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文格
(河北飛龍家禽育種有限公司,河北 石家莊 050091)
淺析雞群中的免疫抑制問題
韓文格
(河北飛龍家禽育種有限公司,河北 石家莊 050091)
免疫抑制病對雞群造成的的威脅一直存在,最近又有所抬頭,目前最常見的免疫抑制問題大多由傳染性貧血病、法氏囊、馬立克和包涵體肝炎等引起的。
感染;免疫力;防控
1.1 感染時間對雞群的影響 越年輕的雞群感染傳染性貧血病后問題越嚴重。0~3d感染出現臨床癥狀即貧血病。從第3天到6周感染,發生亞臨床癥狀。在6~18周這段時間感染沒有任何問題,因為雞群的免疫系統已經建立起來,現場野毒感染只會產生抗體。在18~70周感染后會垂直傳播6~8周。所以說早期和產蛋期感染是高危險期。
1.2 臨床癥狀 精神萎靡、羽毛松散,雞冠和肉髯發白,皮膚見局部病灶——藍翅,雞群大小不齊。剖檢2~3周的雛雞可見胸腺嚴重萎縮(胸腺很?。?,骨髓萎縮變性、血液稀薄、皮膚和肌肉出血、肝脾腫脹、色澤較淡。任何日齡的雞群均易感染,有日齡抵抗性,只有2~3周內感染才會出現典型臨床癥狀,越大周齡的雞感染后癥狀越不明顯。日齡抵抗性會因其它免疫抑制病原混感而推遲。較大日齡雞感染病毒很難在骨髓增殖,這可能與大日齡雞的免疫功能有關。
1.3 種雞群必須免疫傳染性貧血病 只要有羽毛的雞檢測傳染性貧血病都是陽性。目前在現場分離的傳染性貧血病病毒都是致病性的,也就意味著看到的陽性雞群都表現感染,無論抗體多高或多低都可以感染。實驗證明,當抗體超過28時看不到雞只排毒,感染不會垂直傳播,只有免疫后的雞群抗體水平才能達到28以上。所以做免疫后可以減少垂直傳播,不做免疫的雞群可能垂直傳播,傳染性貧血病人在種雞群的免疫是必須的。
最近幾年傳染性法氏囊病發生的不多,好像都有辦法防控它。傳染性法氏囊的免疫一直在變,傳統的做法是,在種雞用滅活苗免疫可以提供給下一代高且均勻的母源抗體,在商品雞根據母源抗體的消減速度,疫苗突破母抗能力設定免疫時機,而且不能用飲水免疫,還必須逐只滴口,這樣做太麻煩?,F在流行做法是,在孵化場免疫,免疫疫苗種類有兩種,一種是載體苗,一種是抗原抗體結合苗,這兩種都突破以前的模式不用抗原抗體,免疫后對母源抗體還是有影響,只是不用去考慮,因為免疫后機體去協調。是非常方便且肯定有效的。
3.1 馬立克病毒毒力變化與防控 1940年是溫和性的(mMDV),1960年毒力變強(vMDV)用火雞皰疹病毒疫苗(HVT)來免疫控制,1980年變成更強毒力 (vvMDV)用HVT+SB-1雙價苗來控制,2000年變化為(vv+MDV)用CVI988來防控。以前使用CVI988和CVI988+HVT這兩種疫苗,現在用CVI988+r-HVT-(ND+ILT+IBD),現在的火雞皰疹病毒載體將ND、ILT、IBD放進去,而HVT不能與載體苗一起使用,因為這樣會感染。
3.2 疫苗的類型 馬立克疫苗有高繼代和低繼代。高繼代是將疫苗病毒放在培養基1次、2次、3次、4次、、、、N次,這樣蝕斑單位很快在外界培養出來,這樣的疫苗費用很高,所以價格也貴。低繼代疫苗指種毒培養的代次少,費用低,價格便宜。
3.3 馬立克病的防控 最重要是從四個環節來抓,即種雞、孵化場、疫苗接種、育雛場。一般疫苗注射后5~7d產生對馬立克病的保護,如果種雞患有傳染性貧血病垂直傳播給雛雞后,給這樣的雛雞注射馬立克疫苗,等5~7周才產生對馬立克病的保護,所以說要重視種雞有無免疫抑制病問題。蛋殼上的粉塵放300d還可以檢測到馬立克病病毒且能夠感染,因此孵化場的消毒衛生就顯得很重要,在此基礎上馬立克的接種才有意義。接種馬立克疫苗時一定要到位、無漏針,注重現場操作一定按疫苗操作規程來做,孵化場的免疫審查很重要,這個審查一個是內部,一個是外部,這樣可以內外結合把馬立克病控制好。育雛場應徹底清洗消毒,將遺留的雞毛處理掉,否則早期環境中的野毒對雞群也是很大的威脅。
4.1 一般癥狀 目前禽腺病毒變得普遍了,以前有12個血清型,現在分成5個種。種雞感染后可伴有產蛋下降(10%)或死亡率增加,垂直傳播的雛雞只在3周齡內出現病兆,嚴重的死亡率高達(10%~30%),最早在第7天發病。從臨床上可見肝臟腫脹壞死、腎臟腫脹、肌胃壞死、心臟有心包積液,有的技術人員稱此病為——安卡拉。
典型表現是雞舍發病后隔欄的一側無死亡,一側在發病后第8天死亡率高達30%,兩個隔欄情況大不相同,所以只要有一個很好的隔離,傳播的可能性不大。
此病伴有溫和的呼吸道癥狀,死亡率突然增加,一般為10%,偶見30%,死亡高峰見于 3~4d后,多見第5天停止,這是其典型癥狀,也可以持續2~3周,病雞可在48h后死亡或好轉,羽毛松散、產蛋率下降。肉雞多見于3~7周,有的從第7天開始出現癥狀,老雞不見臨床癥狀,僅見細胞層級的變化(在肝臟、肺臟和腎臟)。
4.2 與免疫抑制病有很大的相關性 當我們看到引起的死亡率較高時,一定要看看 MD、IBD、CAV等控制的情況。因為與其他免疫抑制病原共感,問題會更加嚴重。此病之所以不被重視,是因為它突然出現一次然后會安靜下來,然后再度感染,目前我們發現此病有持續性且較嚴重。
4.3 免疫力的產生 感染后可以迅速產生中和抗體1~3d,然后排毒。還可以再度感染(只在局部感染),迅速的2次免疫反應,產生中和凝集抗體。第一次感染后局部免疫可以維持8周,之后粘膜感染是可能的,但可以減少以后的垂直傳播。循環抗體可以保護病毒入侵內臟,移動抗體不可以保護自然感染,但可以保護感染后的病毒在體內的發布。所以希望種雞在開產前感染野毒,可以產生一定保護,對垂直傳播、保護后代有改善。
4.4 防控 在血檢時用的試劑盒只能告訴是腺病毒,而不告訴是哪個血清型,所以檢測腺病毒是陰性還是陽性沒有意義,想解決這個問題首先看免疫抑制病有無改善的空間,其次用PCR方法來檢測血清型是哪類。然后加強生物安全、飼養管理、衛生及其他免疫抑制病的控制。
在免疫上,美國疫苗場家為一些現場生產自家疫苗,澳大利亞有兩種疫苗,一個血清8型、一個11型,血清型之間沒有交叉保護,這是指滅活苗,而活苗有一定的交叉保護。在我國沒有商業化疫苗使用,所以控制好免疫抑制性疾病是關鍵。
總之,在飼養管理自動化、科學化、專業化的前提下,防控免疫抑制性疾病必須做好生物安全、提供全價營養、減少應激、疫苗接種、監控到位等,最終達到凈化的目的。
S858.312.4
C
1673-1085(2016)11-0036-02
2016-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