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麗亞木古麗·帕塔爾 牛巧麗 趙今
少數民族教師在少數民族學生牙體牙髓病實驗課的作用探討
●瑪麗亞木古麗·帕塔爾 牛巧麗 趙今
口腔醫學是一門科學性、技術性和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要求醫生具有很強的獨立工作能力]。口腔醫療服務與其他學科相比,有其獨特的特點。首先,口腔醫學的操作性非常強,沒有大量的操作訓練很難適應臨床工作;其次,獨立性較強,除口腔頜面外科較大的手術外,不需其他科室過多地協調配合, 而且大量的工作均在牙科門診獨立完成。
少數民族;牙體牙髓病學;實驗課
我國口腔醫學教學模式是 20世紀50年代參照前蘇聯的醫學教育體系建立和發展起來的,主要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基礎知識階段;第二階段是臨床醫學理論階段;第三階段為口腔專業階段。我國培養口腔醫學專門人才的主要渠道是五年制口腔本科教育。
口腔醫學教育是開放系統,它隨著人類的前進、社會的發展和科學的進步而不斷發展。目前,口腔醫學專業教學改革的重要性已被大家廣泛承認,但真正科學地做好這項工作,卻遠比承認其重要性要困難得多。在教學實踐中我們深深體會到:實驗課是深化理論認識的重要手段, 是由課堂進入臨床的橋梁,也是把醫學生轉變為醫生的必經階段。學生在實驗課中獲益多少,直接影響到臨床工作的質量與水平,而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為實驗教學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因此, 必須按照現代教育思想的人才觀和新的醫學模式,培養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跨世紀人才,一切從“提高教學質量”為出發點,不斷開拓進取,探索口腔醫學教育改革的新原則、新途徑、新方法,切實加強實驗教學改革,使口腔內科學實驗教學水平不斷向更高層次邁進。
牙體牙髓病學是口腔醫學的 1個重要組成部分,是一門實踐性、應用性很強的學科,除了理論課的課堂教學外,實驗教學是必須的重要教學環節。它不僅能夠鞏固,充實和驗證課堂上所講授的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科學的臨床思維判斷能力和規范的動手操作能力,并為臨床實習和畢業后獨立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牙體牙髓病學實驗課與其他基礎實驗課不同,也有別于某些醫學專業,它是直接模仿在人體上的治療操作,而臨床上大部分操作具有不可重復性,一旦治療不當或失誤,將給患者造成不可彌補的傷害,因而牙體牙髓病實驗課教學既是重點,又是難點。
新疆有 55 個民族成分,其中有 13 個世居民族。維吾爾族是新疆人口最多的民族,南疆維吾爾族人口分布密集,占南疆總人口的78.60%。《新疆統計年鑒-2009》數據顯示,和田、喀什、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的少數民族人口都在90%以上,少數民族處于非常強勢的母語環境中;阿克蘇、吐魯番、圖木舒克、阿勒泰、伊犁的少數民族人口過半,少數民族也處于相對強勢的母語環境中;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塔城、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哈密、烏魯木齊、昌吉、克拉瑪依等地漢族人口超過一半,雙語環境較好,漢語相對強勢。可見,新疆各地區少數民族教師和學生所處的語言環境有很大的差異,實施雙語教育模式的客觀條件也大不相同。
對大多數少數民族學生來說,漢語就相當于外語或第二語言。他們對漢語的理解和詮釋是經過思維轉移層次而實現的,這樣就增加了思維環節,必然降低思維速度。維吾爾族學生學習漢語時,接收信息要經過“漢語—維吾爾語—儲存”等階段。傳遞信息則為其相反過程,如此反復折騰,中轉環節增多,處理信息不及時,思維速度緩慢,在其外部表現為思維遲鈍、反應慢??紤]到語言應用方面的局限,雙語教學中要求教師完全使用漢語授課,結果教師滿堂漢語講解,而不少學生是一頭霧水;在自由討論時,發言者就是幾個漢語水平較好的學生,漢語能力差的學生只能沉默。
5少數民族教師在少數民族學生牙體牙髓病實驗教學中的作用思考
通過一年的預科學習,少數民族大學生就會面臨專業學習。短暫的一年時間也不可能漢語能力差的少數民族學生漢語能力提高的很好,因此,我認為如果少數民族學生示教課上一名漢族老師配一個少數民族老師帶教,在講解一些重要的概念時多舉例子,用少數民族語言講授,或者把一些復雜的問題解釋的稍微簡單點,用他們能聽得懂的話來解釋,學生感覺很親近,也很樂意學習,效果一定比現在好。我就覺得老師在解釋一些概念時,不跟學生溝通,無法理解學生真正的心情。在示教中對各種所預見問題,對每一環節的操作要點、注意事項應加強用學生母語講授。結合患者現場傳授理論知識和經驗有利于增強學生的記憶,提高學生的感性認識,確立正確的診療思維方法。教師在示教中要善于誘導,提出問題,啟發學生積極思考,調動其主觀能動性,培養其綜合分析能力,提高示教質量。
總之,社會的進步和口腔醫學的發展,需要全面發展的、能夠適應社會需求的、高質量的口腔醫生。為此,在口腔牙體牙髓病學實驗教學中提倡少數民族教師帶教少數民族學生教學,改進教學方式,積極推動教學質量的提高是提高少數民族學生操作能力的必由之路[3]。少數民族教師應充分利用各種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興趣和熱情,全方位多角度培養學生的綜合技能,使他們通過理論學習和實驗課時操作練習,為臨床實習打堅定的基礎。
(作者單位: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1]傅一明.輔修制的實施現狀及在中職衛校實施的可行性[J].衛生職業教育,2007,25(24):43~44.
[2]魏煒.對新疆少數民族雙語教育模式的幾點思考[J]. 新疆教育學院學報.2011,27(1):42-48.
[3]沈勵銘,朱曉卓,徐偉靜.對加強口腔醫學生臨床實踐中素質教育的思考.衛生職業教育.2011.8(29):25-26.
瑪麗亞木古麗·帕塔爾(1983~),女,維吾爾族,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牙體牙髓病病因及其防治。
趙今(1966~),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口腔醫院、新疆醫科大學附屬口腔醫院牙體牙髓科。
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青年科學基金:“維吾爾族人上頜第一恒磨牙根管數目及形態的透明牙觀察”,基金編號:2014ZRQN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