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打造全國一流、西部領先的現代農業示范市縣
6月29日,四川省現代農業示范市縣建設工作推進會在成都召開,進一步落實省委、省政府啟動新一輪現代農業、畜牧業重點縣建設的重大舉措,理清思路、突出重點、強化保障,將現代農業示范市縣建設作為帶動全局工作的抓手,力爭“十三五”期間打造一批全國一流、西部領先的現代農業示范市縣。
四川地域廣、發展類型多樣,加快現代農業發展不可能齊步走、“一刀切”,必須形成分層分級推動的工作格局和集中財力物力辦大事的重點突破口,因地制宜、梯次推進、典型示范、率先突破。通過3~5年努力,示范市縣要有長足發展,在農業發展理念和產業、產品、主體、科技、裝備、服務層次及保障能力等某一領域或某一方面領先全省,為全省推進現代農業發展樹立示范標桿,為創新農業經營方式探索示范路徑,為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搭建示范平臺,為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打造示范基地。
建設現代農業示范市縣將以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和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健全技術裝備、資源環境和政策資金“三大支撐”,強化組織領導、隊伍能力和社會氛圍“三大保障”,在調結構促升級、補短板提效益、抓科技促創新、抓品牌拓市場、抓融合促轉型、建機制帶農民六個方面聚焦發力,大力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推動種養加一體、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走出一條符合地方實際,引領四川不同區域模式的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現代農業發展路子。
為了配合做好示范市縣建設,四川提出將大力實施“現代農業產業融合萬億工程”,通過發展5000萬畝特色高效種植業和5000萬頭(只)優質高效規模養殖,推動糧經飼統籌、農牧漁互動、種養結合、生態循環,達到現代農業產業萬億目標。成都市和全省20個示范縣是萬億工程實施的重點區域,到2020年,成都市主導產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要達到70%以上,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000元,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適度規模經營水平均達到80%,糧經復合率、種養循環率達到98%以上,農產品質量安全要實現從農田到餐桌全程監管、全程可追溯。