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濤 吳洵柱 肖尚文 徐剛
后腹腔鏡腎癌根治術的治療體會
●張濤 吳洵柱 肖尚文 徐剛
目的:通過對后腹腔鏡腎癌根治術的治療的研究分析,來全面提高后腹腔鏡腎癌根治術的質量與安全性。方法:選取于2013年9月至2016 年6月我院所收治的130例局限性腎癌患者作為本次的研究對象,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5例,觀察組采用后腹腔鏡腎癌根治術,對照組采用傳統開放腎癌根治術,對結果進行對比。結果: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65例患者中,23例患者臨床治療顯效,38例為有效,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93.85%,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1.54%,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65例患者術后共14例患者術后發生并發癥,如切口感染、休克、肺部感染等,并發癥發生率為21.54%,低于對照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的44.62%(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采用后腹腔鏡腎癌根治術,可充分發揮其微創、恢復快、術后并發癥率低等優勢,控制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從而全面提升局限性腎癌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提升患者生存率,改善其生活質量,值得在臨床治療中進一步推廣應用。
后腹腔鏡;腎癌;根治術
作為一種比較常見的泌尿系統腫瘤,局限性腎癌最先是起源于腎小管細胞的。根據相關的調查顯示,該病的發病率僅次于膀胱癌。局限性腎癌的傳統治療,一般采取開放腎癌根治術,但是該治療方式具有諸多局限性,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較高,逐漸被新型后腹腔鏡腎癌根治術代替。腹腔鏡手術與傳統腎癌根治術相比具有切口小,術中出血少,術中對腫瘤擠壓小,對機體影響小等優點,提高了手術成功率。基于此,本研究立足于2013年9月至2016年6月我院所收治的130例局限性腎癌患者的臨床資料,探究后腹腔鏡腎癌根治術治療局限性腎癌的療效及并發癥,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于2013年9月至2016年6月我院所收治的130例局限性腎癌患者,將這130例患者按照所選用的臨床治療方式,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5例。觀察組中,男性39例,女性26例,年齡41~75歲,平均年齡(59.3±3.5)歲;對照組中,男性38例,女性27例,年齡42~73歲,平均年齡(59.0±3.2)歲。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
1.2 治療方法
1.2.1 觀察組
采用后腹腔鏡腎癌根治術,具體做法為:對患者進行氣管插管全身靜脈復合麻醉,取健側臥位,行消毒鋪巾。在患者的12肋下緣及腋后線交界處切開一個大小約為2cm的切口,并且利用大彎血管鉗將患者的皮下組織、腰背筋膜、腰部諸層肌肉分離,隨后放入自制擴張氣囊,并將300~500mL的空氣或生理鹽水注入自制擴張氣囊中,持續3~5min;構建人工后腹腔間隙,進行第二個切口,并且置入5mm的穿刺套管,反復操作3次,將12mmHg的CO2充入患者氣腹,利用超聲刀將腹膜外的脂肪清除干凈,并經超聲檢查確定患者無明顯活動性出血后,通過第1操作孔去除整塊切除的腎臟組織。
1.2.2 對照組
采用傳統開放腎癌根治術,具體做法為:對患者進行氣管插管全身靜脈復合麻醉,取平臥位,在患者的側肋緣下進行斜切口,然后依次切開患者的皮膚、皮下組織、諸層肌肉、腹膜,將結腸牽拉,提起側腹膜,將筋膜前層分離,利用2把腎蒂鉗控制切斷腎蒂,整塊切除腫瘤、腎、腎蒂淋巴組織以及腎脂肪囊。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65例患者中,23例患者臨床治療顯效,38例為有效,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93.85%,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1.54%,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65例患者術后共14例患者術后發生并發癥,如切口感染、休克、肺部感染等,并發癥發生率為21.54%,低于對照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的44.62%(P<0.05)。
近年來,局限性腎癌發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及生活質量,且在局限性腎癌早期,大多數患者無明顯的臨床癥狀,臨床診斷一般為影像學偶然發現,病情一旦惡化,即錯過最佳的臨床治療時間,會導致極高的致死率和致殘率多年的經驗證實,臨床一般采用傳統開放腎癌根治術治療局限性腎癌,但該手術的適用范圍較狹窄,主要適用于腫瘤局限于腎包膜內且無淋巴結轉移、無周圍組織浸潤、無靜脈癌栓患者,臨床療效往往不理想,具有較高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預后效果差,難以真正改善局限性腎癌患者的生活質量。
就針對于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腹腔鏡腎癌根治術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和認可,逐漸應用于局限性腎癌的臨床治療中。腹腔鏡憑借其創傷小,疤痕小,術中出血少,對周圍組織損傷低以及患者痛苦小等優點在臨床外科得到普遍應用。經臨床試驗證實,腹腔鏡腎癌根治術具有創傷小、出血量少、術后恢復快、治療成本相對低廉、適用范圍廣、患者耐受強等臨床應用優勢。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65例患者中,23例患者臨床治療顯效,38例為治療有效,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93.85%,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1.54%,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術后并發癥上,觀察組65例患者中,共14例患者出現術后并發癥,如切口感染、休克、肺部感染等,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21.54%,明顯低于對照組的44.62%,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充分證明了后腹腔鏡腎癌根治術治療局限性腎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也足見后腹腔鏡腎癌根治術治療局限性腎癌具有臨床優越性。
綜上所述,局限性腎癌患者需要及早診斷和治療,避免病情惡化,發展到難以控制的地步。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應為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療手段。采用后腹腔鏡腎癌根治術,可充分發揮其微創、恢復快、術后并發癥率低等優勢,控制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從而全面提升局限性腎癌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提升患者生存率,改善其生活質量,值得在臨床治療中進一步推廣應用。
(作者單位:陜西省安康市中醫醫院)
[1]潘彩明,黃后寶,鄭成.后腹腔鏡下腎癌根治術的療效分析及術后不同劑量IL-2免疫治療中的療效評價[J].中國臨床藥理學與治療學,2014,08:926-930.
[2]孫健,李光,向從明,鄧圓圓,丁錫奇.后腹腔鏡腎癌根治術的治療體會[J].江蘇醫藥,2011,17:2078-2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