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俊林 蘇曉萍
腫瘤患者的心理護理模式
●劉俊林 蘇曉萍
腫瘤是威脅人類健康的主要疾病,腫瘤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負面心理,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和治療效果;因此,對腫瘤患者的心理護理顯得格外重要,使患者消除對腫瘤的負面情緒,提高尚存生命的質量有重要意義。
腫瘤;心理護理
一般來說,一個健康的人在進入患者角色后,往往由于疾病的折磨、醫院診療環境的陌生、新的人際關系的出現等,會產生一系列的特有的心理活動。心理護理的任務就是在病人的心理活動規律和反應特點,并針對病人的心理活動,采用一系列良好的心理護理措施,去影響患者的感受和認識,改變患者的心理狀態和行為,幫助患者適應新的人際關系以及醫療環境,盡可能為患者創造有益于治療和康復的最佳心理環狀態、使其早日恢復健康。
腫瘤是一種嚴重危害人體健康和生命的疾病,癌癥的發生除與生理因素有關外,還與心理、社會因素明顯相關。近年來提出的“C型個性”,被認為是癌癥易患性人格,其表現為合作的,慣于自我克制,情緒壓抑和內向、防御和退縮等。這些負性情緒對機體免疫系統有抑制作用,影響對腫瘤細胞的免疫監視,致使瘤細胞活躍,腫瘤發生和發展。惡性腫瘤本身,又可作為一種惡性刺激,對病人產生嚴重的心理影響。負面情緒如憂郁、悲觀、忍耐、克制、壓抑等造成中樞神經過度緊張,削弱了人體免疫力,增加了機體對致病因素的敏感而成為癌癥的活化劑;而情緒樂觀、積極配合、善于表達、身心處于良性功能狀態,會增加全身免疫功能,使疾病得以控制或向有利方向發展;可見患者的心理問題又常常給疾病的預后帶來不利影響。當病人得知自己的病情后,其心理反應有六個階段,即體驗期、懷疑期、恐懼期、幻想期、絕望期、平靜期。研究報道,心理護理干預及健康教育可顯著緩解上消化腫瘤患者的負性心理情緒。
護士可以根據不同病人出現的心理問題進行綜合分析,并進行心理護理;比如個性化心理護理,用于腫瘤患者,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孫孟青和王梅香的研究中,實驗組乳腺癌患者抑郁情緒和焦慮情緒總分明顯下降,分值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首先,可以通過一些心理評估量表來確定患者的整體心理狀況,癥狀自評量表(SCL-90),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和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量表(PSQI)等等。
其次,針對個體化心理護理,在護理過程中還需要注意到患者的年齡、性別、疾病種類以及個性特點等,幫助解決患者的情緒和行為上的負性感受,培養正確和良好的應對方式,緩解焦慮、抑郁情緒,改善睡眠質量。
在不同的階段針對其具體情況進行心理護理,比如在患者恐懼、抑郁、否定的心理護理,這個時期患者的情緒包括對疾病未知的恐懼、對孤獨的恐懼、對疼痛的恐懼、對與親人分離的恐懼,這些心理因素常常使患者產生消極的情緒,多數患者得知患癌癥時,會有一個震驚時期,此期患者會極力否認癌的診斷,如:懷疑診斷報告有誤等,此時對待患者不必過早地勉強其放棄他的否認去面對現實,對于失去理智的患者,要多給予理解和照顧,并注意保護患者,當患者逐漸接受這個現實時,他會陷入極度的痛苦、絕望之中,這時更需要護士的體貼和關懷,與患者進行思想交流,列舉治愈腫瘤患者的病例,也可以讓治愈好轉的患者談親身的經歷,以現身說法開導病員,使患者樹立與疾病作斗爭的信心。
對于我們住院部護士來講,遇到更多的是晚期惡性腫瘤患者,到了疾病晚期,隨著機體功能的逐漸衰退,可表現為衰弱、疼痛、厭食等,給患者造成很大的痛苦,隨著機體的逐漸衰退,患者可能放棄原來的活動,而形成惡性循環,此時應鼓勵患者在病情許可的條件下盡可能起床活動,不要過早的臥床不起,這樣可延緩機體功能的衰退,還可使患者從自理中增強信心,同時要經常巡視,主動解決患者的需求,與患者家屬溝通,因家屬是患者最親近、最相信的人,他們的鼓勵和支持能使患者的心靈得到很大的安慰,對終末期的患者要盡量滿足他們的需求,解除患者的痛苦,保持患者尊嚴,讓他們平靜地對待死亡。
具體可以采取的心理護理方法有臨床路徑式健康教育,團體心理治療等等。
臨床路徑式健康教育,常海霞等探討臨床路徑式健康教育在少數民族食管癌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發現實驗組疾病知識掌握程度、滿意度和合作程度高于對照組,實驗組并發癥發生率及住院天數均少于對照組。
團體心理治療,王海芳和李鳴采用支持性團體治療對住院中晚期癌癥患者進行干預,實驗組除接受常規化療外同時參加為期8周、每周2次的支持性團體心理治療,對照組接受常規化療;治療八周之后,實驗組病人的焦慮、抑郁水平鍍著低于對照組;整體生活質量顯著高于對照組;細胞免疫中的CD16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實驗組的焦慮、抑郁評分較治療前顯著降低,整體生活質量問卷中的惡心嘔吐、食欲減退評分也較治療前降低。
積極鼓勵患者參加適量的集體健身活動,為其提供一個相互交流、相互鼓勵的環境,對改善患者的心理及社會功能,使其逐步回歸社會有積極作用。護士在整個護理過程中都要善于運用溝通技巧,如耐心傾聽病人的訴說,設身處地地理解病人的處境和情感,使病人感到護士能理解其內心世界和感受,若非必要不要隨意中斷患者的談話,交談中要保持適當的目光接觸和自然、放松的姿勢,用平靜、友好和接受的方式清楚、穩健、有序地交談。
總結
在治療過程中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心理,護理人員要用熱情的態度、和善的語言、良好的服務,給患者以安慰和疏導,與其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為患者創造溫馨、舒適、安靜優雅的生活環境,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光線充足,良好的生活環境有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增強心理治療效果,使患者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積極配合治療,達到理想的治療目的,同時我們醫護人員在任何條件下都不應放棄對患者的支持,要具有高度的同情心和責任感,采取各種有效措施減輕患者的痛苦,并以自己飽滿的情緒來感染患者,精心的護理和精湛的技術可消除患者精神上的痛苦,增加患者對醫務人員的信任感和安全感,這是做好腫瘤患者心理護理的基礎。
(作者單位:山西省腫瘤醫院 )
蘇曉萍(通訊作者)
[1]孫孟青,王梅香.乳腺癌手術期個性化心理護理研究
[2]常海霞,吳星,哈麗比努·坎加庫力.臨床路徑式健康教育在少數民族食管癌患者中的應用效果
[3]王海芳,李鳴.團體心理治療對住院癌癥病人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