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如琴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一節完整的新授課,應包括導入新課、新授課和鞏固練習這三個基本部分。其中新授課是主體,導人新課是為了引出新課,導入新課雖不是主體,但它卻是整節課堂教學中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導入新課的成敗往往直接影響著整節課的成敗。萬事開頭難,良好的開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可見課堂教學導入也是一門藝術。
一、用懸念激趣導入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巧妙地設置懸念的契機,常可以表現數學的魅力和藝術感。數學課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缺乏趣味性的內容,這就要求教師有意設置懸念,使學生產生探求問題奧秘所在的心理,即“疑中生奇”,從而達到“疑中生趣”,以激發學習興趣,多媒體在這方面的運用,能得到充分的體現。比如:教學圓柱體的容積時.教師通過同學們每天接觸的各種方形奶盒、方形飲料瓶,讓學生大膽進行猜想:如果將瓶裝飲料裝入圓柱體奶瓶中后,能否裝下?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們眾說紛紜,有的說行,有的說不行,還有的不作回答,教師進行課件演示液體從一中容器倒入領一種容器,讓學生認真觀察,從而引入新課,就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理,使之處于一種“心欲求而尚不得,口欲言而尚不能”的進取狀態,學生都急于想弄清“究竟能不能裝下?”,此時教師接著說明這正是我們今天所要學習的內容。可極大的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當然,設置懸念要注意適度,不“懸”學生不思即解,達不到激發學習熱情的目的,太“懸”學生望而生畏,百思而不得其解,也不會收到好的效果。
二、以趣昧故事導入新課
從與新課有關的名人軼事、歷史典故、趣味數學題、數學游戲、故事等趣味事例出發,引入新課,能撥動學生的好奇心,使他們一開課就精神飽滿,在迫切要求下學習。例如:利用故事導入,激發學生興趣。這種形式它可以幫助學生豐富聯想,變好奇心為興趣,引起學生的心理需求,很自然地進入最佳學習狀態。因此,教師要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精心構思具體的教學內容,精心構思相關的故事。如:學習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時導人,師:在一個大森林里,住著一位美麗的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白雪公主給小矮人送飯連續打3天要休息一天。七個小矮人連續打獵5天魚要休息一天。有一位好朋友想趁他們一起休息的日子去看望他們,他可以選哪些日子去呢?同學們會幫他把這些日子找出來嗎?學生嘗試:有的一邊想一邊在紙上寫,有的直接在日歷紙上找……過了一段時間,小組開始議論起來。師:要解決這個問題得講究一些方法。建議同桌兩位同學可以通過分工合作來解決這個問題。一位找白雪公主的休息日,另一位找七個小矮人的休息日,然后把兩人的結果合起來觀察,就比較容易了。在教師的提示下,學生通過分工合作、小組交流,完成了學習任務。白雪公主的休息日:4、8、12、16、20、24、28,七個小矮人的休息日:6、12、18、24、30,他們共同的休息日:12、24
其中最早的一天:12。以上通過解決實際問題,為下面學習公倍數、最小公倍數提供了素材,積累了經驗。課堂上講故事,其目的在于引入教學,為教學目標的達成服務,而不是為講故事而講故事。故事導入宜短忌長,故事本身要能說明問題,教師有時還需要啟發引導,才不會使學生的注意局限于故事本身。例如:在教關于“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時,它的導人新課可以通過教師說故事來設計:在數學王國里,有很多很多的數,其中有一對兄弟倆長的非常相似,(板書:257.625.76)你能分辨出它們的大小嗎?如果這兄弟倆能相互團結,和睦相處那該多好呀。可是257.6依仗自己大,對25.76不僅不愛護,反而經常欺負它,這件事被生活在它們身邊的小數點知道了。小數點決定要為25.76討回公道,機會終于來了,這天257.6又在耍威風,那神氣勁兒就別提了,就在它得意洋洋的時候,小數點悄悄地從“7”的右下角來到了“2”的右下角(教師操作橡皮泥小數點),大家再看這個數(手指2.567)還能神氣嗎?為什么呢?從上面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看出一個什么問題呢?那就是小數點位置移動能使小數的大小發生變化。那么,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呢?今天,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上面這個例子就說明在導人新課時,可以把枯燥無味的導人新課變得生動有趣,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以幫助老師解決實際問題導入新課
這種方式導入新課,貼近實際生活,能夠觸及學生的內心深處,啟發他們的情緒想象。讓學生“未入其文,先動其情”,能夠達到“示之以形的形象性和動之以情的情感性”的交融統一,往往能產生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強烈的情感共鳴和一定的理性思考,學生在導人教學中積蓄的情感。也會轉化為他們探求知識的強大動力。例如:師:同學們,我們家剛買了樓房,正準備裝修。今天一早,有兩個裝修工程隊就找到了我,甲工程隊說:包給我們,保證15天完成。乙工程隊說:包給我們,10天就完成。如果你們是老師,會怎么辦呢?(投影出示樓房)
生A:就包給乙工程隊吧。因為只要10天,比甲工程隊快。
生B:我覺得還是包給甲隊,因為時間快不一定能保證質量。
生C:包給兩個隊,讓他們一起完成
師:現在有這么多方案,4人小組討論一下,哪一個最好?討論匯報,得出由兩個隊合做。
師:現在我們把這個實際問題,編制成應用題。(出示:一項工程,由甲隊單獨完成需要15天,由乙隊單獨完成需要10天。現在由兩隊合做,需要幾天完成?)大家默讀題目,先估計一下,需幾天完成。
生A:10天、15天、25天、5天。
生:一定少于10天。
師:有這么多答案,根據題目中提供的信息,你們認為哪些有可能對。
學生討論得出:5天和少于10天有可能對。因為兩隊合做比一個隊獨做肯定要快。
師:現在請大家列式驗證一下。
以上談了導入新課的三種方法,這三種方法各有利弊,一節課選用何種方法導人新課,要根據具體內容選用適宜的一種。當然,新課的導入方式很多,如猜謎語、做游戲、聽音樂、實物演示,簡單的一個設問,普通的一聲問候,甚至一句無聲的體態語等等,只要運用適當、巧妙,都不失為好的或比較好的藝術形式。但是我們要注意的是,不管選用什么方法導人新課,都要把握住時間,控制住課堂節奏,要保證新授課有充足的時間,不能喧賓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