、林地使用權,辦理好林權證,請專業資質評估機構進行評估。隨后提出貸款申請,符合條件后,簽訂合同,辦理抵押登記。
不僅是縣里的龍頭企業存在融資難題,中小苗農的發展也急需資金支持。隨著苗林市場趨于飽和,小苗太多,優質大苗太少,想要推陳出新,資金缺口太大,短時間內收不回,是苗木產業轉型的瓶頸。
全國綠化工程質量不斷提升,苗木質量也需要提升。容器苗外圍用無紡布包裝,吸水快、成長快,大小規模都可長距離運輸,成活率能達到80%至90%。但成本增加了三成,而且第一年投資,第三年才能收回。種植綠葉樹木的農戶太多了,彩葉樹則是惠民縣村民的一種新嘗試。雖有風險但利潤率、附加值高,但是成本也比一般綠葉樹高三倍。
為幫助苗木企業尋求融資新途徑,人行惠民縣支行組織人員多次深入林業部門、苗林企業及涉農金融機構開展市場調研。
人民銀行聯合縣林業協會共同宣傳林權抵押貸款業務,同時組織金融機構提供業務咨詢,交流借貸方資金供需信息。并且由苗木協會推薦適合的信用擔保人,協助做好抵押貸款、抵押登記申請、財政貼息申請等工作。還通過多次與林業主管部門溝通配合,協力推進林業產權配套改革、林權要素市場建設、森林資源確權及登記等工作,為林權抵押貸款提供扎實保障。
只要辦下林權證,貸款手續就比較簡單了。一到兩周就能下款,也無需擔保,有了資金支持,惠民縣的苗農們好的想法都可以實現了。
惠民縣苗木產業不斷增長的資金需求為發展林權抵押貸款提供了動力,同時也為金融機構開辟了新的業務領域,為提升經營效益提供了機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