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地區作物施用氯肥應特別注意的問題
在農業生產施用化肥的環節中,含氯肥料是一類不可或缺的主要肥種,主要品種為氯化銨(含氯離子66.3%)和氯化鉀(含氯離子47.5%)兩大肥種。氯離子在土壤中的轉化過程如下:在酸性土壤中施用氯肥后,氯離子、氫離子兩項結合后生成鹽酸,大大增強了土壤的酸度,在中性和堿性土壤里施用氯肥后,分解殘留的氯離子與土壤中的鈣離子結合生成溶解度較大的氯化鈣。所以,長期單獨施用含氯等生理酸性肥料后,一則導致土壤變酸,使活躍在土壤里的有益微生物活動受到干擾;另則,肥料中副成分氯離子與土壤鈣結合,生成溶解度大的氯化鈣隨水流失,造成土壤結構不可缺少的鈣元素勢必流失過多,使本為疏松的土壤結構轉向板結。因此,在進行施用氯肥時,要特別強調施肥方法和施肥技術。
1.1 強耐氯作物的主要種類。當所種植作物的土壤氯濃度達到700~800 mg/kg時,即相當于每畝每個生長季節施入氯量1 500~1 800 kg,下列強耐氯作物不會受到影響。主要農作物有水稻、麥類、玉米、高粱、谷子,主要蔬菜作物有蘿卜、西紅柿、甜菜、茄子,主要果樹有獼猴桃、香蕉、桃樹。強耐氯作物施用含氯化肥不影響作物的產量和品質。
1.2 中等耐氯作物的主要種類。當所種植作物的土壤氯濃度達到300~600 mg/kg,即相當于每畝每個生長季節施入氯量675~1 350 kg,下列中度耐氯作物不會受到影響。主要農作物有亞麻、大豆、花生蔬菜作物有菜花、菠菜、蠶豆、豌豆,果樹有草莓、蘋果、山楂等。
1.3 弱耐氯作物的主要種類。當所種植作物的土壤氯濃度<300 mg/kg,即相當于每畝每個生長季節施入氯量675 kg時,下列中度耐氯作物不會受到影響,主要農作物甘薯、煙草,主要蔬菜作物有辣椒、大白菜、馬鈴薯、萵苣、油菜,主要果樹有葡萄、西瓜等。
2.1 應注意在敏感作物和作物的敏感期施用含氯化肥。在農業生產中,對氯元素敏感的作物栽培上稱為忌氯作物。在北方主要是煙草、葡萄、西瓜、馬鈴薯等,上述作物嚴禁施入或嚴格控制施入含氯化肥。同一類作物不同生長時期抗氯性差異較大,如需施氯肥,要避開作物的氯敏感期進行施肥,大多數作物的氯敏感期多在苗期,如北方小麥在2~5葉期對氯敏感;十字花科的大白菜、小白菜和油菜在4~6葉期對氯敏感。
2.2 盡量在降雨量較多的季節和地區施用。在多雨的季節或降水較多的地區施用含氯化肥,氯離子可隨水淋失,不易在土壤中積累,因而可避免對作物產生副作用。無灌溉條件的旱地、排水不良的鹽堿地和高溫干旱季節以及缺水少雨地區最好不用或少用含氯化肥。
2.3 因土壤理化性狀不同區別施用含氯化肥。資料表明,當土壤pH>6.5時,中性或堿性土壤里含鈣較豐富,可以適當施入含氯化肥;當土壤pH<6.5時,土壤為酸性土壤,施入氯肥前宜先配施石灰或其他堿性肥料,并拌攪混勻,可以實施覆蓋深施含氯化肥。在北方多雨季節,當施入含氯化肥后,氯離子大部分隨水流失,很難被土壤吸附和積累而導致栽培作物的氯害,在土壤為鹽堿地塊,本身氯離子含量較高,含氯化肥應當嚴禁施入。
2.4 作為混配肥施用有機肥及磷肥。農業生產實踐證明,如果合理地將含氮、磷、鉀肥有機肥或化肥與氯肥混合施用,不僅可大力發揮養分間的交互效應,還能改善混合前單一肥料的一些不良性質。首先,在施用含氯化肥的同時,同時配置施入優質有機肥,不僅大大提高了含氯化肥的效果,同時又減輕或避免了氯肥的不良影響,大幅度提高了施肥效果。再者,根據氯離子與磷離子的拮抗作用,氯肥與磷肥配施,可以利用氯與磷離子的拮抗作用,大大減輕或降低氯的毒害,從而進一步實現安全施用。因此,施含氯化肥時配施適量的磷肥是科學。第三,施入含氯化肥時,與尿素、磷酸銨、過磷酸鈣、鈣鎂磷肥等配制而成的復(混)合肥、配方肥,可大幅減輕氯離子的危害,還實現了平衡施肥的效應。
2.5 施用含氯化肥要特別注意施肥方法與施肥量。基肥或追肥施入含氯化肥均可,但值得注意的是,因為氯離子具有水溶的特性,所以嚴禁用作種肥或面層肥。因為氯離子遇水后,生成了水溶性氯化肥,大大提高了水溶液濃度,對作物種子發芽及幼苗生長具有一定的危害,所以不要和作物種子及幼苗直接接觸。含氯化肥作基肥時,應當施入土表以下5~6 cm,也可以條施在生長的作物行間,如此避免了與種子和幼苗根系的直接接觸。在無灌溉條件的土地,追施含氯化肥可以采用撒施方法,并施后及時中耕。含氯化肥的合適施用量以氯濃度小于200 mg/kg為宜,折合每畝施氯化鉀25~40 kg、氯化銨30~40 kg、氯化鉀復合肥40~50 kg。除此之外,還要特別注意施用方法:氯肥做基肥時,應提早深施,要控制在作物播種或移苗前7 d施用;氯肥作追肥時,采取穴施或條施,并與作物植株相距8~10 cm。如果施用氯肥量較大時,可采用少施多次的方法進行,一般分2~3次施入。
122400 遼寧省建平縣沙海鎮農業服務站 楊洪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