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人工造林技術
摘要:本文從造林條件和造林設計兩方面詳細介紹了提高人工造林成效的主要措施。關鍵詞:人工造林;造林設計
森林不僅能為生產建設和人民生活提供木材和其它林產品,而且能夠維持生態平衡、抗御自然災害、保障農牧業生產,美化人們的生活環境。要想確保人工造林的成效,一是必須做好規劃設計,實行科學造林。規劃好樹種和品種,針對當地的立地條件和林業生產需要,把造林設計落實到每一個地塊,從而加強各地造林的計劃性、科學性,提高造林質量。二是做好種苗培育工作。按照統一的規劃和具體的造林設計,根據需要培育好種苗。要建好良種苗圃,以滿足造林需要。三是做好造林后的管理工作。為了鞏固造林成果,對造林后形成的幼林要加強撫育管理,適時地進行幼林撫育,防止人畜破壞。
造林地立地條件是指造林地的氣候、土壤、地形和植被等各種因素所形成的綜合環境條件。對某一林種或樹種來說,立地條件好,生長發育就好;立地條件差,生長發育就差,甚至不能生長。所以,為搞好人工造林,就必須高度重視立地條件。只有對造林地的立地條件有深入的了解和全面的分析,才能做到因地制宜地確定林種、選擇樹種和擬定造林的技術措施,確保造林的成活率、保存率和林本生長率,取得好的造林成果。
構成立地條件的因子是很多的,它們之間的關系也是很復雜的。例如,在氣候條件中包括溫度、濕度、光照、風、雨雪等。在地形條件中包括海拔高度、地形部位、坡向、坡度等;在土壤條件中包括基巖、成土母質、土層厚度、土壤物理化學性質、土壤水分、土壤微生物等;在植被條件中包括植物種類、高度、生活型等。各方面條件之間、各因子之間相輔相成,相互影響,它們按一定的自然規律綜合形成林木的環境條件。所以,在判定立地條件好與壞時,不能簡單地看某一方面和某個因子,必須進行綜合分析。同時,立地條件最終決定林木的生長發育狀況,并通過林木成活來反映,而且還要看到林木、特別是人力對立地條件的改造作用。就是說,在了解和判定造林地立地條件時,既要全面分析各種環境因素,又要考慮到樹種的生物學和生態學特性以及將要采取的造林技術措施。為了工作方便,可以把反映各方面條件的因子按定性、定量的原則確定出指標,再依據它們的作用,利用某些主要指標劃分立地條件類型,用立地條件類型去指導選擇林種、樹種及具體的造林設計工作。
科學地進行人工造林先要搞好設計,造林設計解決的問題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確定林種和樹種;二是確定造林施工的技術措施和各項作業的方法及標準。
設計林種和樹種,要按總體規劃和造林地立地條件進行,一個地區的林種和樹種結構必須要合理。從林種上看,用材林、經濟林、防護林和特用林要比例適當。也可以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和自然條件以某一林種為主。從樹種上看,無論對于什么林種來說都不能單一,要有適宜的樹種結構,考慮各樹種的用途,針葉樹、闊葉樹、硬材樹種、軟材樹種、陽性樹種、耐蔭樹種、用材樹種、經濟樹種、喬木、灌木等要比例適當。即使在立地條件類型單一的地方,也應考慮到樹種的搭配。林種、樹種的設計,不僅直接關系到造林的近期目標,而且對一個地區林業長遠、發展有著重要作用。例如,在確定某一地區為營造用材林時,選用什么用材樹種,就決定著將來的森林經營問題,決定著今后的森林采伐更新,決定著木材利用途徑和價值等林業經濟問題。所以必須在設計中貫徹長遠建設的指導思想,并一定要從適地適樹出發,利用樹種的優良特性,發揮造林地的潛力,提高生產力,預防病蟲害及林火,以獲得最高的經濟效益。為此,在造林設計中,確定林種、樹種是十分重要的問題。
在確定林種和樹種之后,要對造林地進行區劃測量,劃分造林作業小班,確定造林密度、造林方式、整地方式、種苗規格、播種或植苗作業技術方法,計算需要的種苗數量、各項用工量等。最后提出造林設計與施工方案,并經有關部門批準執行。具體設計內容與要求,各地一般都有造林技術規程,要符合規程的統一格式和標準。
參考文獻
[1]中國林學會科普部.現代林業知識[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90.
[2]周剛.淺談人工造林技術[J].現代園藝,2012 (14):49.
464031河南省信陽市南灣實驗林場殷世雨
461000河南省許昌市林業技術推廣站胡耀輝
李紅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