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邐
(遼寧行政學院 信息技術系,遼寧 沈陽 110161)
移動服務時代圖書館自動化系統的發展研究
李邐
(遼寧行政學院 信息技術系,遼寧沈陽110161)
無線互聯網的飛速發展,給圖書館帶來巨大的機遇和挑戰。圖書館的“可移動化”使用戶對移動圖書館的服務理念有了轉變,圖書館自動化系統的模式化將給圖書館數字化的發展提供更多的幫助。
移動服務;移動圖書館;自動化系統的模式
隨著無線網絡和移動通信技術的快速發展,用戶的信息環境發生了非常顯著的變化,人們喜歡用移動設備(手機、平板電腦等)獲取各種資源,而對圖書館服務有需求的用戶也越來越多,移動圖書館漸漸浮現在人們視線中。移動圖書館的服務則需要相應的圖書館自動化系統的支撐。
在移動3G技術應用和普及后,信息技術的發展在經歷了大型機、小型機、個人計算機(Personal Computer,PC)和桌面互聯4個階段后,正在以超出絕大多數人想象的速度邁向移動互聯網的第五階段[1]。用戶需求越來越豐富,用戶市場不斷擴展,各行各業都依托互聯網信息服務,出現了眾多“互聯網+”的服務模式,跟上互聯網的步伐才能更好地為用戶提供服務,圖書館行業也不例外。在2000年初,圖書館行業已經開始面向移動設備[手機、平板電腦、PDA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掌上電腦)等]進行移動式圖書館的服務研究和實踐應用,但由于當時網絡技術和帶寬等因素的原因,僅有部分圖書館涉獵其中。近10年間,移動技術和無線技術的高速發展和不斷成熟,世界范圍內移動圖書館迎來大規模建設時期。美國《圖書館雜志》于2010年的調查[2]顯示:“美國有超過44%的大學圖書館和34%的公共圖書館都為用戶提供了某種程度的移動圖書館服務,未提供移動服務的圖書館中有40%的圖書館在不久的將來也會推出”。移動圖書館的建設和研究已經成為各國業界的研究熱點,圖書館服務正在走向移動互聯時代,圖書館的自動化系統也面臨和經歷著重大的變遷。
隨著移動互聯網和機等移動設備的快速發展,用戶對于網絡服務的利用已經不再受限于體積相對笨重的PC設備,位置相對固定的網絡設備,而是利用隨身攜帶的手持設備來享受網絡服務。微博、微信的興起和飛速發展為用戶使用移動互聯網提供了重大的推動力,用戶正在逐漸習慣于移動互聯網所帶來的便捷移動信息服務。據《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達到6.88億,互聯網普及率達到50.3%。其中,手機網民規模達6.20億,有90.1%的網民通過手機上網。只使用手機上網的網民達到1.27億人,占整體網民規模的18.5%。由此可見,網民的上網設備正在向手機端集中,手機成為拉動網民規模增長的主要因素[3]。隨著移動互聯網和智能移動設備功能的不斷完善,移動用戶會更快速的持續增長,通過手機獲取圖書館相關信息的需求也日趨明顯。
國內學者對南京地區部分公共圖書館和高校圖書館的用戶和圖書館館員開展了圖書館手機服務系統的需求調查[4],調查顯示:不需要手機服務的用戶只占全體用戶的20%以下,同時圖書館館員對于提供手機服務持有積極態度。圖書館用戶和館員對移動服務所帶來的便捷性持肯定態度,圖書館提供移動服務能夠擴大用戶基礎,延伸圖書館服務,讓更多的圖書館用戶超越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享受圖書館服務。目前,用戶期望享受到的圖書館服務,主要集中在辦理借閱手續、提醒服務、查閱書刊服務、用戶證件辦理、電子圖書下載和圖書館公告通知等服務上。英國學者對英國劍橋大學和開放大學的學生和工作人員開展的移動圖書館資源和服務方面的調查[5]顯示,學生們很積極享受移動信息服務,圖書館開展移動信息服務是非常有必要的。用戶普遍關心的圖書館移動服務是圖書館開放時間信息、圖書館聯系信息、位置地圖、圖書館目錄服務、借閱記錄、參考咨詢、電子資源和學習指導等查詢服務。
國內外的用戶對移動端的服務更有興趣,也更愿意選擇隨時隨地可用的移動圖書館服務,眾多用戶對移動圖書館的需求主要來源于手機等移動設備的信息獲取便捷性。用戶服務是圖書館服務的落腳點,滿足用戶的需求是建設圖書館自動化系統的根本指導原則,圖書館自動化系統的功能模塊都應該圍繞著最大限度滿足用戶信息需求來實現,以提高用戶對圖書館服務的滿意度。通過手機等移動設備來滿足用戶的基本服務,是用戶期望的,也是圖書館移動服務應重點考慮的內容,圖書館自動化系統的移動功能模塊可以借鑒用戶的需求進行設計,充分滿足移動用戶的圖書館服務需求。
圖書館是一種傳統的信息服務機構,如今網絡資源豐富,信息渠道更加多種多樣,圖書館作為傳統意義上的信息提供者的作用在逐漸減弱,甚至圖書館已經網絡環境下用戶首選的信息來源。為了長遠發展,圖書館應該轉變傳統意義上的服務方式,改變過去以書為主、重藏輕用的陳舊觀念,樹立網絡時代圖書館理念。圖書館存在的價值和意義主要是滿足社會或用戶群體獲取信息的需求,滿足社會的需求,最大限度地滿足用戶的借閱需求[6]。
德國學者Oliver Obst博士將圖書館的發展分為4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傳統圖書館。傳統圖書館需要物理建筑,用戶須到圖書館內,才能享受信息服務;第二階段是數字圖書館,也稱為“沒有圍墻的圖書館”。由于館藏資源數字化,通過互聯網或校園網就可以對外提供服務,用戶在網絡上通過計算機設備可以享受信息服務。第三階段是移動圖書館。移動圖書館主要通過無線網絡和用戶手持的移動設備來提供圖書館服務。第四階段是泛在圖書館。圖書館無處不在,信息技術從桌面系統中解放出來,借助智能的人體網絡即可獲取信息服務。
圖書館服務理論發生實質性的變化,從“圖書館使用最大化”的理念正在轉變為“泛在服務”理念。不同層次用戶需求不同,為滿足不同用戶的多種需求,圖書館需要以用戶為中心,隨時隨地可以獲取信息服務,這就要求圖書館服務具有延伸性,并為新時代用戶提供適應個人習慣的定制信息服務。圖書館自動化系統需要調整實現模式給用戶傳遞信息,擴大圖書館的服務范圍,隨著用戶信息需求的變化而轉變圖書館服務方式。
互聯網發展已經邁入移動互聯網時代,圖書館的服務也進入移動服務時代。目前,很多發達國家的圖書館已經開通移動端圖書館服務。英國什羅浦郡立公共圖書館和美國紐約安姆赫司公共圖書館等提供過WAP站點服務;日本富山大學圖書館使用基于i-mode的手機OPAC系統;芬蘭赫爾辛基技術大學圖書館使用手機信息服務;韓國西江大學推出移動圖書館手機查詢資料;我國上海圖書館率先推出基于短信服務的手機圖書館,用戶可以通過手機進行信息查閱、咨詢服務和預約服務等。
當前圖書館移動服務主要集中在圖書館移動網站、短信服務、移動目錄、資源獲取以及新工具和服務等五大類,移動圖書館自動化系統實現模式主要有4種表現方式:(1)通過移動網站的形式提供服務;(2)通過手機短信方式提供推送服務;(3)通過在移動設備上安裝客戶端提供服務;(4)借助以上3種方式綜合實現提供移動圖書館自動化服務系統。
具體服務方式和渠道如下:
(1)移動圖書館網站。移動網站是許多用戶查詢信息的窗口,圖書館用戶可以通過移動圖書館網站了解文獻資源和獲取服務。移動端網站和PC端網站不同,限于移動設備的顯示范圍,信息處理能力的差異,圖書館移動網站應該在PC端網站的基礎上進行內容的增減。如增加網站導航和目錄功能,方便用戶信息查詢;除此之外,圖書館的一些公告信息應該可以在移動端網站進行查詢,如閱覽室開放時間、圖書館動態、新書通報、電子圖書閱讀、熱門圖書排行榜、用戶留言、用戶論壇以及圖書館地址和聯系信息等內容。
(2)移動圖書館短信推送服務。短信推送是目前圖書館提供移動服務較為廣泛的方式之一,是圖書館主動給用戶提供服務和資源的服務方式,用戶被動地接收信息,也是用戶定制個性化服務的途徑。推送的短信有及時性、交互性和移動性的特點,能夠跨越時空,及時查看信息,并實現信息互動。圖書館可以通過短信系統提供通告服務、查閱服務、參考咨詢服務、訂閱服務和下載服務等5種服務來給用戶提供借閱信息、到期時間、預約信息、圖書動態、講座及學術活動等信息。短信服務內容豐富,能夠提供多種信息服務,但由于短信服務模式本身的特性,這種服務模式也具有不可忽視的局限性:①手機短信功能的限制。因為短信字數有限,很多時候不能準確表達需求,造成用戶與圖書館溝通的障礙;②實現模式不靈活。用戶不能根據自己的需求表達信息,對用戶的個性化和多樣化信息需求處理方式千篇一律,造成信息不對稱;③非實時性服務。短信服務不是實時交流,圖書館館員處理用戶提問需要時間,不能及時回復用戶需求,易導致用戶滿意度低;④資費問題。手機短信會收取一定費用,一定程度上會給用戶造成經濟負擔。
(3)移動圖書館的移動客戶端。現在很多移動圖書館都推出移動客戶端,可以為用戶提供更加多元實用的服務,主要有以下3方面優勢:①即時移動功能。移動客戶端可以安裝在智能手機或其他移動終端上,作為獨立應用程序使用。需要相關服務時,用戶可直接打開客戶端進行操作,為用戶提供省時省力的新體驗;②強大的移動計算能力。用戶通過智能手機運行移動客戶端,得用手機的計算和處理能力支持圖書館的各種服務,可以改善使用手機訪問手機圖書館網頁時因等待服務器返回計算結果與網絡帶寬限制而導致的響應慢和穩定性差的問題。③較低的網絡通信成本。移動設備客戶端可以在手機等移動設備的存儲器中保留相應數據,并加工處理所接收數據,可將在瀏覽器中加載的操作簡化為網絡數據連接和傳送,降低上網數據流量,提高操作成功率。通過緩存方式還可以把用戶瀏覽和使用的通信成本有效控制在較低水平。
(4)通用移動圖書館自動化服務系統。單純依靠客戶端、短信或移動網站的某種方式實現移動圖書館自動化系統更多的帶有“實驗性”服務的性質[7],要為用戶提供全面的移動圖書館服務,則需要借助上述3種方式實現功能全面的通用移動圖書館自動化服務系統。通用移動圖書館自動化系統應該與目前各圖書館的集成管理系統無關,絕大多數圖書館無須特別復雜的二次開發和本地化工作即可使用。目前,已經有一些圖書館進行通用系統的開發,這些系統可以實現通用移動圖書館的部分功能,功能全面比較成熟的系統還需要較長的時間才能出現。
移動網絡時代,圖書館服務也要“移動”起來,國內外的圖書館已有較多的研究和實踐,也探索了多種實現方式,但總體來說,移動圖書館還處于發展階段而非成熟階段。隨著網絡技術和移動領域的發展,用戶更愿意使用移動設備來進行信息的獲取,圖書館作為信息和知識的集散地,應該在原來傳統服務的基礎上滿足用戶個性化需求,為用戶定制移動服務,并向模式多樣化、功能豐富化、信息定制化、服務個性化等方向發展。
[1]劉愛民.移動互聯網迎來“黃金十年”,優化產業鏈是關鍵[EB/OL].(2011-07-16)[2016-08-05].http://wireless.iresearch. cn/16/20110716/144705.shtml.
[2]THAOMAS L C. Gone Mobile?(Mobile Libraries Survey 2010)[EB/OL].(2010-11-12)[2016-08-10].http://www.library.journal.com/ lj/ljinprintcurrentissue/gone_mobie_libraries_survey.html.
[3]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EB/OL].(2013-01-15)[2016-08-03].http: //www.cnnic.cn/dtygg/dtgg/201601/ w020160152172534632.pdf.
[4]徐文賢,李書寧.數字時代的圖書館自動化系統[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2.
[5]DARYL P, GARTNER. Top Predictions for 2010:Coping with the New Balance of Power[EB/OL].(2013-01-15)[2016-08-09].http:// www.gartner.com/if/content/1260200/1260215/january_14_top_predictions_2010dplummer.pdf.
[6]宋恩梅,袁琳.移動的書海:國內移動圖書館現狀及發展趨勢[J].中國圖書館學報,2010(5):34-48.
[7]茆意宏,武立斌,黃水清.圖書館手機服務系統的建設:需求調查與分析[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08(12):55-58.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library automation system in the era of mobile service
Li L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epartment of Liaoning Academy of Governance, Shenyang 110161, China)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wireless Internet has brought great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o the library. The characteristic of mobile library makes users has changed the acknowledge of service concept of which, and the model of library automation system will provide more help to the digital development of libraries.
mobile service; mobile library; model of automation system
2015遼寧省社會經濟發展立項課題;項目編號:2015lslkttsg-02。2016遼寧省社會經濟發展立項課題;項目編號:2016lslktshx-02。
李邐(1977— ),女,遼寧本溪,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計算機應用技術與電子商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