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干旱區馬鈴薯優質高產高效栽培技術
海原縣是寧夏馬鈴薯的主產區,馬鈴薯為當地的特色優勢作物之一,常年種植面積在62萬畝。由于獨特的自然環境,海原縣所產的馬鈴薯口感醇厚,淀粉含量高,耐貯藏,是食品生產和淀粉加工的首選材料。文章主要從選用良種、選地整地、施肥及種薯處理等方面對馬鈴薯優質高產栽培技術進行了研究和探討,以期為馬鈴薯生產提供技術借鑒。
馬鈴薯;栽培技術
馬鈴薯對土壤的適應性較強、范圍較廣。但沙質土壤透氣性好、質地疏松、保水保肥更加適宜馬鈴薯生產,非常利于馬鈴薯產量及質量的提高。應選擇地勢高、排灌好、土層深厚、土壤疏松肥沃的田塊。馬鈴薯種植要求輪作倒茬,可以調節土壤肥力,減少病蟲害的發生。適合馬鈴薯輪作的前茬作物有豆類、棉花、藥材及禾谷類作物。
機械秋深耕地,要求耕深25~30 cm,耕后耙耱整平。馬鈴薯施肥以基肥為主,可以結合春耕深翻施入。一般每畝施腐熟的有機肥3000~5000 kg,氮、磷、鉀化肥配合施用,以鉀肥多、氮磷肥少,基肥要適當深施。同時,每畝加施硫酸亞鐵復合肥2 kg,補充鎂、硫、鐵、銅、錳、鋅等微量元素,可以實現養分均衡供應,保持土壤養分平衡。
選擇品種時,不僅要考慮品種的抗病性、豐產性、病蟲害抗性和對當地生態條件的適應性,還要根據市場需要及產品用途等有針對性的選擇優質種薯,如此才能提高產量,增加收益。優質種薯的標準:要具備品種的優良性狀;經過嚴格的繁種技術繁育出來的符合要求的脫毒品種;種薯無機械損傷,無病蟲害;種薯規格大小適中;貯藏良好,種薯沒有發芽及腐爛。
4.1 催芽。催芽能夠促使早出苗、苗齊、苗壯,增加主莖數,促進種薯前期生長發育良好,提早結薯。催芽方法:找一處有陽光照射的空房或場地將種薯攤開晾曬進行催芽。也可在向陽處找一塊空地挖坑,坑內均勻鋪撒消毒腐熟的畜禽糞便和熟土,薯塊分層堆放,再將腐熟的畜禽糞便和熟土覆蓋上面,最上層覆蓋塑料薄膜,四周用硬物壓住。在常溫下催芽大概需要10~15 d,當幼芽長出0.5 cm時,剔除腐爛薯種和纖細芽薯,將挑選出的好薯種放在陽光下,使幼芽變綠或紫即可播種。
4.2 種薯切塊。首先要將切刀消毒,然后切塊,每塊重30~50 g。將切好的薯塊用藥劑拌種,可選用甲霜靈錳鋅(切塊重量的0.08%~0.25%)、代森錳鋅(0.15%~0.44%)、寶大森(0.08%~0.25%)、多菌靈(0.25%~0.75%)、惡霜靈錳鋅(0.08%~0.25%)等藥劑,拌種后馬上播種。藥劑拌種可有效預防馬鈴薯疫病的發生,還可以增加單株塊莖數、增加產量、提升質量,減少薯塊腐爛。同時要注意,拌種時禁用粉銹寧或者三唑酮,否則會造成傷芽絕苗。
海原縣播種時間在4月15日~4月20日為宜。播種方法:一般采用壟上播、播下壟、點播、坑種,開溝點播,并溝施種肥等。根據土壤肥力、水分條件等確定播種密度。陰濕、二陰地塊每畝密度為3 800~4 200穴,干旱地區2 800~3 000穴。播種深度15 cm左右,行距為55~60 cm,株距隨播種密度的大小而定。
幼苗頂土期鋤劃1次,鋤深2~4 cm,注意不要傷苗。苗齊后深鋤1次。為了提高馬鈴薯產量,苗出齊后要及時進行查田補苗,以免造成缺苗斷壟。播種時將剩余的薯塊密植于田間地頭,可以作為備用苗,有缺苗的地方可以隨時補苗。要連根帶土移栽到缺苗的地方。做好中耕培土,現蕾期進行第一次中耕培土,10 d后進行第二次中耕培土,后期除草2次。及時追肥,結合第一次中耕培土,每畝追施尿素5~8 kg。
主要是預防晚疫病。連續降雨容易引發此病,一旦田間出現晚疫病斑或中心病株時,立即進行藥劑防治。害蟲主要是螻蛄、蠐螬、金針蟲和地老虎。防治方法:清除田間地頭、地邊和水溝邊等處的雜草和雜物,進行深埋或焚燒處理。秋季深翻深耙土地,將準備越冬的大量幼蟲、蛹和成蟲凍死。利用糖蜜誘殺器和黑光燈、鮮馬糞堆、草把等誘殺成蟲,減少成蟲產卵;毒殺苗期地下害蟲,每畝用1%敵百蟲粉劑3~4 kg毒土,加細土10 kg摻勻撒入。或用40%的辛硫磷1 500~2 000倍液,于苗期澆根,每株50~100m l。小面積防治還可以用上述農藥摻在炒熟的麥麩、玉米或糠中,做成毒餌,在晚上撒于田間。
當植株莖葉枯黃、塊莖成熟時可進行收獲,為了減少塊莖感病和達到曬地的目的,最好在收獲前5~7 d割掉地上部莖葉并運出田間。收獲后選一塊陽光照射的空地,將塊莖進行晾曬“發汗”,同時剔除病爛薯和傷薯。貯藏窖使用前用生石灰或5%來蘇水噴灑消毒。塊莖入窖應該輕拿輕放,注意防止碰傷。窖貯最適溫度2℃~3℃,相對濕度80%~90%。窖內貯量不要過滿,不得超過窖容的2/3。貯藏期間要勤檢查,防凍、防熱窖或爛窖。
[1]李章峻.馬鈴薯高產栽培技術要點 [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6(03):154.
[2]張從慧.馬鈴薯與甘薯復種高產栽培技術 [J].現代農業科技,2016(08):82,84.
[3]鄧中華,羅永祥,屈躍洪.脫毒馬鈴薯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6(09):84.
755299 寧夏海原縣紅羊農業科技服務中心 王增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