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紅瓊
慢性宮頸炎的臨床治療研究進展
●賈紅瓊
目的:綜述近年來在慢性宮頸炎疾病治療方面所取得的研究進展以及研究成果。方法:查詢與分析近年來有關慢性宮頸炎疾病治療方面對應的學術研究成果以及期刊文獻資料。對有關問題進行全面歸納與總結。結果:慢性宮頸炎疾病的治療方法有多種類型,其中藥物治療可采取局部用藥、全身用藥、或中西醫結合用藥方案,物理治療可采取激光治療、微波治療、或高能聚集超聲治療方案,手術治療則可以采取LEE刀治療、或宮腔鏡下宮頸電切治療方案。結論:臨床中對慢性宮頸炎疾病的治療方法類型多,藥物治療、物理治療、以及手術治療均具有相應的優勢與價值,根據患者的病情程度選擇相應的治療方案,對提高臨床療效有重要意義。
慢性宮頸炎;治療;進展
慢性宮頸炎致病原因為子宮頸黏膜內隱居病原體,加之子宮頸黏膜抵抗力差、內皮薄、黏膜皺劈層多,導致病原體難以徹底清除,從而誘發宮頸慢性炎癥性病變。臨床數據中可見:慢性宮頸炎多發于育齡期婦女,發病率可達到60%以上[1]。由于多數患者初期致病原因為感染,故建議采取局部治療方案,包括藥物、物理干預方法等。同時,近來有研究報道中顯示[2]:慢性宮頸炎與某些病毒、病原體有直接關系,這些病毒、病原體的存在濕誘發宮頸癌的獨立危險性因素。即,對慢性宮頸炎的徹底治療可有效降低育齡期婦女宮頸癌發病率,在保障現代女性健康方面具有突出的臨床意義。現主要綜述近年來慢性宮頸炎臨床治療方面新進展。
1.1 局部用藥
局部用藥是治療慢性宮頸炎的常用方法,對宮頸糜爛面表淺且影響面積較小的患者有較好適應性[3]。目前,局部用藥可選擇中藥或西藥,療效基本相當。其中,西藥以重組人A-2a干擾素為主,有研究中應用該藥物對100例慢性宮頸炎患者進行治療,治療方法為在患者入睡前徹底清洗引導,并將300萬U單位羅擾素置入患者陰道深部,維持用藥3周后期療效可達到93%左右,價值值得肯定;中藥則以具有殺菌效果的中草藥為主,如黃芪、半枝蓮、魚腥草等[4],應用現代制藥技術將上述藥物制備形成符合性腐殖酸藥膜,用于對宮頸糜爛性炎癥患者的臨床治療,維持用藥2周以上其臨床療效可達到95%~97%左右。
1.2 全身用藥
全身用藥適用于慢性宮頸炎誘發全身性癥狀或宮頸糜爛病變面積較大的患者。有研究中報道顯示慢性宮頸炎患者病原體多包括葡萄球菌、大腸桿菌、鏈球菌、沙眼衣原體、以及淋病奈球菌這幾類,且近年來的檢出病例中混合感染的構成比不斷增高,因此全身用藥抗生素可起到一定的治療效果。有研究中指出:臨床診治中可以根據對慢性宮頸炎患者感染病原體的檢驗分析,用包括青霉素、頭孢菌素、克林霉素、紅霉素、以及氨基糖苷類在內的多種抗生素藥物進行干預。如針對由支原體以及衣原體感染所誘發的慢性宮頸炎患者,可用阿奇霉素,經靜脈注射方式給藥,達到滿意的臨床治療效果。
1.3 聯合用藥
針對用單純西醫或單純中醫治療效果不佳,或病情較為復雜、遷延難愈的患者,可采取中西醫結合的方法進行治療。有臨床報告中選擇50例慢性宮頸炎患者,采取0.5g劑量滅滴靈+0.125g劑量紅霉素片+5.0g劑量云南白藥混合藥粉棉球置入患者陰道深部的治療方案,維持24h后取出,連續用藥4周(除行經期外),觀察數據顯示本方法對輕度~重度慢性宮頸炎患者均具有非常理想的干預價值。
2.1 激光治療
激光治療慢性宮頸炎的基本機制是:應用光照、熱能等物理效應以及高度方面的定向功能,促進患者宮頸部位病變組織局部出現凝固、炭化等反應,使病灶結痂并脫痂,促進新生上皮組織覆蓋病變部位,以達到促進糜爛創面修復的效果[5]。特別是當前臨床中廣泛使用的二氧化碳激光治療儀,具有對宮頸結構無損傷,對宮頸腺體分泌無影響的特點,對原發性不孕患者慢性宮頸炎病癥的治療價值確切。但也有報道中認為:激光治療不適用于創面膿液較多以及糜爛面較深的患者,其原因是熱能滲透至深部的效果不好,故治療療效不確切。有研究中將49例輕度~中度慢性宮頸炎患者納入治療,用激光治療方法進行干預,數據顯示治療有效率達到98%,證實其臨床效果好。
2.2 微波治療
用微波技術治療慢性宮頸炎病癥的作用原理是:在微波場的作用下,以生物組織作為熱源進行內部加熱。加熱過程當中,生物組織內部分子隨微波頻率以較高速度運轉,兩者相互摩擦過程當中所產生的熱量可促進蛋白質的凝固、壞死、脫落,促進新組織的形成。有關報道中入選30例慢性宮頸炎患者,行微波治療,數據顯示其臨床療效可達到90%以上,并得出結論,即微波治療對慢性宮頸炎病癥的干預價值值得肯定,且對直徑2mm~3mm小血管有良好的封閉與止血效果。但同時也觀察發現:微波治療手段下患者容易出現陰道分泌物增多、陰道排液量大的局限,對孕婦需禁用。
2.3 高能聚集超聲治療
用高能聚集超聲治療方法對慢性宮頸炎患者進行干預的基本原理是:將焦點聚集在患者宮頸組織炎性病變所在位置,從內至外有選擇性的破壞病變組織細胞,從而達到治愈炎癥癥狀的目的。本方法治療下不會對患者宮頸部位表面組織產生影響,組織結構得以完整保留,治療后宮頸組織功能以及彈性不受影響。同時,高能聚集超聲治療下的穿透性以及敏感性均非常理想,與生物組織的相互作用關系確切,通過產生熱效應的方式達到非侵入性的治療效果。有研究中應用本方法治療58例慢性宮頸炎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達到97%,顯示了其突出的臨床干預效果。
3.1 LEEP刀治療
本方法是有效治療不典型慢性宮頸炎的一種新型方法,且能夠適用于需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Carfier于1981年首創LEEP刀術式,通過Loop金屬絲傳導高頻電流,接觸組織時依托于其所產生的較高熱量來切除患者宮頸部位病變組織。在當前的臨床應用中,LEEP刀治療方案體現出了包括出血量少、出血時間段、治療效果確切、以及創傷小等優勢。有研究報道中認可本方法下不影響切口組織及其邊緣,切除的組織可以用于病理檢查。其治療效果比激光、及微波等物理方法好[6]。但其也具有較多的不良反應,如術后宮頸狹窄、肉芽增生,增加早產的危險性,因此在臨床應用中需要謹慎對待。
3.2 宮腔鏡下宮頸電切術治療
宮腔鏡下宮頸電切術作為一種用于治療慢性宮頸炎病變的微創手術方法,對患者創傷小,臨床治療的安全性高,故在當前實踐中應用廣泛。其基本作用原理是:應用高頻電刀,在宮腔鏡操作視野下對宮頸部位組織進行切割,切割時由于電流作用于病變組織并產生較高電流,故可促進病變局部組織溫度升高,加速病變組織的汽化反應,使炎性細胞破裂、壞死,并形成新生組織。需要注意的一點是:由于切割電流不能夠直接使血管凝固,故在組織切割中必須輔助凝固電流以起到滿意的止血效果。本法優勢有:第一不會對病理組織判斷產生影響,可及時發現病灶并明確診斷,降低了患者繼發宮頸癌的可能性;第二可依托于宮腔鏡操作視野提高病灶切除的準確性,術中配合降溫、沖洗等操作,能夠使操作視野更加清楚。
本研究中分析認為:慢性宮頸炎疾病的治療方法有多種類型,其中藥物治療可采取局部用藥、全身用藥、或中西醫結合用藥方案,物理治療可采取激光治療、微波治療、或高能聚集超聲治療方案,手術治療則可以采取LEE刀治療、或宮腔鏡下宮頸電切治療方案。綜合上述分析得出結論為:臨床中對慢性宮頸炎疾病的治療方法類型多,藥物治療、物理治療、以及手術治療均具有相應的優勢與價值,根據患者的病情程度選擇相應的治療方案,對提高臨床療效有重要意義。
(作者單位:天府新區人民醫院體檢科)
[1] 韋毅勤,梁海燕.慢性宮頸炎的診斷與治療的進展[J].中外健康文摘,2012,09(26):130-132
[2] 王芳芳,孫建萍.中藥外用治療慢性宮頸炎研究進展[J].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2012,28(5):927-929
[3] 李靜宜,金影,姜越等.106例宮頸炎患者支原體檢測及抗生素敏感性分析[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4,14(18):3473-3475,3486
[4] 方剛,梁丹,劉群華等.壯藥金回合劑治療宮頸上皮內瘤變、HPV感染合并宮頸炎癥的療效分析[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2,12(8):1530-1532,1540.
[5] 朱文展.宮頸癌、宮頸上皮內瘤變、慢性宮頸炎的診斷及治療[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4,(4):89-90
[6] 孟潔,王麗萍,馮愛榮等.血清炎癥相關 microRNA 在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感染后宮頸病變中的表達及其臨床意義[J].陜西醫學雜志,2014,(7):774-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