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路波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江蘇 南京 211106)
?
論習近平系列重要講話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發展和創新
錢路波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江蘇 南京 211106)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的系列重要講話立足于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把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基本原理與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的具體實踐相結合,注重我國經濟制度、經濟體制和經濟運行的綜合性、系統性研究,形成了完善的經濟思想體系和理論構架,集中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基本原則,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為我國在經濟新常態背景下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提供了理論支持。
習近平;重要講話;市場經濟;發展創新
1984年,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創造性地提出了市場取向改革的一系列新的思想、觀點和設想,肯定社會主義經濟是“在公有制基礎上的有計劃的商品經濟”。對此,鄧小平給予了高度贊揚,認為這個《決定》“寫出了一個政治經濟學的初稿,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中國社會主義實踐相結合的政治經濟學”[1]83,也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30多年來,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實踐中,我們黨帶領全國人民對這個“政治經濟學初稿”進行了不懈的探索和發展。尤其是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的系列重要講話立足于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在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過程中始終堅持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注重我國經濟制度、經濟體制和經濟運行的綜合性、系統性研究,以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進一步豐富發展了這個“政治經濟學初稿”,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理論體系。其中,習近平系列重要講話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創新發展,猶如一根紅線貫穿于這一理論體系的始終。
推進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發展完善,核心是要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黨的十四大明確提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要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使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此后的20余年間,我們黨圍繞“市場對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進行不懈探索,在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過程中不斷深化對政府與市場關系的認識。正是隨著實踐的推進和認識的深入,習近平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上指出:“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2]95。把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修改為“決定性作用”,是我們黨在理論和實踐上的重大推進,標志著我們黨對市場規律的認識和駕馭能力的不斷提升。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決定論”包括兩層含義:一是要尊重和承認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權威性。市場決定資源配置是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在資源配置過程中依靠市場機制能夠實現帕累托最優,實現資源配置效益的最大化,政府不能隨便運用行政權力來干預;各個市場主體的經營活動也必須遵循市場經濟的基本規則,在市場制度的框架內進行活動,根據市場價格信號來進行生產交易,確保市場競爭的公平、公正、公開,讓價值規律的主體作用通過市場競爭得以充分展現。二是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市場機制運作存在先天性缺陷,加之我國經濟發展不平衡、產業結構不合理,因此不能完全排除而要更好地發揮政府的作用,通過轉變政府職能、搞好宏觀調控、強化市場監管、提供公共服務、加強社會治理等方式,積極打造“有為政府”。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那樣:“我國實行的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我們仍然要堅持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發揮黨和政府的積極作用。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但并不是起全部作用”[2]77。習總書記的這一重要論斷,指示我們要把市場的決定作用和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有機結合起來,實現政府和市場的“強強聯合”,從而不斷完善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關于混合所有制經濟的提法,是對十五大以來有關論述的繼承和發展。對此,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要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強調國有資本、集體資本、非公有資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經濟,是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實現形式,有利于國有資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競爭力”[2]78。把混合所有制經濟作為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實現形式,對于我國進一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意義重大。自改革開放以來,在關于市場主體的構成即公有制與非公有制的認識上,經歷了從“主體——補充論”到“主體——重要組成部分論”再到“統一——共同發展論”,說明我國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過程中,對待非公經濟逐步由不平等轉向平等,由外在并存發展轉向內在融合發展,標志著在基本經濟制度層面對非公有制經濟的否定之否定。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促進不同性質的所有制資本交叉持股、相互融合,尤其是促進公有制經濟資本與非公有制經濟資本相互滲透融合,有利于改善公有制企業的產權結構,增強公有制企業的市場競爭力,促進公有制實現形式的多樣化,使公有制企業的內部治理結構與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相適應,進而實現二者的有機兼容。此外,私營企業通過控股和參股,有利于擴大企業的資本支配范圍,促進企業產權社會化發展,促使企業按照現代市場經濟的要求進行生產經營管理。總之,把混合所有制經濟作為我國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實現形式,能夠促進各種性質的企業形成完善的現代企業制度,使企業的市場主體地位不斷得以鞏固完善,為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奠定堅實的基礎,進而打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根基。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本質上是法治經濟。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四中全會上指出:“要推動我國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不斷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就必須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從法治上為解決這些問題提供制度化方案”[3]。顯然,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反映在市場經濟領域中,就是要構造市場經濟的法治化治理體系,完善市場經濟的法治化程度,這就需要從法治上為其提供“制度化方案”,這是由市場經濟的內在本質所決定的,也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新亮點所在。構建社會主義法治經濟,其核心是要打造約束權力的籠子,把政府的權力框定在法治的軌道上,使政府對經濟的調控行為規范化、法制化,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要通過深化法律制度的供給端改革,使制定的法律適合經濟發展的需要,使市場主體的合法權益得到保護和尊重,進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通過“負面清單”的引入,深化市場準入制度的改革,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的活力。構建社會主義法治經濟,其基礎是形成規范的產權制度。正如馬克思所指出的那樣,財產關系(即法權關系)“是一種反映著經濟關系的意志關系,這種法權關系或意志關系的內容是由這種經濟關系本身決定的”[4]103。我國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進行產權的優化組合和資源的高效利用提供了制度保障,展現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優越性。而要使這種優越性得以充分體現,就必須按照十八屆四中全會的基本精神,不斷創新適應公有制多種形式的產權保護制度,強化對各種性質的企業法人財產權的保護,提高財產利用效率。同時要完善市場經濟的運行規則,規范市場主體的交易行為,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換效率,實現產權和資源結合的帕累托最優。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針對我國擴大對外開放、全面提升我國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發表了系列重要論述。在十八屆三中全會上,他明確指出:“適應經濟全球化新形勢,必須推動對內對外開放相互促進、引進來和走出去更好結合,促進國際國內要素有序自由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市場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參與和引領國際經濟合作競爭新優勢,以開放促改革”[5]。正是基于這種綜合考量,我國著力推進“一帶一路”(絲綢之路經濟帶、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在2015年博鰲亞洲論壇期間,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帶一路’建設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則,不是封閉的,而是開放包容的;不是中國一家的獨奏,而是沿線國家的合唱”[6]。可見,我國提出的建設“一帶一路”倡議,將有力推動一個自東向西橫跨亞洲、直達非洲和歐洲、涉及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合作框架,主要內容是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沿線國家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責任共同體、命運共同體,這將有利于經濟資源在更大的空間范圍內更有效地進行配置,提高各類經濟資源的利用效率。通過“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一方面可以撬動我國西部基礎設施建設,擴大向西向南的對外開放,開辟新的出口領域和市場;另一方面可以把我國積累起來的龐大生產力運用于沿線各國的生產建設上,進而打破沿線國家的發展瓶頸,促進這些國家的經濟發展。當我國借此實現了經濟轉型,而沿線國家的經濟也得到了發展之時,就會形成一種新型的世界經濟發展勢態。
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也面臨著傳統經濟發展方式亟待轉變、經濟社會發展不協調問題亟待解決、改革開放動力有所減弱等一系列發展難題。為進一步把握市場經濟的發展規律,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和共享“五大發展理念”。“五大發展理念”體現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主題,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發展理念的豐富與完善。這主要體現在: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我國從要素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的必然選擇,有利于提高市場主體的競爭力,避免出現“阿喀琉斯之踵”現象。堅持協調發展,就是要增強發展的整體性,補齊經濟社會發展的“短板”,奮力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為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創造有利條件。綠色發展理念以人與自然和諧為價值取向,以綠色低碳循環為主要原則,以生態文明建設為基本抓手。此理念的提出,有利于轉變傳統的唯GDP論,進一步厘清政府和市場的關系,通過市場價格的波動來實現低碳環保資源產品的合理配置,突破資源環境瓶頸制約,實現“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的完美結合。開放發展是準確把握國際國內發展大勢的先進理念,它所倡導的對外開放不是對過去做法的簡單重復,而是要以新思路、新舉措發展更高水平、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既立足國內,充分發揮我國資源、市場、制度等優勢,又更好地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促創新,通過擴大市場、深化分工來創造更多社會財富。堅持共享發展,就是要求當代中國的發展必須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共享發展理念的提出,凸顯了人民群眾的歷史主體地位,充分展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內涵和黨的根本宗旨,與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價值取向即共同富裕具有內在一致性。總之,五大發展理念是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治國理政的新理念,也是我國當前在經濟新常態背景下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指引,必將有力引領和推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與實踐的發展創新。
[1]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3]習近平.關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說明[N].人民日報,2014-10-29(2).
[4]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5]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N].人民日報,2013-11-16(1).
[6]習近平出席博鰲亞洲論壇2015年年會開幕式并發表主旨演講 邁向命運共同體 開創亞洲新未來[N].人民日報,2015-03-29(1).
2016-03-05
江蘇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創新計劃項目“當代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創新發展研究”(KYZZ15_0109)。
錢路波(1982- ),男,博士研究生,中共黔東南州委黨校副教授,從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與實踐研究。
D616
A
2095-7602(2016)11-004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