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學校美術教學中的點滴體會
在學校美術教學中,進行美育教育,傳授美術知識,提高學生的繪畫技能,陶冶學生的高尚情操,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增強學生對自然和生活的熱愛,不斷提高學生的美術素養,是新課程標準所提倡的美術教育目標。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在美術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熟悉美術新教材的特點,了解當前學生的認知能力,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美術的積極性,激發他們自主學習的興趣,引導他們熟練掌握美術基本知識,不斷提高繪畫技能。
要想提高美術教學效果,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是關鍵,因此,教學中要從有趣的教學內容入手,培養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喜歡美術課。
1.1 努力挖掘美術教材中的興趣內容。美術教材中包含了許多有趣的內容。既有中外畫作欣賞,也有美術作品創作練習,還有一些手工制作、剪紙等。美術教師要善于挖掘和利用這些豐富內容來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知識的興趣,不斷提高學生的繪畫技能。
1.2 利用學生生活和自然景觀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美術教學中,可以把日常生活中學生熟悉的農家院場景以及大自然中的花草樹木、綠水藍天這天然的“美術作品”滲透到課堂教學中,不僅會增加學生對美術的親切感,還會讓學生實實在在的感受到美術給我們帶來的美的享受,在激發學生學習美術興趣的同時,也能讓學生把平時學到的美術知識與美術實踐活動緊密聯系在一起,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上好美術課的積極性。
1.3 加強直觀教學,提高美術學習興趣。美術知識比較抽象,但探究起來其實又充滿趣味性。教師在進行美術教學時,可以利用多媒體等現代化手段,將抽象的美術知識生動形象的展示出來,使美術課變得既生動形象又富有情趣。但要注意的是,在選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時,多媒體課件要符合教學實際,要簡便易行,不搞形式,不擺弄花架子。另外,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也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能力,采取啟發誘導的方式,要盡可能的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實地采風,在實踐中培養他們的創作能力和繪畫技巧,不斷提高美術素養。
和諧、平等的教學環境對激發學生參與課堂互動教學是非常有益的。因此,要千方百計的創設平等、和諧的教學環境,給學生提供一個寬松的思維空間,有助于學生思維的充分放開,自由伸展,靈活拓展,有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從而激發學生創作出更多更優秀的作品來。在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獨立發現問題的習慣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他們自己去發現問題,通過探究去想辦法解決問題,才能真正學到知識,真正掌握學習的方法。
新理念下的美術教學模式除了重視美術理論知識的傳授外,更重要的是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以及學生學習方法的掌握。特別在美術探究性學習中,除結合教材教學以外,還要適當安排一些美術探究活動,讓學生學會一些創作的方法,然后引導學生自己去把學到的美術知識應用到創作活動中,這對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是很好的訓練方式。值得注意的是,學生的美術基礎參差不齊,美術素養有高有低,因此,在指導學生進行創作的時候,要因材施教,對不同的學生采用不同的訓練方式,評價的時候也要采用不同的標準。例如,對基礎稍差的同學,要降低創作的難度,采用梯度、坡度教學方式,多引導,扶放結合。這樣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創作積極性,又能使不同基礎的學生都獲得成功的體驗。
學生對于美術知識的了解程度和美術技能的掌握程度,直接影響到他們美術素養的水平,因此,要想上好美術課,不失時機的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美術技能很關鍵。無論是豐富的想象力,還是繪畫的聯想能力、綜合運用能力以及實踐能力等,都是提高學生美術素養的基礎內容,都是非常關鍵的。也就是說,在美術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很重要,只有學生主動去學習美術,那么他的美術相關能力才會有提高的可能。在平時的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獨立創作美術作品的能力是美術教師的主要教學目標。所以,教師要結合學生的特點,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參與他們感興趣的美術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獲得美術知識和繪畫技能,從而提高美術素養。
總之,作為美術教師,要始終牢記自己的職責,明確美術教育的目標,著眼于社會對美術人才的需求,尊重學生,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美術實踐活動,促使學生在美術學習過程中獲得美術基礎知識,掌握基本技能。
062550 河北省任丘市麻家塢學區尹村學校 張素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