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樂斌,趙良忠
(邵陽學院生物與化學工程系,湖南邵陽 422000)
“食品微生物學”實驗教學體系的改革與實踐
尹樂斌,*趙良忠
(邵陽學院生物與化學工程系,湖南邵陽 422000)
“食品微生物學”是一門實驗性很強的學科,為了提高這門課程實驗教學的質量與教學效果,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通過分析傳統“食品微生物”實驗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針對實驗教學中的弊端,對實驗教學內容、實驗教學方法、實驗考核等內容提出了改革措施,以利于應用型人才的培養。
食品微生物學;實驗教學
新世紀以來,我國高等教育對人才培養提出了具有明顯時代特征的新要求,即培養和造就食品微生物學專業應用型高級人才以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實現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目標的發展需要,培養和造就面向21世紀的應用型、高素質、創新型人才。根據世界微生物學的發展和近年來國內經濟發展對食品微生物類人才需求的新特征,力求通過不斷改革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建立新的人才培養模式,滿足社會對高素質人才需求的要求,提高畢業生的就業能力和綜合素質,對培養復合型人才奠定了基礎。
目前,全國很多高校都有食品專業,“食品微生物學”是該專業的一門基礎課程。然而,由于微生物技術、食品工業的發展日新月異,社會需求也發生了巨大變化。原有的課程體系、教學方法和實驗實習方案等條件下培養出來的生物類專業人員已不能很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再加上生物類專業開設需要實驗,動手操作性很強,要求有一定的設備儀器;各個教學環節也都存在著需要進一步完善、改進甚至進行較大幅度改革的問題。
1.1 實驗內容沒有與時俱進,缺乏探索性、創新性項目
傳統的食品微生物實驗往往根據實驗教材安排,以菌落、菌體形態、革蘭氏染色、培養基的制備及滅菌、常見菌種的分離純化等驗證性實驗為主,探究性和開放性實驗基本沒有。驗證性實驗在培養本科生的基本實驗技能方面雖然作用重要,但由于每個實驗之間缺乏有效的銜接聯系,學生對各個實驗的相互關系認識不清楚,很難激發學生實驗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探究性實驗是為了發掘同學們的創造力,不拘泥于課本,學生通過分析、類推、綜合等不斷產生假設并圍繞假說進行推理,不重復實驗內容,該部分內容的缺乏不利于提高學生綜合技能的提升。
1.2 教學模式不當,教師包辦現象普遍
傳統實驗教學的一般模式主要包括教師首先講解實驗的目的、原理、儀器設備和方法等,教師演示完后,學生再按照教師講解的內容進行機械重復再現,這種教學模式使大部分學生嚴重依賴實驗教師。尤其是當今的獨生子女依賴心理嚴重,在學習上被動接受,也體會不到實驗帶來的探索樂趣。食品微生物實驗課前的準備階段是一個非常繁瑣的過程,如儀器設備的調試、培養基的配制、各種器皿滅菌等,整個過程一般由實驗教師提前準備好;學生實驗一般只操作了一個實驗的關鍵步驟,對整個流程復雜性認識不足,不利于學生全面素質的提升。
1.3 實驗教學效果評價模式老舊,難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傳統的實驗教學過程以教師講授為主,形式單調、內容陳舊、知識面窄,嚴重影響學生對食品微生物的全面認識,難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創造欲望。如果僅僅以學生的實驗報告及結果作為“食品微生物學”實驗教學效果的最后評價模式,學生在實驗過程中體現的自主探索及合作交流能力往往被忽視,這些學生的能動性與全面發展也將會受到嚴重的影響和打擊。這種以教師講授為主、以現有的實驗教材為手段的傳統實驗教學評價模式,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和能動性,已不適合目前應用型、創新型的人才培養要求。為此,高校需對實驗教學進行不斷的改進與完善優化,打造出符合自身需求、特色鮮明的實驗精品課程,使實驗教學有利于高校創新型及應用型人才能力提升的培養。
2.1 實驗教學內容的重新設計和與時俱進
對現有的部分驗證性實驗進行重新整合。通過整合,不僅可節約時間、提高效率,還可以增加創新性和探究性綜合實驗。通過對重新整合驗證實驗的開展,學生的基本實驗技能得以鍛煉和提升[1]。例如,增加了貼近生活的酸奶中益生菌分離純化、鑒定及產纖維素酶微生物篩選等綜合性實驗,這些創新性及探究性實驗的開設不僅鞏固了學生的實驗操作技能,還培養了他們設計實驗、運用現有技術解決當前社會熱點問題的能力。最后,學生以組為單位開展完成一個與食品微生物檢測相關的實驗。隨著我國食品產業的飛速發展,“食品微生物學”實驗教學內容也應不斷與時俱進,使“食品微生物學”實驗教學內容能更加緊密地貼近工業化生產和生活實際,適應食品工業發展的步伐,同時也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誰能發動學生,誰能激活學生,誰就是最好的老師。實驗教學就是營造一種氛圍,利用學生的表現欲,滿足學生的成就感,讓學生在更多的場合有更多機會表現自己。讓學生把自我的創造力激發出來,變旁觀者為主導者,變聽講為動手,讓學生的潛能得到最大限度地發掘。
2.2 實驗報告及批閱指導的改革
在每次實驗課的教學前2 d,要求他們對有關教學內容提前進行自主學習,撰寫相關的預習報告,指導教師審閱后方可進入實驗室[2]。特別是創新性、探究性設計實驗,學生分組查閱相關資料,寫出詳細的可行性報告后,經授課教師批閱修改后方可進行實驗。這樣學生對指導教師的過渡依賴將會得到徹底改善,學生的創新思維、探究設計能力也將會得到進一步的培養。學生通過獨立學習撰寫預習實驗報告的全程,不僅可以加深對理論知識點的學習和理解,而且還有助于鞏固對現有知識的認識,促進對實驗教學內容的掌握。實驗報告中要求如實報告實驗結果,如果實驗結果與預期結果有差距,要求學生對整個實驗過程進行深入的原因分析。因此,指導學生如何有效地進行討論分析,將提高他們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為畢業論文的試驗設計打下基礎。
2.3 靈活多樣的授課模式[3]
根據實驗教學大綱的設計,以及學生學習的層次,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進行整合驗證性實驗教學內容的同時,借助先進的互聯網輔助技術,演示相關的實驗操作過程。在學生進行每個實驗之前,先用多媒體展示基本實驗操作技能和最新研究進展的視頻資料,主要包括如何使用顯微鏡及使用注意事項、革蘭氏染色過程、微生物培養基的制備滅菌及微生物菌落菌體形態學觀察,播放的視頻大多與開設的實驗相關,少數為創新實驗設計及最新技術發展現狀。還可借助社交工具,讓學生通過社交工具上傳的視頻資料學習,讓他們既對“食品微生物學”常規檢測、分析技術有整體的印象,有助于他們快速掌握實驗操作要領,提高整個實驗教學的效果,還可以了解該領域最新技術的國內外研究進展。在實驗過程中,鼓勵學生進行自主探索與小組之間合作交流,利于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
2.4 考核方式的改進
將預習報告及相應背景資料加入平時成績進行考核打分,并作為期末總成績的一部分,促使學生重視實驗預習,學生對教師的過渡依賴得到了較大改善,實驗效果得到了重大提升。考核方式將平時預習報告成績、考勤、實驗結果及最終實驗考試成績相結合,平時成績包括實驗準備、預習報告、實驗操作技能、出勤情況等內容,占35%;實驗報告占30%;考試成績包括面試、抽取相關實驗進行操作,占35%。面試模擬考研實驗操作,其主要涉及實驗目的、原理、步驟、結果、實驗設計、注意事項、現象分析等內容[4],期末總成績=平時成績× 35%+實驗報告×30%+考試成績×35%。以上實驗考核方式改進的改革,有助于激發學生參與實驗教學的積極性,同時也有利于學生自學能力和動手能力的培養。
本文根據“食品微生物學”實驗教學中出現的一些問題進行歸納總結,針對出現的相關問題提出了相應的教改方法。今后仍將繼續結合實驗教學出現的新問題不斷進行改進及調整,使“食品微生物學”實驗教學內容更加與時俱進,教學方式更加科學合理,同時進一步激發學生參與實驗課的積極性,不斷提高教學效果。
[1] 楊波,王欣.“食品微生物學”實驗教學改革與實踐 [J].安徽農業科學,2011(2):1 254-1 255.
[2] 賈艷萍,張蘭河,鄭勝.體現不同專業特色的微生物學實驗教學改革研究 [J].微生物學通報,2013(4):70-75.
[3] 張秋香,王剛,田豐偉,等.“食品微生物學”實驗課教學體會及改革探討 [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2(25):65-67.
[4] 王飛.深化教學改革提高微生物學實驗教學質量 [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1(7):94-95.◇
Teaching Reforms and Practices of Food Microbiology Experiment
YIN Lebin,*ZHAO Liangzhong
(Department of Biological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Shaoyang University,Shaoyang,Hu'nan 422000,China)
Food Microbiology is a high practical subject.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and to train the students with creative abilities and comprehensive quality,this paper first analyzes the existing experimental teaching problems of traditional Food Microbiology.The teaching reforms and practices ideas of this curriculum include experiment teaching content,teaching method and evaluation measures.
Food Microbiology;experimental teaching
TS201.3
A
10.16693/j.cnki.1671-9646(X).2016.04.021
1671-9646(2016)04a-0067-02
2016-01-28
湖南省教育廳教改項目(湘教通[2013]223號)。
尹樂斌(1982— )男,博士,講師,研究方向為食品微生物。
*通訊作者:趙良忠(1962— ),男,碩士,教授,研究方向為果蔬清潔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