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樹建園及栽培管理技術
本文總結了柿樹園地建設及栽培管理技術,以期為種植者提供技術參考。
柿樹;栽培管理
柿樹原產我國,栽培歷史悠久,適應性強,分布范圍廣。柿樹較喜濕潤,對土壤要求不嚴,但以土層深厚、肥沃、保水、排水良好、富含有機質的沙壤、壤土、黏壤土以及沙礫土為宜,土壤pH值6~7.8為宜。
應選擇土層深厚,有機質含量豐富,地下水位低,土壤通氣性良好,地勢平緩的地塊建園。有大風的柿園應設置防風林,防風林應與生產區的邊界結合。
柿樹主要用嫁接繁殖,所用砧木主要為君遷子。柿樹嫁接時期,枝接在早春,芽接可在整個生育期進行,其中以新梢接近停止生長時成活率最高。柿樹樹體高大,經濟壽命期長,栽植距離因品種、地區、立地條件等不同而異,一般5~8m為宜。柿樹的無核品種具有單性結實的特性,不經授粉受精即可結果,可不必配置授粉樹種。但對一些有核品種,可適當配置授粉樹,以提高結實率和果實品質。
3.1 苗木選擇。柿比蘋果、梨、桃、葡萄等果樹難移栽,其主要原因:一是柿苗根系分布深、廣,挖苗后根系極度縮小,與地上部的平衡被嚴重破壞,不易恢復;二是根的滲透壓低,又在挖運過程中細根容易被風干,極易喪失吸收力;三是根部貯藏養分多,斷根后養分損失嚴重,樹勢恢復很慢;四是根系活動比其它果樹遲。定植前要對苗木進行選擇。如果自育自栽,問題會少些,如果苗木是從外地購入的,首先要求品種純正,不要貪圖便宜買假貨,同時,要注意苗上有無病蟲害,特別要防止帶入本地沒有的病蟲害。在此基礎上,選擇根系長、側根多、傷口小、地上部粗壯、芽子充實飽滿、接口愈合良好的苗子。
3.2 栽植時期。春、秋兩季均可栽植。春栽時間在土壤解凍以后3月份進行;秋栽時間在苗子落葉以后11~12月進行。北方地區凍土層厚,秋栽的苗木要及時培土,防止苗木地上部分被抽干。
3.3 栽植密度。柿樹栽植后15年內,樹冠每年不斷擴大,20年后才基本穩定。樹冠的大小與品種及土地肥瘠有關,所以栽植距離也有所不同。合理的栽植距離應該是:當樹冠穩定以后,相鄰的枝條互相不接觸,以全樹通風透光良好為準。為了早期多收益,可在株間、行間或株行間加密栽培,栽植8~10年枝條接觸時間伐。
3.4 栽植方法。在平地可用正方形或長方形定植,正方形適用于株行距較大情況下,長方形適用于密植;山坡地用三角形(坡度小)或沿等高線栽植(坡度大)。定植穴大小應視土質不同而有差異,土質肥沃、疏松的根系容易生長,定植穴0.8m見方;土質堅硬、瘠薄甚至有石塊的地方,根系不易伸展,定植穴要大,深、寬都要1m以上,必要時再挖大一些。定植穴應在定植前挖好,春栽的最好在頭年秋天挖好,以便使穴土在冬天進行風化,栽植后有利樹的生長。挖時心土與表土分別堆放于穴的兩側。栽植時先將心土與廄肥(或堆肥)再加少量過磷酸鈣混合填入穴內,填至距穴上口地表20 cm時即可放入樹苗,邊填邊振動樹苗,使土流入根隙縫中,填滿后在穴周圍修成土埂,再充分澆水,水滲下后用細土覆蓋,防止蒸發。植樹應掌握深度,以苗的根頸與地面平齊或稍深5~10 cm為宜,澆水時若發現栽得過深,可稍稍將苗提起,根基立即加土護住,待水滲完后再培士保護。栽好后及早定干,以減少蒸發,有利成活;北方秋栽的須于根際培土,以防凍害;干旱地區栽植后要經常檢查土壤濕度,發現土壤過干及時澆水。
柿樹在開花前枝條生長迅速,分化不全的花蕾會脫落,開花后不久發生落果現象。生理落果一般在終花以后至7月中旬,但以花后2~4周最集中,約占落果總數的80%以上。多數品種后期不再脫落,少數品種在8~9月出現第二次落果,即“采前落果”。因此,應根據具體情況,采取相應保果措施。對于自花不實品種應注意人工授粉或花期放蜂。天氣過旱,應及時澆水或進行覆蓋保墑;生長過旺時宜及時對營養枝或不結果枝適當摘心,必要時進行環剝。
[1]孫時軒,齊宗慶,黃竟芳,等.林木種苗手冊[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87.
[2]王仁梓.甜柿品種與栽培 [M].北京: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1993.
453300 河南省新鄉市封丘縣林業局林業技術推廣站 董素霞 董長選 高臣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