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 浪,婁必偉
(貴州工程應用技術學院 信息工程學院,貴州 畢節 551700)
計算機軟件技術中不可靠性的分析與判斷
熊浪,婁必偉*
(貴州工程應用技術學院 信息工程學院,貴州畢節551700)
隨著當代社會的不斷發展,網絡建設問題逐漸引起了人們關注,但就當前的現狀來看,基于信息時代背景下軟件技術的更新,安全性問題、系統性問題逐漸凸顯出來,因而在此基礎上,為了打造良好的計算機運行空間,要求相關技術人員在對計算機平臺進行操控過程中應注重針對不可靠性展開分析和判斷,從而綜合確定結果,制定不可靠性解決措施,滿足計算機網絡應用需求。文章從計算機軟件技術特征分析入手,旨在推動計算機技術的快速發展。
計算機軟件技術;不可靠性;系統問題
計算機軟件不可靠性主要體現在意外性、正確性兩個層面。而從意外性角度來看,軟件系統故障現象,可允許工作人員在規定時間內對軟件可靠度進行判定,即在故障判定過程中及時發現計算機軟件技術應用問題,保障軟件安全性、可靠性,達到最佳的軟件應用狀態,且實現對不可靠性風險因素的有效控制,滿足計算機網絡運行條件。以下就是對計算機軟件技術不可靠性相關問題的詳細闡述,望其能為計算機軟件操控工作的有序開展提供有利參考。
就當前的現狀來看,計算機軟件技術特征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技術性,即在計算機軟件技術開發過程中為了滿足用戶需求,強調了對Windows,Linux,Unix等系統的設置,因而涉及數據庫管理技術、編輯器、驅動技術、網絡連接技術等的應用,繼而在一定程度上呈現出技術性特征。同時,由于計算機軟件技術開發具備嚴密的組織和分工,因而存在耗時長且人力、物力投入大的現象。為此,在計算機軟件技術分析、判斷過程中應提高對此問題的重視程度。
第二,功能性,即計算機軟件技術在開發過程中為了滿足用戶需求,設置了人機交互平臺,從而便于操作人員在Windows,Linux,Unix等網絡系統操控過程中,可通過人機交互界面所提供的符號、代碼,實現對指令序列的編制,達到軟件功能應用目的[1]。
第三,相互滲透關系,即計算機軟件技術在開發過程中旨在模仿人類思維,因而計算機軟件思想、形式等均呈現出相互滲透的關系,為此,在計算機軟件設計過程中應提高對其的重視。如在高考作文自動評分系統規劃中,即引入了計算機軟件自動識別技術,即針對高考作文中排比、比喻修辭、工整性等進行自動檢測,同時在普通排比檢測過程中,需通過分號分隔、逗號分隔、句號分隔等對排比句應用效果進行判定。而在段落排比自動識別中,需由3個短句組成3個相鄰的段落,對高考作文結構整齊、文章氣勢等進行自動識別,提升高考作文評分效率,且通過計算機軟件技術評分系統相互滲透關系的應用,保障評分結果的公平和公正。
2.1人為設計缺陷Bug
人為設計缺陷是計算機軟件技術不可靠性的體現,即由于軟件技術由人而“創作”,設計者在程序設計、分析過程中,將利用自身思維能力,對程序疏漏等進行分析、判斷,從而總結軟件故障概率,保障軟件系統運行穩定性。同時,由于人為設計缺陷Bug呈現出潛伏性較強的特點,因而在軟件系統應用過程中為了規避軟件崩潰等問題,應對人為誤操作引起的問題進行有效處理。例如,在軟件設計過程中,某工作人員忽視了對軟件的清潔處理,小蟲子Bug(漏洞)進入到真空管內,致使計算機癱瘓,呈現出計算機系統或程序錯誤、缺陷、漏洞等問題[2]。為此,在計算機軟件技術不可靠性分析、判斷過程中應提高對此問題的重視程度,解決Bug問題,保障計算機運行安全性、穩定性。此外,與硬件技術材料老化、器件物理故障等Bug問題相比,計算機軟件技術Bug現象無明顯浴盆曲線、陳舊落后現象,為此,在Bug判定過程中應通過復雜函數界定故障標準,就此達到不可靠性分析目的。
2.2其他程序入侵
在計算機軟件技術應用過程中,為了保障應用的安全性,要求相關工作人員通過安全日志、審計數據、行為等路徑,對計算機軟件進行檢測、響應、評估。同時,在計算機軟件技術不可靠性分析、判斷過程中,需執行用戶、系統活動監視任務,且在計算機軟件監視過程中,審計系統構造弱點,反映其他程序入侵活動模式,繼而發出報警信號,保障系統數據完整性。此外,計算機軟件自身漏洞現象亦可引發病毒入侵問題,即由編制者插入破壞計算機數據,同時形成自我復制計算機指令或程序代碼,從而通過游戲服務器、電子郵件、網絡等通道,進入到計算機軟件系統中,盜取用戶個人資料、隱私信息等,威脅用戶計算機軟件操作的安全性[3]。另外,網絡黑客亦是程序入侵的表現,即部分非法操作者,通過Internet的建立,搭設Usenet,且通過代碼審計、密碼學、磁盤操作系統(Disk Operating System,DOS),分布式拒絕服務(Distributed Denial of Service,DDOS),CC等的操控,入侵個人計算機領域,促使計算機軟件呈現出不可靠性問題。為此,在計算機軟件技術不可靠性分析、判斷過程中應提高對此問題的重視程度,即針對其他程度入侵現象進行及時處理,打造穩定、安全的網絡運行環境。除此之外,由于軟件復原難度較大,因而在一定程度上擴大了計算機軟件技術的不可靠性。
3.1提高計算機軟件技術水平
在計算機軟件技術應用不可靠性問題處理過程中應注重實施MongoDB和Hadoop方案,即將計算機軟件中計算量分布于各個節點中,且依據計算機軟件并行處理效果,編制運行時環境、編程模型等結構,同時于系統運行環境下,配置InputFoumat,Mapper,Reducer等組件,于底層分布式文件系統位置處理節點數據,并將Block存儲于不同節點,以多個副本容錯方式,保障計算機軟件技術應用的可靠性。此外,在計算機軟件技術不可靠性分析、判斷工作開展過程中,為了規避軟件系統癱瘓現象,在計算機軟件操控過程中應提高計算機軟件技術水平,為此,應從以下幾個層面入手:
第一,在計算機軟件操控過程中為了規避浮點錯誤問題,應重視當變量作為分母時,對對應變量是否為零進行探討,繼而賦予應變量合理值,處理浮點錯誤問題。
第二,在軟件技術開發過程中為了規避死循環現象,在軟件程序書寫過程中應注重從軟件程序、循環語、語句等角度出發,對程序語句合理性進行判定,規避軟件程序運行過程中死循環現象,自動終止循環現象,打造良好的軟件運行空間[4]。
第三,在計算機軟件技術開發過程中,亦需對外出數據進行限制,即監督軟件運行過程中某一個環節輸出數據,從而通過對輸出數據異常進行判斷,評估計算機軟件的可靠性,且及時定位軟件故障位置,滿足軟件穩定運行的條件。
3.2嚴格把控軟件技術審核流程
在我國計算機軟件技術開發過程中存在著隨意性較強的問題,誘發了軟件不穩定性的運行現象,因而在此基礎上為了提高計算機軟件技術質量,要求我國政府部門在管理工作開展過程中應注重制定軟件技術研發評審制度,同時在評審制度制定過程中明晰軟件程序編程標準等,就此規范技術人員開發行為。同時,基于評審制度流程完備的基礎上,亦需制定軟件系統風險維護方案,即結合軟件技術低風險、高質量開發要求,明確軟件研發失誤的維護細則、標準,就此增強計算機軟件可靠性能[5]。此外,在軟件技術應用過程中為了規避故障現象,需結合容錯技術、排錯技術、避錯技術、數據多樣性技術,對軟件運行環境中HeisenBugs缺陷問題進行控制,且設置重新啟動系統、重新啟動應用程序、重新操作等功能。針對軟件中不可靠性問題進行有效處理,并加強N版本程序、自檢驗程序等的設計,及時通過裁決器判斷不穩定性問題,打造良好的軟件系統應用環境。
3.3建構軟件技術檢測體系
20世紀90年代,我國在推廣計算機軟件發展過程中制定了一些規章制度,但此類規章制度在實施過程中逐漸凸顯出技術改良匱乏等問題,影響到了計算軟件技術不穩定性判斷過程中評價修改、質量檢測等環節的開展,因而在此基礎上,為了營造良好的計算機軟件技術應用環境,要求我國政府部門應注重制定軟件技術檢測體系,同時在體系完善過程中明確軟件錯誤檢測、軟件錯誤定位、軟件錯誤關閉等標準,最終通過驗證、確認環節及時發現軟件技術應用中存在的問題,對問題展開有效處理[6]。此外,基于軟件技術檢測體系建構的基礎上,亦應將回歸測試、功能測試、易用性測試、兼容性測試、安全性測試、內存泄漏測試、信息流測試等均納入到其中,形成高效性軟件測試環節,且配置單元測試、集成測試、系統測試等結構體系,達到最佳的軟件技術不可靠性判斷目的。如在高考作文自動評分系統檢索功能增設過程中,應構建Trie樹,同時嚴格遵從檢索步驟,即由根節點搜索→查找關鍵詞第一個字符→選擇對應子樹→轉為子樹查找→查找失敗→重復第2個步驟。此外,基于高考作文軟件檢測體系建構的基礎上,引入了皮爾遜相關系數、平局誤差、全局準確率、召回率、F值等概念,達到了最佳的計算機自動檢索狀態。
綜上可知,在當前軟件技術應用過程中仍然存在著程序入侵、人為Bug等問題,影響到了軟件技術應用的穩定性、安全性,因而在此基礎上,為了打造良好的計算機網絡應用空間,規避不穩定性問題的凸顯,應注重在計算機軟件技術開發過程中從建構軟件技術檢測體系、嚴格把控軟件技術審核流程等層面入手做好軟件技術不穩定性分析、判斷工作,達到最佳的軟件技術應用狀態,推進計算機網絡的進一步發展。
[1]申國霞.淺析計算機軟件中安全漏洞檢測技術的應用[J].電子制作,2014(4):84.
[2]鐘艷.淺析計算機軟件技術信息的商業秘密鑒定[J].軟件,2014(2):111-112.
[3]范偉.淺論新時期計算機軟件開發技術的應用及發展趨勢[J].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4(13):80-82.
[4]馬立軍.淺析計算機軟件技術在工程設計中的應用[J].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4(14):277-279.
[5]謝旻旻.淺析計算機軟件開發中分層技術的應用[J].信息通信,2015(9):197-198.
[6]洪新軍.插件技術、分層技術應用于計算機軟件技術中的價值探討[J].電腦編程技巧與維護,2016(2):10-12.
Analysis and judgement of the unreliability of computer software technology
Xiong Lang, Lou Biwei
(School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Guizhou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 Bijie 551700, China)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he contemporary society, network construction problems gradually caused the attention, but in the view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software technology update, security, and systemic problems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formation age. Therefore, to build good computer operation space, related technical personnel in the control of the proces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analyze and judge behaviors by focusing on the reliability of computer platform,so they can get a comprehensive judgment results, and then process a solution to meet the application needs of computer network. This paper starts with the analysis of the computer software technology characteristics, aiming at promoting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technology.
computer software technology; unreliability; problems of system
熊浪(1990— ),男,貴州大方,本科;研究方向: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婁必偉(1967— ),男,貴州桐梓,項目管理師;研究方向:基礎數學常微分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