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展衡水市休閑農業促進農村面貌改造提升
摘要:本文在分析衡水市休閑農業發展現狀和存在問題的基礎上,提出發展休閑農業、促進農村面貌改造提升的幾點對策建議。
關鍵詞:衡水;休閑農業;農村面貌
發展休閑農業在豐富城鄉居民休閑、娛樂生活的同時,讓社會資本和城鎮消費向農村流動,提高了農業社會效益。發展休閑農業既提高了農業經濟效益,又增加了農民收入,使農業向多元化發展。因此,發展衡水市休閑農業對促進農村面貌改造提升有很重要的意義。
1.1促進基礎設施建設。發展休閑農業的地點基本上是環境較好的鄉村,但是,公共基礎設施并不齊備,尤其是交通不便利。這就需要休閑農業經營者在前期開發的時候,配備公共廁所、垃圾桶等基礎設施,整修、硬化或建設鄉村干道,安裝路燈。基礎設施建設為農村面貌改造提升創造了設施基礎。
1.2促進農民收入增加。休閑農業的開發,需要當地的勞動力參與和建設,這些勞務收入都留在了當地。休閑農業建設的農家樂、卡拉OK、蔬菜果蔬采摘基地,在吸引和方便城鎮游客進行農事體驗、果蔬采摘并購買農副產品的同時,促進了農民收入增加。農民收入增加為農村面貌改造提升創造了經濟基礎。
1.3促進農民素質提高。農村面貌改造提升離不開新型農民。休閑農業對農村面貌改造提升更深層次的意義在于提高農民素質。為了更好的發展,開發者對工作的農民要進行專業培訓,他們在學習專業技能的同時,培養了良好的禮容、禮儀、禮貌等文明習慣。同時,他們在休閑農業的企業文化熏陶下,在與游客交流中,不僅開闊了眼界,還增長了見識。這些從業者在回家后,又給家人周圍朋友起到了傳播的作用。因此,促進了農民整體素質的提高,農民素質提高為農村面貌改造提升創造了素質基礎。
據衡水農業部門統計,截至2015年底,衡水市具有一定規模的休閑農業經營主體164個,其中:農家樂86個,休閑觀光園(莊)53個,休閑農業專業村25個。休閑農業從業人數10767人,其中:農業從業人數9151人。休閑農業接待人數5596.24萬人次,其中:農家樂300萬人次,休閑觀光園(莊)174.94萬人次,休閑農業專業村121.3萬人次。休閑農業營業收入53194萬元,其中:農家樂2680萬元,占4.04%;休閑觀光園(莊)22 194萬元,占41.72%,休閑農業專業村28320萬元,占53.24%。營業收入中旅游收入8135萬元,其中:農家樂1000萬元,占12.30%;休閑觀光園(莊)1135萬元,占13.95%,休閑農業專業村6000萬元,占73.75%。營業收入中餐飲收入5200萬元,其中:農家樂980萬元,占18.85%;休閑觀光園(莊)1620萬元,占31.15%,休閑農業專業村2600萬元,占50%。營業收入農副產品銷售收入23659萬元,其中:農家樂700萬元,占2.96%;休閑觀光園(莊)21439萬元,占90.62%,休閑農業專業村1520萬元,占6.42%。
3.1休閑農業相似性現象嚴重。衡水市休閑農業產品,特別是農家樂產品準入門檻低,簡單相似重復建設,服務項目大同小異,尤其在小區域內,眾多的休閑農業點更是具有明顯的相似性,產品效仿、品味不高,不能滿足游客日益增長的多層次、多樣性和高文化品位的旅游需求,缺乏創新與特色,難以形成具有獨特賣點,競爭力不高,導致效益下降。
3.2從業人員素質不高。休閑農業大多數從業者是農民,據統計,農業從業人數占85%。不可避免存在“小農思想”,缺乏長遠的發展意識和現代經營管理理念。由于多數沒有接受系統的專業培訓和教育,造成服務意識不強,服務技能水平低,從而導致餐飲、住宿、安全、衛生等方面不符合基本的規范與要求。
3.3缺少完善的基礎設施配套。由于投資少、規模小,地區分布較分散等問題,且休閑農業點都分布在鄉村。此外,部分點的基礎設施不夠完善,水、電、通信設施不配套,衛生條件和城市相比相差甚遠,如道路及旅游交通標識、公共廁所、環保設施、垃圾處理、停車場、安全飲水、電力供應等設施還不能滿足休閑農業發展的需要,導致游客印象不深刻難以再次光臨。
3.4宣傳促銷力度不夠。休閑農業經營主體在宣傳策略上,還缺乏重點突出、覆蓋面廣、輻射度大、持續時間長的靈活多樣促銷方式;在宣傳手段上,也沒能充分發揮現代傳媒廣播電視、報刊雜志、互聯網等的作用,在營銷、策劃和宣傳上力度不夠,城市游客對其不甚了解。游客只對一些大型的、較成熟的休閑農業點有所了解,對其它小型休閑農業點的情況則知之甚少。
4.1政府要重視發展休閑農業的重要性。市政府政策的支持和傾斜,對一個產業的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休閑農業的發展也不例外。在休閑農業的發展過程中,應該確立政府的主導地位。政府除了在發展上進行指導和引導外,更應完善政策,拓寬休閑農業資金來源。如政府設立休閑農業財政專項資金,引導和扶持開展休閑農業的園區、企業、農莊完善基礎設施、進行園區改造、提高服務能力以及規范行業發展,使其能夠逐步做大做強;制定土地利用、工商注冊等組合優惠政策,促進休閑農業用地的土地流轉,簡化休閑農業開辦項目的審批程序,發展休閑農業的公共交通等。政府還應搭建協作平臺,加速休閑農業提檔升級。衡水市擁有毗鄰京津石的地域優勢,立足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背景下,實現京津冀農業的“互補式、差異化”一體化發展,強化合作,做到優勢互補,互利共贏,協同發展,突出特色。
4.2提高經營管理水平。休閑農業包涵一、二、三產業的經營內容,管理者需要懂農業、生態環境、旅游、休閑、文化、服務等多學科知識。因此,休閑農業經營者應該積極參與農業部、省、市組織的休閑農業培訓會議,加強對休閑農業經營管理人員農業技術、接待禮儀、游客服務等相關知識和技能的培訓,引導管理者更新發展觀念,結合衡水市實際,創新服務理念和方式,不斷提高經營服務質量和管理水平。
4.3加大宣傳推介力度。要采取切實措施,加強休閑農業的宣傳推介工作,搞好休閑農業的策劃、組織、包裝,創新營銷方式,廣泛利用互聯網、報刊、廣播電視、微信微博等多種新聞媒介和會展,有計劃、有重點地進行宣傳推介。要結合當地實際,精心籌劃和舉辦各類農事節慶、節會活動,擴大休閑農業的知名度和群眾參與度。
4.4培育休閑農業特色品牌。以自然生態、田園文化、農耕文明、民俗傳統和鄉土特色為基礎,著力創建一批產業優勢突出、民俗特色明顯、發展潛力巨大、帶動能力強的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示范點。突出規范化經營、標準化建設、科學化管理、優質化服務和品牌化戰略,培育特色品牌,提高其經濟和社會效益。
4.5加強休閑農業服務人員培訓。加強對休閑農業服務人員的專業培訓,舉辦休閑農業從業人員培訓班,讓經營者和從業人員,掌握市場開發、服務規范、經營管理的知識技能,提升服務水平。建立休閑農業從業人員培訓的體系和機制,加大培訓力度,擴大培訓范圍,開展分層次培訓工作,注重從業農民培訓工作,提高經營者和從業人員綜合素質。
053000衡水市農業環境與農畜產品質量監督管理站
段培姿霍保安
053000衡水市農業技術推廣站高晶
1張紅1號
張家口首個小豆新品種。張家口市農業科學院育成,2013年通過鑒定。
1.1品質優。粗蛋白22.02%,粗脂肪0.30%,粗淀粉55.92%(比對照高2.7%)。
1.2豐產性狀好。單株莢數多,為35.9~40.6個,比對照高31.0%~40.5%;單莢粒數多,為6.5~6.8粒,比對照高8.3%~30.8%;百粒重高,為16.6g,比對照高14.5%。
1.3產量高。畝產136.1~187.0kg,比對照增產16.9%~21.3%。
1.4商品性好。色澤亮紅,顆粒均勻,商品率高。
1.5抗旱性強。干旱畝產117.5kg,比對照增產21.9%。
1.6適應性廣。生育期98d,適宜北方春播區種植。
2張蕓1號
河北省首個粒用型蕓豆新品種,2012年通過河北省科技廳鑒定。
2.1性狀優化、豐產穩產。生育期102d,單株結莢多達179個,單株產量350g;2009~2010年張家口市蕓豆品種區域試驗中,平均畝產162.2kg,比對照增產23.4%,居4個參試品種的第1位;2011年蕓豆生產鑒定試驗中,平均畝產144.4kg,比對照增產10.9%。
2.2品質優異、商品性好。粗蛋白23.14%(比對照高10.1%),粗脂肪1.24%,粗淀粉51.51%;百粒重30.6g,顆粒均勻,紅色有光澤。
2.3抗旱耐瘠、適宜稀植。在瘠薄旱地畝留苗0.8萬株時,畝產181kg。
2.4抗病性強、適應性廣。抗蕓豆普通細菌性疫病,適宜冀北高寒區及類似生態區推廣種植。
基金項目:衡水市2015年度社會科學研究課題,課題編號2015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